漾濞五一旅游攻略游记日记「漾濞晚上玩的地方」

导读:漾濞五一旅游攻略游记日记「漾濞晚上玩的地方」 初二游记作文600字 游漾濞石门关 徐霞客去过大理没有 ,大理旅游攻略 苍山的旅游攻略 《游大理日记》的译文

初二游记作文600字 游漾濞石门关

漾濞石门关位于苍山龙泉峰与玉局峰西麓,漾江东岸,为大理州著名景点之一。从下关驱车进入漾濞县境内,远远便望到那两道高耸入天的关门。用山做门,估计只有女娲才有如此手笔!两座高数百米的断崖峡谷座落在苍山背后的江边,形如两扇巨大的石门,实为鬼劈神凿,异境开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适逢雨后,山顶云雾缭绕,让人感到“雾里看花”般的美妙,更增添了游人欲摘其神秘面纱的欲望。

好奇的心随着寻幽的脚步一直到石门关前,便会不由得震惊:美哉!石门关!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明澈的溪水。深山中流动的河水,竟然是雪白色的,让人想起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优美意境,与水相傍的是林立怪石,水从石中穿过,有的奔向远方,有的成了碧玉般的深潭。

进石门关的小道,一边是群山,一边是河流。蓝天白云下,一棵棵核桃树在明媚的阳光下静谧安祥,一个个碧绿的核桃在绽放着丰收的笑颜,为游人带来片片清凉,使人没有丝毫倦意。进得山涧中约一公里左右,便有一股股瀑布从悬崖上飞流而下,仿佛一条威武的银龙从天而降,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

进入石门,就真正感受到了雄、险、奇、秀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头顶上绝壁间云缭烟绕,怪石穿空,脚底下深谷中清流迂回,起伏跌宕,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声声入耳;继续往前走,还有一道比一道壮观的流泉飞瀑。再往里走有万丈绝壁、跨河悬桥……真是险得出奇,秀得让人陶醉。

石门关最令人惊叹的是,在附近的松林村后山,于1994年发现一处面积约16平方米的大型崖画,经专家鉴定为青铜器时代的作品,并定名为“漾濞苍山崖画”,为研究两三千年前的社会、民族、宗教、艺术、生产生活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并成为人们观赏和游览的一大景观。

下山途中,一行人还是兴致勃勃,目不暇接。山底歇脚处的农舍白墙灰瓦,白族风格的平房干净整洁。因为人少,一片宁静。苍山西坡适宜黑山羊的生长,石门关烤羊是漾濞当地著名的风味美食,几家饭店门口都有烤羊出售,亦是当地一景。石门关烤全羊十分讲究:羊要选1岁左右的羯羊,采用外烤内蒸的方法。出炉后的烤全羊香醇不腻、味道鲜美,吸引了本地食客纷至沓来,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赏完美景品美食,漾濞石门关留给人们的,是特殊的回味!

徐霞客去过大理没有

徐霞客到过大理。1636年,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那年他51岁。这次出游的主要方向是中国西南地区,其中就包括大理,而且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也是在大理境内的鸡足山上整理完稿的。

崇祯十一年阴历十二月十五日,徐霞客从楚雄州的姚安县祥云县的普淜进入大理州境内,开始了他在大理的游程。徐霞客游了祥云水目山后,直接进入宾川县,于二十二日登上了著名的佛教胜地鸡足山。在幽静的鸡足山上,他遵遗嘱埋葬了静闻和尚的遗骨,然后驻足名胜古刹,在山水间流连忘返,并在“万峰深处”度过了除夕之夜。徐霞客此次在鸡足山上足足待了一个月,到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开始下鸡足山向西北鹤庆丽江行进,经四天跋涉,于正月二十五进入丽江境内。到二月十一,徐霞客又从丽江返回鹤庆县境内,小住一天,于二月十三日西行至剑川。在剑川,徐霞客游了莽歇岭(今满贤林)、宝相寺(因未找到向导,未游石钟寺)等地之后,于二月十八到达洱源,并于三月初三游清源洞,初七日再游清源洞。在饱览洱源的茈碧湖鸟吊山九气台、德源城西湖等胜境之后,于三月十一日经沙坪进入大理坝子,游览了蝴蝶泉、清碧溪三塔寺感通寺名山古刹和大理古城,赶了三月街,于三月二十一日离开下关进入漾濞。三月二十四日南行到黄莲铺,经北斗进入永平。三月二十八日到达澜沧江边的兰津古渡,进入保山境内。

徐霞客此次在大理州境内游历的时间达一百多天,经过了大理州的八个县(市),几乎游遍了这几个县(市)的名山胜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考察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描写生动、细腻,有的考证严谨,有的推理有据。在祥云,他写了水目山的方位:“询水目寺在其(小云南驿)南,遂由岐随山之东麓南行,盘入其西南坞中。共五里,有水自山后破峡南出,即洱海青海子之流也,是为练场村,村在水西。渡桥西,复沿山而南,一里半,为温泉,其穴西向。南沿西麓半里,又盘其山之南坞入,有溪自坞东出,即水目之流也,始 水目山高峙于西”。在鸡足山,他考证了悉檀寺名:“悉檀为鸡山最东丛林,后倚九重崖,前临黑龙潭,而前则回龙两层环之。先是省中诸或称息潭,或称雪潭,至是而后知其皆非也”。在洱源,他描写茈碧湖道:“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至西而达于城中。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在大理,他记载了有名的上关花:“其树高临深岸,而南干半空,矗然挺立,大不及省城土主庙奇树之半,而叶亦差小。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对被称为“观音街”的三月街则是这样描写:“盖榆城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自此日(三月十五)始,抵十九日而散,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彝物亦无不至,闻数年来道路多阻,亦减大半。……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场中诸物,多药,多毡布及铜器木具”。在漾濞,他对漾濞江进行了考证:“水出丽江府南者,皆谓之漾。如漾共发源于十和之中海,经七和下鹤庆,合东西诸泉而入穴,故漾共。此水发源于九和,经剑川别而南流,故曰漾别。则‘别’乃分别之‘别’,非口鼻之‘鼻’也”。到了永平,他记下了宝台山的木莲花:“树极高大,花开如莲,有黄白蓝紫诸色,瓣凡二十片,每二月则未叶而花,三月则花落而叶生矣。”

徐霞客出大理、进入保山,继而游历了腾冲昌宁凤庆云县等地之后,于崇祯十二年八月十六日,从凤庆县进入大理州巍山县的老牛街,经鼠街到达巍山古城,于八月十九日从隆庆关(鸟道雄关)进入弥渡,二十日游祥云清华洞后到达宾川乔甸,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山门,二十三日入住鸡足山的悉檀寺,再度细品鸡足山的神韵。可惜的是,崇祯十二年九月十四日以后的游记均缺失。据有关资料显示,徐霞客此次上鸡足山,直到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二月才离开。在鸡足山上,徐霞客留下了《鸡山志》和《鸡山十景》(十七首诗)等大批文稿,并对一生的旅游日记进行整理、修缮,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长达65万字的考察记录。

,大理旅游攻略

线路一:线路一:大理苍山,要真正体会苍山的美苍山大峡谷的奇、秀、险,最好准备一天时间。

线路二:陆路,包车或骑自行车环游洱海,一路上尽情享受蓝天白云和煦的春风,还可以看日落参观民居。途经三塔→喜洲镇(白族民居)→周城(蝴蝶泉)→桃园码头上关镇→江尾乡→环海路 →双廊乡(南诏风情岛)→挖色乡(小普陀)→海东乡(天镜阁)→金梭岛→环海路→机场路→洱海边 →洱海码头→214线→返回古城大理。租车环海最理想,骑车环海一般需要2—3天时间。一路上有很多村落,可以住路上的居民家,适当给他们点钱就行了。

线路三:水路,洱海码头→洱海(远观洱海公园,金梭岛,天镜阁,小普陀,途中在大游船上欣赏白族鼓舞)→南诏风情岛(南诏王避暑行宫,阿嵯汉白玉观音)→民居中餐→蝴蝶泉→三塔公园→返回大理古城 。

大理芯沐民宿

苍山的旅游攻略

大理苍山小径曲折险峭,过去上苍山探奇揽胜攀爬十分困难,1996年2月中美合资、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在苍山修建游览索道,该索道全长1668米,爬高478米,采用了美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为游客探寻美丽神奇的苍山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快捷的交通工具。索道站设在苍山脚下,三月街处,离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这里环境优美,集旅游、餐饮、休闲和购物等综合配套设施于一体,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乘上缓缓运行的索道,郁郁的苍山,皑皑的白雪、蓝蓝的洱海、悠悠的古城,星罗棋布的白族民居尽收眼底。索道上步站设在苍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参观名胜古刹。然后沿着蜿蜒于苍山山腰全长18公里的玉带路,游客就可到达桃溪、中溪、凤眼洞七龙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站在苍山上远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蓝天白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交通提示:大理苍山修建了旅游索道。下站位于大理古城三月街赛马场以西,上站中和寺。

费用预算:在山脚下可乘坐缆车上山,来回票价35.00元,带至中和寺停车,然后步行上山。如果你有闲情逸致去慢行上山的话,你可在古镇上租马匹上山,费用约80.00元左右。但是因为政府规定,乘坐缆车上山要交30元上山费。

特别说明:大理苍山东面山腰的玉带云游路是专门为游览苍山而开辟的旅游路线,沿着苍山山腰,南北走向,沿路可以游览感通寺,清碧溪等景点。

洗马潭

洗马潭位于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海拔3920米,被称为“山巅之湖”。其实,洗马潭距峰顶尚有20余米。在苍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质清而自成特色,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率兵翻越苍山,曾在这里驻扎洗马,洗马潭因此而得名。

山巅之湖——洗马潭

洗马潭面积约4500平方米,潭深约1.5米,属第四纪大理小冰期间高山冰碛湖。据李元阳点苍山志》记:“《汉书》曰:‘邪龙云南,其山如扶风太乙,上有冯河,周围万步,五月积雪浩然”。冯河指的就是洗马潭,传说这里是观音放养黑龙的地方,黑龙春夏居住于下关以西温泉,秋冬栖息于洗马潭,所以洗马潭又有“龙池”之称。有人附会说,洗马潭的水呈黑色,与黑龙居此有关。仔细观察,洗马潭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黑色石板铺砌而成,这显然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工所为。又据史载,洗马潭古称“高河”,是南诏时期的水利工程设施。南诏丰佑年间,南诏王派遣将军晟君,在这里建此高山水库 导山泉灌溉农田,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所以在南诏德化碑里对此也有“遏寒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的记载。至今,潭周围及附近山间仍有古代工程遗迹

洗马潭周围山上满布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潭下山坡则是高大挺拔的高山冷杉林带和茅竹林带,每当春夏之交,杜鹃花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灿若云霞。从山顶往下望,一侧衬着黑蓝苍郁的冷杉和刚吐新绿的翠竹,一侧衬着斑驳青灰的岩峰石屏,百米方圆的洗马潭宛若头顶掉下的一块天,洗马潭下泻的溪涧边、草坡上,丛生的粉紫报春花、淡黄野白合花、浓艳的龙爪花,把这里装扮成一个高山五彩花园。因为洗马潭水质清澈、纤尘不染,史书记载,“水面有落叶,鸟辄衔去”。沿着洗马潭往北攀行约3公里,即可到达苍山电视台,这一段路多为花岗岩构成的剑峰,岩石上附生着地衣、雪茶、岩白菜一类植物。这里还有一种茎为紫红色、叶翠绿色的野生菜,因洗马潭古称“高河”而得名“高河菜”。经腌制加工的高河菜,味辛辣爽口,香气沁人肺脾,有开胃、健脾、清神等药理作用,是一道野生名贵菜肴。据说,这种菜只有苍山洗马潭一带才有。

从洗马潭步行至山巅,向西可眺望漾濞县境内的山川河流、田园村落;向东,可见几道腾如细流的山脉,鸡足山屹立其中;向北,可见玉龙雪山的皑皑积雪,确实是游客观赏高原风光的理想位置。

《游大理日记》的译文

《游大理日记》的译文:

十二日觉宗备好马匹带上午饭,等候何君一同去游清碧溪。出寺后马上向南行,走了三里,走过小纸房,又往南经过大纸房。村东就是府城的西门,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场。又向南一里半,经过石马泉。

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间,水从此处溢出去,冯元成认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废弃的基址,都是冯元成的遗迹。志书说:“落日下泉水中照见有石马,所以这样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诸葛祠和书院。

又向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

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

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从此处以内,溪流深嵌在下方,山崖夹立于头顶上,全都狭窄倾斜,幽深杳渺。

路沿着山崖顶端,紧靠着北面的山峰向西进去,一里多路,马不能再走,只得命令随行的人在溪边守马,顾仆也停在这里。 我与何巢阿父子连同两个和尚逆溪深入。多次涉到溪水的南北两岸,走了一里,有巨石蹲在山涧旁,两侧山崖上高险的山石,全都陡削地堆积着如同夹道。

往西眺望里面的门扇,双双高耸,当中劈开,仅如一条线,后面山峰上下垂的积雪正当其中,互相掩映,层层叠叠,如挂在墙上的条幅垂在中央,特别幽雅奇异。觉宗总是解下竹筐斟酒,共劝饮了三次。

再向西走半里,溪水捣入峡中奔泻在岩石间,石头的颜色光洁细腻,花纹灿烂,颇富于烟云的意态。从这里绕着山崖上走,一里多,北面的山峰略微敞开,找到一块高高隆起的平地。又向西半里,从平地向西下走,再次与山涧相遇。

顺着涧水向西半里,径直逼近夹立的石门下,就见水从石门中突立的石崖上下泻,石崖高一丈多,而下方是澄澈的深潭。水潭宽二丈多,波光晶莹映照,不觉得水深,而突立石崖上的沟槽,被迅急的水流冲刷,高处虽然仅有一丈多,滑腻光溜得不能落脚。

当时我只顾玩水没有察觉,见两个和尚已翻越到上面的石崖上,而何家父子想从山涧北边上登,我独自一人在水潭上找路,找不到。于是踩着峰上的沟槽上走,与水流争道,被石头滑倒,与流水一起冲下来,倾注在深潭中,水没及脖子,急忙跳出水,坐在岩石上绞去衣服上的水。

攀着北边的山崖,登到它上边,下瞰我失足跌倒的沟槽,虽然高仅一丈多,它上面的沟槽水道,曲曲折折,如像刀削出来一般,尤其滑腻光溜;即使上到它的第一层上,那中间上上下下之处,也没有可以踩踏之处了。

再翻越西面的山崖,向下看去,山崖内有水潭,长宽各有二丈多,水色纯绿,波光荡漾,碧玉浮动,照耀在山崖 谷之中,中午的艳阳照射在水中,金碧交辉,流波激荡,光怪陆离得未曾有过。

水潭三面的石壁环成一个窝,南北两面石门的石壁,高耸入天空中,后面就是峡底的岩石,高处也有两三丈;可石脚下嵌上面前突,下边与两旁联结为一块岩石,像剖开的半个瓦瓮,并无丝毫缝隙漏水到潭中,前突的崖石之上。

如屋檐覆盖在水潭上的地方,也没有水滴从石崖上抛洒下落:然而水从潭中总是向东面溢出去,轰鸣着倒入沟槽水道之中,如天龙冲破峡谷。我从山崖顶端俯身见到此景,急忙攀着山崖坠落下来,坐在潭边的岩石上。

不仅山影使人心荡去一切杂念,觉得每一根汗毛每一个毛孔,无不晶莹透彻。连忙脱下湿衣服晒在石上,就着流水洗脚,就着阳光晒脊背,冷得足以洗去烦恼,暖得好似怀抱着丝棉被。何君父子也千方百计攀援险途来到,互相高叫奇绝。

很久之后,山崖上阳光西射,衣服也渐渐干了,于是披上衣服再登上山崖顶端,从那上面再向西逼近峡中的石门,就在水潭左边环绕的山崖之上。它北边有下覆的石崖平架在空中,可以当做亭台楼榭来休息。

前方有块如手掌样的地方,平平地砌得好像高台,可以下瞰澄碧的水潭,但险要狭窄的地势不能见到全貌。不久向前走,我想从石门内再去游石门内的两个水潭,并上登积雪高悬的山峰。

何君这帮人不能跟随,也不能阻挡我,只是说:“我们将出去在马匹休息的地方等候。”我于是转过北面山崖中垂之处,向西径直上走。走了一里,遇上东边来的路,从高高隆起的平地而来,沿着这条路向西曲折上登,非常陡峻。

一里多,越过峡中石门北边的顶上,再往西平行半里,这以内两侧山崖的石壁,又并排相夹高高耸起,石门内山涧上游之间,底部仍然深深下嵌。路旁北面的山崖,陡削的石壁上没有裂痕,不能越到前方。

就用石条沿着山崖架空,横架为栈道,有四五丈长,这里名叫阳桥,也称为仙桥。桥下边,正是石门内第二个水潭积水的地方,被岩石遮蔽着,来不及见到。过到桥北,有叠垒的石阶贴在石壁上。

稍向北走,叠垒的石阶在北边又断了,就趁着岩石叠成的台阶向南下坠到涧底。涧底有小溪,蛇一样流淌在石块间,是从西边第一个水潭流注到第二个水潭中的水流。此时第二个水潭已经错过但不知道。

只是望着涧中向西走去,两面的山崖并排相对如同门扇,门下又有两块巨石夹立对峙,上边有块岩石平平地覆盖着如同屋子,但堵住了后面,覆盖的石屋下边,又有水积在其中,也是澄碧的深水潭,只是大处不到外边水潭的一半。

它后边堵塞的石壁之上,水流从上边的山涧中垂下来,水声潺潺不绝,然后在前方石块间向东注入第二个深潭去了。我急于向西上登,就从山涧中经过石块上走。涧中从这里起没有纤细的水流,然而石块经过冲刷洗涤之后,不但没有污泥沾染。

而且更加滑腻光溜,小些的踩着它走,大些的攀过它走,更大的就转过相夹之处攀登。从上边远望两侧的山崖,危崖矗立,笔直相夹,更加雄伟壮丽。慢慢上登二里,涧中的岩石高大穹隆,光滑得不能上去,只好从北边的山崖上转而登到山箐中。

山崖脚下有条小路,被浓密的竹丛遮住了,分开竹丛前行。又走二里,听见有人声在绝壁下,是打柴的人在此地拾枯枝,捆好后即将返回去,见到我,说起前边已经无路,不再能翻越过去。我不信,再拨开成丛的竹林从陡坡往西上爬。

竹子的形体渐渐大起来,也渐渐浓密起来,路断了,毫无踪迹。我不着边际地拨开竹丛,去掉头巾脱下衣服,抓住竹子当做绳索,又穿越了一里多。脚下壑谷底的山涧,又环绕着转向北,与后面积雪下垂的山峰,又隔为两层,无法径直上登。

听说过清碧涧有路,可以翻越后岭通到漾濞,莫非还是应当从山涧中经由石块走么? 此时已是下午,饥肠辘辘,于是急忙下山;就见背负柴草的樵夫,仍爬行在山箐中。于是从原路返回五里,经过第一个深潭,顺水向前走,观看了第二个水潭。

这个水潭正当夹立的石门里边,左边石崖上就是阳桥高高横在上方,于是从水潭左边攀着石缝中的石磴,登上阳桥,越过东岭下走。走了四里后来到高高隆起的平地,望见西涧中的水潭旁,已没有人的踪迹,连忙往东下走沿着溪流出来。

走了三里路来到马匹休息的地方。何君一帮人已经离开,单独留下顾仆在此守着饭,于是吃了饭向东出山。走了三里半,经过阮尚宾的墓,从墓右侧下渡过涧水,由涧南向东上岭。路应该向南翻越高大的山岭,是去感通寺的捷径。

我往东越过它的余脉,走了三里,下到东麓的半中腰。牧人指点,去感通寺的路,必须向西南越过高大的山脊才能到达,就又折向西南上走,望着山崖上登,居然无路可走了。走了二里,登上岭头,就沿着山岭南侧向西行。

走了三里,才稍稍下走,越过一条峡谷,转向南,松柏密蔽依稀,佛寺高低错落,这就是宕山,而感通寺就在山中了。 三塔寺、感通寺,各有僧舍三十六房,而三塔寺的是排列在两旁,全部以寺前的山门作为出入口。

感通寺顺着山势依着树林,各自辟为一院,没有山门统摄,而且正殿所在的地方,与各处僧房一样高,正殿的方丈有处大云堂,僧众全以“大云堂”来称呼他而已。此时不知何君一帮人住在什么地方,就挨房打听。

其中一房名叫斑山,是杨升庵写韵楼的故址,起初听说何君打算住在此处,经过门口,正在门前设坛念经做法事,心知必定不在,便不问就离开了。后边有人追上来,挽留返回他们房中。

我告诉他想要去找同行的人,那人说:“我知道他们住的地方,一定要招待斋饭后再走。”我看他的容貌,似乎曾见过一面,但忘了是在什么地方,仔细审视他,知道是王赓虞,是卫侯的儿子,大理府学的生员,从前曾在大觉寺遍周禅师处会过面。

今天因为是他祖母去世的祭日,跟随他父亲来此施斋做法事,见我路过,父子俩都认出了我,便挽留我吃饭。吃饭时,何君也命令僧人来招唤。饭后天便黑了,于是同来招唤的僧人经过大云堂前边向北往上走,找到何君居住的静室,再与他席地坐下饮酒。

夜里月光不如前一天那样皎洁。 十三日与何君一同去别的僧房赴斋宴,因而探遍了诸处寺院。这个季节山上杜鹃花盛开,各寺院无处不鲜艳灿烂。中庭院外边,高大的苍松修长的翠竹中,间杂着茶树。茶树都有三四丈高,与桂树非常相似。

此时正在采摘,无处不是架梯子爬在树上的人。茶的味道很美,炒后再晒,色泽不免黝黑。不久走入正殿,山门也十分宏伟宽敞。殿前有座石亭子,亭中立着我朝太祖高皇帝赐给僧人无极的十八首归云南诗,前后都有高皇帝写的跋。

这个僧人从云南进朝廷, 白马、茶树进贡,高皇帝到轩廊中接见他,当即白马嘶鸣茶花开放,于是受到厚爱。后来从长江返回故乡,皇帝亲自抛洒鲜花,据沿江要走过的地方,各赋了一首诗送给他,又命令翰林院的诸位大臣都作诗送他回归。

今天皇帝手写的文章已不存在,但诗碑还是当时所刻的。李中溪的《大理郡志》认为帝王的诗不能与文献一同辑录,竟然不收录它。不过他的文献类中也有皇帝写的文章,为何唯独诗就不能一同辑录呢?正殿面向东方,大云堂在它的北边。

僧人为我沏来茶摆上斋饭。 过后,就由寺后向西登岭,去找波罗岩。寺后有两条登山的大道:一条一直向西北延伸,由清碧溪的南峰上去,十五里后到达小佛光寨,怀疑与昨天在清碧溪中望见的雪迹悬在中央的地方接近,就是后山中所谓的笔架山的东峰了。

一条分开岔向西南,溯寺南第十九条山涧的峡谷,往北行六里后到波罗岩。波罗岩这地方,从前有个赵波罗居住在此,朝夕拜佛,印下两个脚印在方形岩石上,所以后人就用“波罗”来起名。波罗一词,是这地方对有家室的僧人的称呼。

那块岩石如今移到大殿中作为跪拜用的石台。此时我与何乔梓先生骑马前行。离开寺就没有树,这里的山光秃秃的。走了一里,由岔路向西南登山。又走了四里,越岭往西走,这里的山岭也是向南与对面的山夹住山涧形成门的样子。

涧底的水流很细,赶不上清碧溪,而里面的峡谷稍微开阔些,也是沿着北山向西延伸进去。又行一里,北山上有岩石横着垒成岩洞,南边面临深深的壑谷。壑谷的西南方大山向前环抱,如屏风样高插天空,而且有一齿齿的尖峰排列在山上,远远数了数。

也是有十九座山峰,这又是苍山具体而微之处了。岩洞的西边,有僧人建了三间房子,庭前叠垒的岩石明丽洁净,引了一坑水贮存在岩石下,也让人产生幽思的情趣。僧人煮了茶用面做成饼来给客人吃。很久之后才道别。 

从原路返回六里,经过大云堂,此时觉宗等候在斑山,就再次进门观览写韵楼。楼已不是原有的建筑物,今天山门上有一座楼,略微可以保存一点遗迹。打听杨升庵遗下的墨迹,还有两块匾,寺中的僧人害怕损伤剥落,收藏起来不肯揭开。

僧人又准备了斋饭,勉强吞下一钵盂后告别。楼前有棵龙女树。树从根部分枝生出三四棵大枝,各自高三四丈,树叶长二寸半。宽处是长处的一半,而碧绿润泽有光,花是白色,比玉兰花小,也是木莲一类的植物但名字不同。

此时花也已凋谢,只留下几朵在树梢上,但高不可折,我仅折下树上的空枝就走了。 从这里向东下坡,走五里,向东走上大道,有两座小塔夹住道路耸峙;所走上的大道,就是从龙尾关到府城的路。

塔南边有个小村子叫上睦,离府城还有十里。于是顺着大道往北行,经过七里桥、五里桥两座桥,而后走入大理府城的南门。经过大街往北走,路过鼓楼,遇上吕梦熊的使者,了解到吕梦熊不来了,但他的儿子已来到。

因为天晚来不及 去。于是走出北门,过到吊桥北边,转向西北行二里,进入大空山房住下。十四日在寺南的石匠家观赏石头。何君与我各用一百文钱买了一小方块。何君选中的,有峰峦点缀在上边的美妙之处;我选了其中黑白分明容易分辨的而已。

于是与何君遍游寺中的殿宇。这座寺院在第十座山峰之下,唐代开元年间建造,名叫崇圣寺。寺前的三塔像鼎足一样矗立,中间的塔最高,方形,重叠十二层,所以今天称为三塔。塔的四旁全是高大的松树耸入空中。

寺西由山门进去,有钟楼与三塔相对,气势极其雄伟壮丽;但四面的墙壁已经坍塌,屋檐上的瓦片有一半脱落,已岌岌可危了。楼中有口铜钟非常大,直径大约有一丈多,而壁厚达一尺,是蒙氏时期铸造的,钟声可在八十里外听到。

钟楼后是正殿,殿后罗列着许多碑,而李中溪所刻的黄华老人书写的四块碑都在其中。碑后是雨珠观音殿,是用铜铸成的立像,高三丈。铸造时分为三段制成模子,肩以下先铸成而铜就已用完,忽然间天上落下如珠子一样的铜雨。

众人一道用手把铜珠捧来熔化,恰好完成了铜像的头部,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殿左右回廊中的众神像也十分整齐,但回廊倒塌得不能蔽风雨了。从后边沿石阶上去,是净土庵,就是方丈的住处了。

前殿有三开间,佛座后边有两块巨石,嵌在中间两根柱子之间的墙上,各七尺见方,厚一寸左右。靠北一块有远山阔水的气势,其中流水波涛潆洄曲折,极尽变化的妙趣,有些如小船只停靠在烟霭绿洲之间。

南边的一块是高峰重峦叠嶂的景观,它那弥漫的云烟深浅有别,各自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两块石板与清真寺中枯梅纹的碑座,是大理石中最古老的东西。清真寺在南门内,二门内有一座屏风样的石碑,碑座朝北的一面上有一棵梅花,倒垂飘拂在石座上。

石质颜色黯淡,但树枝的痕迹却露出丝丝白色,虽然无花却有绘画的意境。新采石头中美妙的,没有比得上顺宁张知府寄放在大空山楼中的诸石的了,其中有极其神妙更超过旧石的。

因此了解到造物主的创造是越来越奇妙,从此以后,画家的绘画全是俗笔,而画坛可以废除了。姓张的石头大的直径有二尺,约有五十块,块块都很奇特,全是绝妙的着色山水画,高峻的山峰下临绝壑,飞瀑追逐着云雾。

积雪的山崖映入水中,层层叠叠,远近疏朗有致,笔笔画得灵妙奇异,云气都能活,流水如有声,不仅仅是五彩灿烂而已。前殿后边又有正殿,庭院中有一棵白山茶,花的大小如红山茶,而且花办成簇也像红山茶,花还没有开完。

净土庵的北边,又有一座寺庵,佛殿内外的庭院石阶,全是用大理石铺地,方形的石块大小如方砖,这也是旧时制成的;但清真寺则是新制成的,用大理石来做栏杆墙壁。

此庵前边是玉皇阁道院,而路要由前殿东边的拱门进去,有殿宇三层,后边就是楼阁,但是居然没有一个道士留守,庙中空空,门户倒塌,令人怅怅不快。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大理日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霞客

Hash:cc08d81aeb6da1bdaf253746b57d1edaef273678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