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绍清真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伊斯兰教(回教)寺院,但是现在已不做为礼拜-的场所了。 在清真寺的四周,仍居住着头戴白帽的回族人民。游客从正面的入口进入,可以自由的参观。 交 通 游客可先到达齐齐哈尔市,乘10路公交车在二百商店站下车,从卜奎大街进入德寿胡同,再步行前往约5分钟。
黑龙江齐齐哈尔
夏都志丨山货清真寺
文丨赵克俭
1985年5月,我受禹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的委托,协同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陈延良、王惠民等同志在山货回族乡实地考察了号称河南第二清真大寺——山货清真寺。
这座古老的“买思志德”始建于唐,重修于明,乃亘古民族文化之象征,回族人民大地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
1
回教,原名“伊斯兰”教(顺从和平之意),清真寺是其宗教活动之场所。伊斯兰源于阿拉伯至麦加城,创始人穆罕默德,回族人称其谓“至圣”。
据史书记载,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唐永徽二年(65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
《旧唐书》称阿拉伯国家为西域大食国。公元651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法”殴思曼遣史来华通好,曾在广州建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开始。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大食应中国的邀请,派兵援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西京,时有留居中国者;此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由天山南麓来华经商,在西安建有番坊,安居不归者皆有妻室田宅;往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鉴于唐与吐蕃战事陆路不通,又有海上来华,在我沿海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地建清真寺,定居,从事香料和丝绸贸易。
上述这些定居在中国西北部和沿海各地的穆斯林多系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以经商为主,在定居点建清真寺,坚持正常的宗教活动。这些史称侨民穆斯林与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经过漫长岁月的民族融合,首先由回纥(维吾尔)信奉伊斯兰教。以后各地信仰伊斯兰教者,先后在居住地建清真寺,坚持宗教活动,逐渐形成了我国各地之回教民族或曰回民。山货厂村之回族即源于此。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后,我国历代对其有不同称谓。
唐宋时期,我国汉文史籍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将其奉行的伊斯兰教为“大食法”或“大食教度”。
元朝时期,史称阿拉伯中亚地区为“回回地面”将其奉行的伊斯兰教称为“回回人”或曰“回回”。
明朝时期,史称伊斯兰教为教门。明人郎瑛著《七修类稿》中称“回回教”。
清初,史称伊斯兰教“清真教”或“天方教”。清人王代兴著《清真大学》、马注的《清真指南》曾用“玉清至真”、“清净无染”、“真乃独一”等语。有学者将“麦加“译为“天方”如“天方典礼”之故。
全国解放后,《国务院关于伊斯兰教名称问题》于1956年6月20日发出通知。指出“伊斯兰教是国际性宗教,伊斯兰教也是国际问题通用名称。”并规定:今后的伊斯兰教一律不要使用“回教”这个名称,应改为伊斯兰教。
山货村回民中,至今流传着“回回穆民”之说,饮食业挂“清真”牌之俗,清真寺座向之礼,其来历即如是也。
2
故乡禹州山货村迄今居住的回民同胞,其来历如何呢?我曾协同省民专的几位同志调查了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山货厂清真寺。
山货厂村位于禹州东北三十华里处,禹州市山货回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该乡东邻许昌、北接长葛,西、南与禹境内古城、郭连镇交界。是回族群众居住中原第一大村,回族群众占全村总人口的99.9%。
北宋时期,石梁河横贯村中,曲折东流注入许州。上游西北有红水、黑水流经山货注入石梁河。上游多山,林木药材等山中货物顺水运到此地集散,故谓“山货厂”,后简称山货。《禹州志》载:“石梁河宋名石塘河,漕运许州(今许昌)一带之栗达于汴京”,“山货厂为北宋下船处也”。
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志书云:“禹城东北山货厂清真寺,北临沙水,南傍石梁,前人建寺於其间。”号称“河南第二清真大寺”。寺内至今还保留着自乾隆四十三年以来的石碑十二道。
据史考,元朝时期确有回回人到禹州。禹州古称“钧州”,俗称'“小禹州”。《元史·地理志》载:“钧州隶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以钧州属之”。《元史·世祖本纪》又载: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46年)“括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京(开封)屯田”。
元代时的钧州属南京路(路治今开封)所辖,为回回军士屯兵处。今禹州城内仍有“东回回营”、“西回回营”之称谓。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阿合马(回回人)任诸路都转运使,专理财政,他在钧州、徐州兴办了炼铁业,年产铁一百零三万七千斤,铸成农器二十万件。”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地药商到钧州集结,随着每年三月药材交流大会的兴起,全国各地骡马商贩也云集此地进行交易,“小禹州”呈现出万商云集,一派繁荣的景象,善于经营香料、药材的回族商人在元明时期到钧州经商,定居者有之。山货厂自唐宋以来就是水路码头交通要道,故元明时期回族到山货厂进行商贸转运活动是必然的。
元朝由于战乱,中原人口骤减,到明初有移民至禹境。《禹州志》载:“明太祖洪武四年徒山西民实钧州等处。”从民国拾年(1921年)辛酉孟夏所之:“显祖考府君赵公来义之墓”碑,碑文载:“首自洪洞而迁移河南禹境,以乃兄弟二人,长曰讳来杰、次来讳来义。意昔祖上居此地数百余年”。从赵姓人口繁衍情况看,山货回族以赵姓人口最多,连同附近村庄(刘楼、刘庄、赵庄、雷庄等)同宗赵姓三千多人,当来山货时间最早。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山货厂清真寺的《修卷棚碑记》中,记载了重修寺卷棚时捐款人的姓名及所指人数。所列捐款人151人,其中赵姓就有87人,捐款以户为单位计算,一户只写一个名字;可以说,到乾隆四十三年,山货赵姓最少有87户。自洪武四年(1371年)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这407年的时间中,由赵来杰兄弟二人发展到87户之多,据此赵姓应于明初迁居山货。
由此可知,元明时期回族人就到山货居住。为适应穆斯林饮食和宗教生活的需要,他们兴建清真寺是历史的必然。况且当时的山货厂又是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山货厂清真寺何时创建?《全国清真寺调查表》(成达师范出版部《月华》四卷第十三期·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载:“禹东山货厂清真寺建于唐。”自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到公元907年(唐天佑四年)凡246年,漫长的唐代民族融合,使信奉伊斯兰教者延伸到禹境并定山货清真寺是可信的,不过当时初建简陋,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逐渐重修,形成规模。目前史料不足,有待考古发掘。
据考,山货厂清真寺重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1956年秋,山货居民赵贵荣等五人,在山货厂清真寺大门前河床西侧,挖出一残碑其状呈三角形,长五尺多,厚约六寸,碑面斑驳,字迹脱落,文句不全,撰文尚隐约可辩。残碑碑文是:“公宦途解*资助重金,*吾寺**重*殿,众有朝礼**,*乃圣教之幸”“摆**撰文”“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中夏立。”顺其文句,大意是:“公宦途解囊资助重金,使吾寺得以重修殿,众有朝礼之所,实乃圣教之幸”,“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仲夏立”。由于年深日久,残碑辗转失落,但穆斯林上寺洗礼目睹寺门此残碑与碑座者甚多。
据查,石碑致残的原因系毁于兵火。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崇祯七年(1634年)入河南后,一度在禹境与官兵作战,李自成率部也曾屯兵禹州神垕。《明末农民军名称考录》载:“崇祯十三年(1640年)九月九日丁亥,任辰(禹州人)与李际禹、申靖邦、张鼎等所谓“郏县盗”,拥众五万,任辰等率部与明官军总兵王继禹在郏县、尉氏一带进行激战”。禹州位于郏县与尉氏之间,乃厮杀之战场,故山货厂清真寺门之石碑毁于战火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大沙河流经山货厂清真寺大门前,每年山洪暴发,冲击石碑,致使残碑滚落河中,得以保存。
从洪武四年赵姓到山货厂定居到万历十五年,经过216年,随着回族人口的发展,需要重修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加上当时交通运输发达,商业繁荣,这就为重修清真寺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一些古老的清真寺,大都在万历年间立过碑,如沁阳北大寺有万历八年之碑;开封东大寺有万历十四年之碑等。
山货厂清真寺保存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孟秋所立《万善同归》一碑,碑文是:“山货厂清真寺旧后有拜殿,前有捐(卷)棚,已为先辈创建,固辉辉煌煌,耀人耳目,俨然大观也,但不知创建何时,功自谁立。”据此,乾隆四十八年距万历十五年,计196年,充分说明重建规模宏大的山货厂清真寺,如果没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是不会“不知创立何时”。所以,这与明万历十五年创建相符。
山货厂清真寺的宏伟规模,不仅体现明代古建筑艺术之格局,而且还表现寺院组织机构之庞大。
乾隆五十五年,《重修清真寺槛房并创建厢廊碑记》载:“山货厂清真寺北临沙水,南侍石梁,前人建寺于其间,树木苍翠而色秀,庭院洁净而景幽,优胜地也。……”山货清真寺占地十二亩,由大门、二门、卷棚、大殿、望月楼、南北讲堂、水房、碑亭、前后庭院,东西跨院等组合而成。寺院三进,布局协调,规模宏伟,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特色。
大门为城楼式,东向。寺门拱卷上方横放有“清真寺”三字。二门开屏门三处,一个正门,两个偏门,二门内侧屏壁建有碑亭,亭子上方镌有石匾,有“天房妙景”四字。两则石柱上有“玉壶境内无俗气”、“金经篇中有太和”之对联。卷棚、大殿构成一体,咸以绿色琉璃瓦盖顶,巍峨壮观,木制斗拱古朴雅致。卷棚中央悬挂“亘古清真”匾,乃大清同治十三年,钦赐蓝翎侯都阃府赵占元所立。大殿南北五极三进,纵深三丈,大殿门槛装有木刻屏风六对,端庄大方。殿后矗立望月楼,三层,楼顶屋脊装有天蓝色瓷瓶一个,相传为“宋钧”,雨过天晴五光十色,相映生辉。
卷棚两厢组合成南北讲堂。北讲堂三间,南讲堂五间为寺院中枢,为讲学阿文经典之处,或谓“经堂”。中院有桧树三株,年深日久,根深叶茂,还有木槿花,无花果树等。南北跨院自成体系。房舍二十间,松柏数十株十分幽静,处为住学、坐位之用。前院北侧有水房八间,南侧为习武、宰牲之场地。
山货清真寺组织机构庞大,寺中有大阿訇、伊玛目、二阿訇、三阿訇、四阿訇、五阿訇,还有散班阿訇,达25人之多,另有十数名海里风。大阿訇一般从外地聘请,主要负责阿文大学的教学和讲经,伊玛目一般系本地人,负责领拜,二阿訇即海推布,负责宰牲,三阿訇负责教阿文小学,四阿訇即四师傅,负责寺内后勤,五阿訇念虎图拜。
山货厂清真寺办有阿文小学和阿文大学。曾培养出一批著名阿訇。在这里学过经的知名阿訇有;禹生远、马广业、杨溯风、陈克礼、赵汝霖、杜金贵、陈茂真、巴松亭、丁学章、艾文亮等。该寺为河南省伊斯兰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山货厂清真寺坐过位的知名阿訇有:甘肃的马凌霄、河北四大清之一的程亮、河南四大旗之一的赵明堂,还有丁殿荣、买明德、赵子玉、谢文贵等。
3
山货厂清真寺和其它清真大寺一样,至今还沿袭着绵亘古今的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教在清真寺内信主、尊圣,讲经、习文的教育方式,自明嘉靖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清真寺为中心建立阿文小学和阿文大学两部教育体系。
阿文小学。其课程设置大体上有:
(一)黄本。着重学习阿拉伯语字母和拼音。
(二)凯里迈。学习伊斯兰教基本信条,重在拼读原词,称作“编凯里迈。”
(三)孩贴。是《古兰经》选读本,重在熟练地背颂原文。
(四)乜贴。学习阿拉伯、波斯语的各种宗教生活祷词。
(五)凯合夫章。重在带韵熟读经文。
阿文小学招收六、七岁的穆斯林儿童免费入学。教师由“二阿訇”担任,学生在南讲堂就读,随到随学,因材施教,不分班级,也无毕业时间,入退自由。男12岁,女9岁可参与封斋礼拜,学完课程可参加阿文大学。
阿文大学。其课程设置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教,基础课是工具课,基本上没有什么宗教内容。其主要课本有:
(一)《连五本》。阿语为《爱萨素洛欧鲁密》,基础知识之意,是语法初级课本。五本即五卷,前三卷讲词法,后两卷讲句法。卷一《素尔夫》,词法之意,是《连五本》总纲,讲阿语三类词(名词、动词、虚词)、派生词和派生的顺序等。卷二《穆尔则》,本词慰问之意,是经籍之内通用的动词,标准变动词法书。卷三《咱嘉尼》,讲词的变化问题。卷四《米额台·阿米来》,汉泽名日《百能词集》,是一本句法入门书。卷五《米素巴哈》,汉译为《语法明灯》,是一部句法书,即讲阿语句法主题,语格问题,句法规律等。
(二)《祖五》是对《连五本》卷五《米素巴哈》的诠释,作者波斯人,穆图勒(1143-1213),是中级语法课本。
(三)《满俩》。是语法经典著作《卡非》的诠释。《卡非》为埃及人伊本哈直卜(1175-1249)所著。《满俩》为波斯人阿卜杜·来哈曼·查密(1397-1477)所著。此书着重语法理论,是语法高级课本。
(四)《台洛黑素·米夫特哈》,又名《白亚尼》。是一部修辞学名著,作者赛尔顿丁(1321-1386年)。全书共分三卷:卷一为语境学,论述语言规律及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可能性等问题。卷二为辞格学,论述各种修辞格表达的不同效果等问题。卷三为意境学,表达语言和意义之间的修辞美化等问题。
(五)《米幅他合欧鲁密》(汉译名《文钥》)。是从《天方性里·采辑经书目》中提到的一部修辞学。
(六)《伊萨乌机》。是形式逻辑入门的名著。《吾祖一夫》是论述概念以及各种判断,最后是界说和推理(两书选一)。
(七)《内洗叶》(汉译名《名理真宗》)和《叶撒五枝》(汉译名《名理解》)。是《天方性理·采辑经书目》中所提到的逻辑学。
大学部的教师由阿訇任教,学生称作“海里凡”、“满拉”,有取戴“氏司搭尔”(礼拜缠头)资格,对外可参加宗教活动,有接受穆斯林邀请过宗教生活的权利,也可自由寻师求学(也称住学),生活上享受供给,由执事乡老负责,攻完全部规定课程(十三本阿、波文课本),大学部择期给予举行“穿衣挂帐”典礼,即学成毕业仪式,成为正式阿訇,便可应聘从事阿訇工作。
4
山货村穆斯林和全国穆斯林一样至今还弘扬着古代阿拉伯人的精神文明——念、礼、斋、课、朝。谓之“五功”。
念:凡是穆斯林必须会念清真言,此乃信奉伊斯兰教的宣誓词,意思是认真主独一,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样,才算有“依玛尼”(确信)。
礼:凡是成年穆民,每天应礼五时拜,七日一夜聚礼,一年两会礼。以示为主尽忠。拜中以礼节制,庄严肃穆,自觉纪律,万众一心。
斋:凡成年穆民应在伊历9月持斋一个月,见月封斋,到下月见月开斋。每天黎明前,至日落前,不饮不食,高度自觉。封斋是体验饥饿苦,同情忍饥人,戒食戒欲,反省己过,扶助他人。
课:在封斋的基础上,教律规定拿出自己财产的百分之二点五来济贫,以节制资本,调剂贫穷,相爱团结,安定社会。
朝:每年伊历12月8日至13日为朝觐日期(古尔邦节)。
全世界穆斯林凡有经济能力的人应去麦加的“克尔白”朝觐“天房”。“克尔白”是伊斯兰教的精神中心,是第一所朝拜真主的房子,朝觐是穆斯林世界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平等和睦,不惜牺牲的表现。
以上所述,古代阿拉伯人的精神文明是穆罕默德消除教派纷争,民族分裂,统一阿拉伯的思想基础,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本文作者:赵克俭,1928年生,禹州人,原任禹州市五届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现已退休。
部分图片作者任红兵
编辑丨孙 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北京最大的回民区,被称为吃货天堂,拥有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
北京有很多回民聚集区,市内的有牛街、朝阳门、花市、东四、西三里河、牛肉湾、扫帚胡同、德外等,远一些的有西红门、常营、张湾、薛营、沙河、窦店等。要说北京最有特色最大的回民区,那就当属牛街了。
牛街属于北京的民族特色街区,北起广安门内大街,东至教子胡同,南至南横西街、枣林前街,西起白广路,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
作为北京最大的回民聚集区,牛街历史悠久,这里聚居着以回族为主的20多个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和颜色具有民族特色,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国家重点文物之一牛街礼拜寺就坐落其中。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最古老的清真寺,始建于公元996年,是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这个建筑的整体布局集中、严谨对称,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全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建筑和布局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式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宣礼楼、讲堂、碑亭、对亭、沐浴室等。
寺院坐东朝西,殿堂楼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是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两种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组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伊斯兰古建筑群。
寺内两座筛海坟,是元朝初年从阿拉伯国家前来讲学的伊斯兰长老之墓。墓碑镌刻阿拉伯文字,苍劲有力,年代久远,为国内少有的文物。以及清代铜、铁香炉、铜锅等,都是历史珍贵文物。
牛街美食众多,被称为吃货天堂,这里有很多实在的牛羊肉和清真小吃,还有北京最好的牛羊肉批发市场——牛街清真牛羊肉市场。牛街汇集了回族的饮食、服饰、旅游、商业等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随着吐鲁番餐厅、东来顺饭庄等清真品牌店的相继入驻,北京市第一家经营清真食品的牛街清真超市的建成,以及回民小学、小吃一条街等具有浓郁穆斯林特色的民族风貌,标志着牛街民族特色街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经营特色日益鲜明。
每逢开斋节,居住着1万多名穆斯林群众的北京牛街地区也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民众。清真寺内,数千名中外穆斯林虔诚礼拜;清真寺外,街巷上出现长长的集市,各类穆斯林商品、回族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如果你是个吃货,想感受北京的回民文化,不妨去牛街走一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旅行京人,每日原创更新。
旅游情报 | “值得永世骄傲的清真寺”——摩洛哥清真寺盘点
走过摩洛哥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原野村庄,
纵观近几年较火的旅游目的地
北非的摩洛哥一定榜上有名
摩洛哥拥有众多超高颜值的目的地
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摩洛哥不管走到哪里
都有的特色建筑——清真寺
摩洛哥是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当地的土著柏柏尔人,可以说伊斯兰教的传播,深入到了摩洛哥国家的每个角落。
当你行走在摩洛哥的大地上,只要有城市和村庄的地方都有清真寺。今天从摩洛哥最著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作为开篇,一起看看摩洛哥那些值得永世骄傲的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所在城市:卡萨布兰卡
特色看点:世界第第三大清真寺
摩洛哥最著名的海上清真寺
摩唯一一座对游客开放的清真寺
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建筑材料
卡萨布兰卡是从电影走出的摩洛哥城市,电影《北非谍影》让这里成为全世界无数电影迷纷纷争相前往的打卡地。虽然这里并不是电影的原拍摄地,但卡萨布兰卡标志性的建筑——哈桑二世清真寺也值得人们前来参观膜拜。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后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清真寺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是摩洛哥唯一一个(1/3面积)建在海上的清真寺。
据说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曾在梦里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国王认为这一切都归于真主的指引,于是建了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清真寺,也以此纪念“阿拉伯的先祖来自海上”的传说。
不同于其他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1987年才开始动工,总耗资5亿美元,用时五年完工,全部面积占地9公顷,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可同时容纳10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规模甚为壮观。
哈桑清真寺建设考究,使用了最现代化的设备和建筑材料,主体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当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而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通过遥控开启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
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没有钥匙,通过密码锁打开,不过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
哈桑二世清真寺最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高达210米的宣礼塔,作为整个城市的最高建筑,它向西远眺大西洋,向东俯瞰整个卡萨布兰卡老城区,气势磅礴。
一到夜晚,宣礼塔上的激光灯能够刺穿三十几公里的夜空,直指伊斯兰圣地麦加方向。同时宣礼塔还装有电梯,宣礼员乘电梯可直达宣礼塔顶。
伊斯兰教历来是一个朴素的宗教,哈桑清真寺内部除了华丽的吊灯以及祈祷用的地毯外,没有任何装饰品。但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纹样就已堪称世界之冠。
哈桑二世清真寺有着摩洛哥独特的“马赛克”样式图案,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反复使用,但经过构图、描线、敷彩匠心独运之后,整体庄重雅致,透着摩国穆斯林对真主的无比赤诚,蕴含着伊斯兰人认为的宇宙与自然运行的奥秘。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一个对外国游客开放的清真寺,不过非穆斯林不能进入主殿内参观,各国穆斯林在“验明正身”后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
哈桑大清真寺
所在城市:拉巴特
特色看点:原北非最大清真寺
清真寺遗址
具有建筑工艺之美的哈桑塔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共享一份世界遗产名录,拉巴特王宫、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亚堡,还有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哈桑大清真寺。
哈桑大清真寺是个奇幻的存在。它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是穆瓦希德王朝一个叫埃尔·曼苏尔的苏丹所建,于1195年动工,建到第四年,埃尔·曼苏尔去世后,只建到了一半的清真寺和原来规划的80米高的哈桑塔不得不停工。
后来,未完成的哈桑大清真寺在1775年毁于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按照埃尔·曼苏尔当初的规划,建成的哈桑大清真寺总面积可达25000平方米,即使今天看到的是一片遗址,但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
虽然清真寺不复往日景象,但哈桑清真寺的宣礼塔——哈桑塔保存较好。哈桑塔是拉巴特的象征,它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风格典雅,体现了具有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库图比亚清真寺
所在城市:马拉喀什
特色看点:有“香塔”美誉的宣礼塔
北非最漂亮的清真寺
宣礼塔员是盲人的传说
马拉喀位于摩洛哥西南,四大皇城之一,历史上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贸易路线起点,交通位置显耀,素有“南方明珠”之称。
这里除了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非洲最大的传统市场外,最不可错过的就是拥有着“香塔”美誉的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比较古老,是为了纪念击败西班牙人于1195年建立。17道柱廊垂直于麦加朝圣方向,神龛凹室的采光槽,以及木结构“穆克纳斯”蜂巢状立体雕饰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设置在以后的建筑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库图比亚清真寺最出名的是有着“香塔”美誉的宣礼塔。据说当年修塔时,在黏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万袋名贵香料,所以宣礼塔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至于时隔900多年还能不能闻到宣礼塔的香味儿,你可以去闻闻看。
虽然宣礼塔是旧城的中心和至高点,在旧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宣礼塔塔高67米,曾经是北非最高的宣礼塔。玫瑰色的石块粘砌而成,顶部四周镶嵌绿色的琉璃砖,富丽堂皇的外表让它成为北非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关于宣礼塔有个有意思的传说,据说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其原因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里的嫔妃。
库图比亚清真寺不允许非穆斯林入内,不过仅从外观驻足观看已足够令人震撼。
卡拉维因清真寺
所在城市:非斯
特色看点: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
既是清真寺也是大学
世界最古老的大学
每一个城市都有大量的清真寺,古城菲斯最多的时候清真寺接近800个。现在整个古城保存下来的还有接近300个清真寺,站在城外的高坡上俯瞰古城,数不清的宣礼塔矗立在古城上空。
非斯是摩洛哥四大古皇城之一,也是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这里伊斯兰建筑艺术精湛,有北非最古老的卡拉维因清真寺。
卡拉维因清真寺为伊德里斯二世所建,最初取名为“谢里夫大清真寺”,意为尊贵之意,直到859年重修扩建时才以清真寺所在的地区“卡拉维因”而改名为“卡拉维因清真寺”。
众所周知,清真寺都有个标志性的宣礼塔,但是卡拉维因清真寺起初并没有这一明显标志。859年,凯鲁万人富豪穆罕默德·法赫利的女儿穆哈辛娜夫人扩建清真寺时重新建造了宣礼塔。
正是因为这次的扩建,才有了被马格里布人称为“绍曼尔”的长方形宣礼塔,成为了非斯后来800座宣礼塔仿效的典范。
卡拉维因清真寺规模宏大,31 座镶嵌发光铜钉的大门,270 根圆柱支撑的礼拜大堂,可同时容纳 22000 人作礼拜,蔚为壮观。
外观上,绿色瓦顶的外殿殿宇,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墙面图案装饰,优美的阿拉伯书法杰作,使人仿佛置身于阿拉伯艺术博物馆中。
清真寺内殿富丽堂皇,365 根殿柱,连着架托着屋顶的单、双穹形的弓架结构,雄伟轩昂。寺内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准仪、日晷、沙漏和星盘。
卡拉维因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一所宗教学院,最早在清真寺内附设的伊斯兰大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第一所大学,也就是说建校史比英国的牛津大学还要早。
如果你也喜欢伊斯兰建筑艺术,前往摩洛哥这些清真寺千万别错过,但请尊重伊斯兰教的教义以及和伊斯兰教信徒交往的注意事项。今年春节,摩洛哥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