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黄歇口】- 我的第二故乡

--

--

--

前言:文章借鉴历史典故所涉及地名人名皆为真实,此文本着怀旧的心情整理编辑,如历史典故偏差及相同词汇,还望各位前辈老师们谅解,请多多指教。[黄歇口本文作者妻子出生之地,因此称第二故乡]

黄歇口位于监利县西北部白鹭湖畔,与江陵县潜江市接壤。以粮食和养殖为主,物产丰富,水土肥沃,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史记伍子胥故里,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名黄歇),故宅在此而命名。黄歇博学多闻,能言善辩,后来春申君出使国外,在此小河入湖口处留宿,后人称号黄歇口。

史记春申君(黄歇)在楚国日益衰弱遭到强秦攻击之时出使秦国。他见楚怀王被秦诱骗,囚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刚即位,担心秦一举灭楚,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秦昭王,极力陈述秦攻楚是不明智的行为。信中说:“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终于说服秦昭王下令秦大将白起退兵。表现了非凡的外交才能。后来,黄歇与楚太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数年。他在秦国广为结交,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太子逃脱虎口。当他推算太子确实已经回到故国,黄歇主动将此事告诉秦昭王,镇定自若,视死如归。黄歇的行为在秦国统治集团中引起震动,有人主张立即将黄诛杀,有不少人却对黄歇的勇气和忠诚暗暗表示钦佩,认为:“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经过一番辩论,秦王决定将黄歇放回楚国,并设宴送行。

黄歇回到楚国,被国人视为英雄,三个月后,楚顷襄王病死,太子即位(孝烈王),以黄歇为令尹。封赐淮北地十二县,孝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改封为吴。他注重水利建设,江南港浦由黄歇主持开竣者甚多。著名的上海黄浦江也因黄歇疏凿而得名。他礼贤下士,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争相招揽天下名士,其门下有食客三千,其中不乏志士能人,他们为振兴楚国献计献策,成为一个庞大的智囊团。黄歇曾派兵救赵攻秦。后来又灭掉鲁国,在楚为相二十多年,使楚国一度中兴。孝烈王死后,黄歇于公元前 238年被奸人李园的死党刺死。唐代诗人胡曾路过黄歇的故宅时,睹物思人,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烈士思酬国土恩,春申谁与吊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对黄歇的不能善终表示叹惋。春申君死后,楚国的国势每况愈下,不久即为强秦所灭。这位千古绝唱荣耀王者申春君,他的家乡黄歇口现已成为县辖黄歇镇,四湖总干渠从市区穿过,景色秀丽,乡风淳朴,已成为监利新兴产粮古镇。

追忆历史,有些事终究要成为过去。就好比花朵开的时光,明媚过后,就成为永久的怀念。人生,总有几多失意和酸楚,还有那些触动心灵的回忆。好比芈月和黄歇两位先辈的情感一样,人生舞步似春秋,总有相迎的欢喜,相送的悲凉,摆脱不了分分合合的定数,眷恋着能时光不老,温柔以待,却也匆匆如流沙般,滑落指尖的微凉。在这人生的歌声飘过,或许是曾经一度的绕梁,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抹灭于昨日的流沙河中…总会有许多的惋惜与不舍。一帘幽梦,谁还会是谁的牵依,前尘的往事,谁不是生命的过客。隔着那么遥远的时空,读写往事重回心头,时过境迁,竟会让人多一份淡淡的惆怅……

[ 春 申 君 ( 黄 歇 ) 雕 像 墓 碑 ]

黄歇口镇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的重要贡献,黄歇紧邻湘鄂西红色首府周老嘴,土地革命、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洪湖苏区西南部的重要屏障。1927年9月10日(农历8月15日)中午李家场率先举行暴动,打响了洪湖秋收暴动最早的枪声。湘鄂西革命时期,黄歇有1万多人扛起梭标跟贺龙闹革命。1929年7月,洪湖游击总队在白露湖边的李家场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1931年4月24日,段德昌率领红三军独立团在余家埠东港口设伏,取得了著名的“余家埠大捷”胜利。1932年秋,洪湖根据地丧失,12月3日,黄歇口地区1000多名革命者在黄歇街头被反动派杀害。1943年7月,新四军五师襄南军区指挥部命令肖建堂到白露湖组建襄南抗日新兵大队,成为洪湖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1949年5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江作战,监利县组织了万人支前大军,以黄歇为主筹集1600多只木船从余埠出发,穿越白露湖,翻越荆江大堤,书写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壮举。

家乡的英烈们,是你们用宝贵的生命捍卫了今天的和平,你们的精神亦让我有些不胜唏嘘的喟叹和虔诚的敬仰。

黄歇镇1958年属余埠公社,1975年析余埠公社为余埠、黄歇2个公社,1984年合并为余埠区,1987年析余埠区划出周沟乡改黄歇口镇。1996年,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辖颜场、大河、水府、通盛、伍场、王场、伍岭、邓桥、新河、余埠、新洲、易扬、中湾、高黄、董家、官屋、吴桥、腊树咀、李场、春光、三屋、青阳、沈杨、陈剅、毛堤、凤凰、前李、古井、罗桥、白鹭湖、黄潭、新闸、新熊、徐家、陈湖、大兴、黄家、宗桥、东港、三台、黄歇、王河、周易田43个行政村和余家埠4个居委会。2004年镇政府迁驻大兴。

2017年整合新村17个.3个居委会,红旗村、王场村、伍场村、余阜村、易新村、金轮村、三潭村、顺心村、李场村、古井口村、新桥村、黄潭村、内荆河村、大兴村、东三村、黄歇村、霞光村,居民委员会:有黄歇、余阜、大兴。现在家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各种漂亮的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街旁的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了乱。出门在外的游子是否知道你现在属何村何组。我每次回到这片熟悉的故土,总能看到一些不同的变化,或许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点缀吧?

[ 余 埠 街 ]

余埠街号称小汉口,曾经繁华的景象现已随着我岳父门前的那条后家河不知流向了何方。岳母有三姐妹:余金秀金安、孝㛅,60年代孝㛅阿姨湖北省体育运动比赛多次获奖,同年乒乓球比赛第一名,当时在湖北省体育届有一定影响,让监利县体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幸的是孝㛅阿姨患脑膜炎英年早逝,给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现在后家河的船码头旧址依稀可见,岳父生前常常对我们提起余埠街当年的热闹情景,来往的船都停靠在此,外婆刘奶奶曾经在门前设置茶摊生意,过客上岸都会来喝茶歇息。往日的繁星点点,随着社会进步大多数居民已迁移发展,街道两边几栋古式陈旧建筑以及街头那边的月拱桥,鉴证了当年的余家埠是如此的繁华。

余埠公社1951建立监利县第二区(包括李场、黄潭、余埠、黄歇、周沟、陈沱、伍场和荒湖至易家嘴),区域面积275.6平方公里,1958年成立余埠人民公社(包括李场、余埠、黄潭、周沟、陈沱、黄歇),区域面积197.3平方公里,1961年复区名,伍场大部分划回,区域面积240.3平方公里。 1975年撤区并社,余埠区分为余埠、黄歇两个公社。余埠公社辖总干以南的李场、黄潭、余埠、周沟四个乡,区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黄歇公社辖总干以北的陈沱、伍场、黄歇两乡一镇,区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1984年余、黄两公社合为余埠区,将陈沱、夹港、雷家、施家划给分盐区,区域面积230.3平方公里。建李场、余埠、黄潭、周沟、伍场、黄歇口五乡一镇,58个村,416个小组。1987年,撤区建乡、镇,周沟乡从余埠区划去,余埠区改为黄歇口镇,辖李场、余埠、黄潭、伍场四个管理区,一个黄歇办事处(现管理区和办事处撤销),辖40个行政村,280个村民小组。因总干渠水系疏挖改写了余埠街曾经繁荣的历史。这个古老而悠久的地名,已经深深刻在了几代黄歇人的心中。

望着后河水中淡黄色的房子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灯光的尽头,偶尔来一只晃晃悠悠的鱼船,在灯光的映射下远行,只留下它那两条彩色清晰的分水线,不知水下的鱼儿此刻是否也在游逸。古镇的青石小路也移别处,总让人误以为自己的儿时就是在这里嘻戏、顽皮、成长。后河的溪流,也不知何时断流更不晓归处,但当我此刻再次驻足于她的面前,竟然像找回遗失了好久好久的亲切。

总干河北岸的伍场,是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伍子胥这位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生在监利县黄歇伍场村。他能征善战,智勇双全,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过韶关”,“吴市吹箫”,“掘坟鞭尸”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伍子胥名伍员,原是楚国战将,曾随父伍奢夺关斩将立下数次战功。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不明是非,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杀害。伍子胥闻讯后逃出楚国,昼夜兼程来到吴国。后来受到吴王的重用,于公元前506年随吴王伐楚,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尽管荒淫无度的 楚平王已经死去多年,伍子胥还是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猛抽了三百下,报了杀父杀兄之仇。后人为了纪念伍子胥,曾在监利县政府所在地容城镇修建了伍子胥庙,由于年代久远,庙已毁坏。1982年在容城镇的容城大道与车站路交叉口,修建了伍子胥园,面积约1200平方米,园中有伍子胥的塑像,披甲执剑,目光炯炯,一展这位楚国名将当年的雄风。周围环绕有五个植着雪松的花台,含伍园(员)之意,供游人凭吊。县西北还有伍子胥故宅。那棵倒插槐树,据说是伍子胥奔吴时所插植的。明人李纯朴有《伍子宅诗》云:事既可倒行,槐亦可倒插,吁嗟千年枝,犹自带金甲。

时过境迁, 回首间,我们已合木相并,共化为世间一粒尘埃,飘散在天地之间,在记忆中追思消失的身影现已了无踪影,也在岁月的彼岸模糊不清,但秋风的叶子依旧在树上瑟瑟作响,可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一枚了,总有一些光阴,在春暖花开处绚烂,又在秋雨中惆怅,总有些人,在最美的时候遇见,又在下一个路口离散,有些辗转,看似风轻云淡,转身泪已倾城。

[ 伍 子 胥 雕 像 墓 碑 ]

2009年总干渠大规模疏挖,业主荆州监利四湖管理局,干部职工和施工人员日夜加班赶进度,到验收完工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体现了参与施工的干部与群众,大无畏精神和忘我的工作作风。.

坐在渡船上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几许凉意,总干河畔一些叶子飘落,已是深秋,落叶铺满在河岸边。在夕阳下,这场景忧伤,凄美。常说伤春悲秋,这或许是一种通病吧!暮春时节,我们于大千世界,就像沙砾于整个沙漠,都说一花一世界,身形所覆处,构成了一个菩提。就如同缘生缘灭,我们也无法得知因由。落日时分,河道上的渡船正向对面的伍场村划去,夕阳斜洒将河渲染成金色,静躺在地面上火红的枫叶显得更红,仿佛在诉说着火热的生命历程,也许这是生命终点最美的那朵花,灿烂,凄美,忧伤。

[ 四湖总干渠伍场渡口]

[ 古 井 口 ]

夏商时期,监利一带为古南蛮国,国都建于黄歇古井口——现今古井口泵站附近尚有古方城遗迹。从城墙方砖到青铜短剑,从西汉铜币到战国墓葬,大兴垸为我们安排了很多相遇的场所。那些沧桑古朴的陶器、铜镜、漆器、花纹砖,带着被时间磨损的印迹,从他们悠久的历史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殊气息隐隐可闻。曾经的辉煌和气派封存于地底,王者之气永聚不散。

在古井口西端,有一古渊名稻草渊,淡水清秀,涌泉冰凉,一年四季从不干涸。每逢大旱,水位降到最低时,渊的中心会涌起筛盘大的漩涡浪,一夜之间水位又恢复原状。大跃进那年,一帮青年人在提水抗旱时相约游泳,有人在渊的深处发现有建筑物,状似一间房屋,清晰可见,个个惊诧不已。在余埠、李场、黄潭一带,貌似这样的古渊共有四十八口,依次散落在大兴垸外环一线。相传这些古渊为夏水故道,也有专家推断他们是古护城河遗迹,城即华容古城

章华台、濯缨台、伍子胥、春申君,这些闻名于世的地名、人名,犹如封尘在梳妆台里的过时的旧珠宝,没有金贵,只有厚重的萧瑟。推开沾满岁月风尘的大门,黄歇这位荆楚之地的苍苍老者,虽衣衫寒素、尘土满面,都依旧流露出走南闯北、西进东出盛气和旧日的繁华余韵。曾经颦笑掩红尘,山水烟雨成背景。世间万物朝夕变,唯有成败论英雄。

李场与汪桥镇紧密相连,黄汪公路带动两地的经济发展,李场的优质大米是黄歇口镇的代言词,现已选入中国绿色优质大米品牌。一公里长的街道店铺各类商品应有就有,黄歇镇大米加工业在这里云集,优质大米一车一车运往全国各地。南边的黄潭与李场相对呼应,退湖还田的白露湖造就了这遍广阔肥沃的土地。在这风里扬起的故乡润土,泥土里悠荡着乡里人的淳朴,浓浓的乡音,在晨雾中,我依然能听见,姑娘们在河塘的石板上,用木棒捶敲打着衣服,那些个村妇说着笑着浪着,絮叨着东家长李家短,在塘里洗着菜划着水。

现在农村的变化很大,以前那些破旧的茅草屋都不见了,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楼房。以前的泥泞小路也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以前的人们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现在每个村庄都有校车接送上学,解决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业形成了规模,都用上了机械化,有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人们还学会了绿色温室大棚,节能灌溉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使人们又省时又省力。

这秋水荡情,烟雨朦朦的情景,轻轻的柔进了泥土里,揉进了江汉平源的芬芳里。

黄歇口这遍广阔悠久的湖区大地、人名、地名的古镇,依畔四湖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歇人。四湖河南岸的大兴,宽敞的街道两边、超市、商铺、学校、菜市场和单位整齐规范。每当晨光熹微的时候,人们都会早早的起来,在四湖路边徘徊,呼吸着新鲜空气。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这儿,有的练太极、舞剑、跑早操,大妈们跳着现代舞蹈强身健体,看上去大好热闹景象。清晨当阳光一点一滴地洒向大地时,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地走进美丽校园,从校园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滚来滚去,好像也听的津津有味。

四湖河北岸的黄歇街,开发的住宅,建造很有特色,幢幢楼房临街而立,错落有致。新建的农贸大市场货物充足,附近的群众赶集来自四面八方。四湖河两岸的街道遥观相望,好像一对双胞胎兄弟一样行影相随。晚上,万家灯火把小镇装点的像人间仙境一样,热闹、和谐。

望着四湖河水,河面像镜子一样清澈,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游玩。河的两侧一排排整齐的花草树木,一直通向碧水蓝天相接的地方。河面风平浪静,美不胜收。

看着宽敞的二桥,望着、南岸一条的兴汪公路通向荆州.岳阳.广州。北岸一条的周黄公路通向武汉.上海。就好像伍子胥与春申君两位老者,仿佛化着两条巨龙引领古镇的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期盼黄歇口镇在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发展的越来越好。

黄歇口这个古老的地名、人名、这遍土地上曾经演绎的古今传奇,后人永世不会忘记。

站在桥上望着四湖河远方,心情难以平静。

此刻似乎感觉清新的花香悠悠四溢的飘到了我的身边,故乡,追随我一生记忆的梦,长大后的我,于故乡渐行渐远,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是追随我一生不变的情怀。

作者:刘元香

编辑于2017年11月8日

刘元香老师相关作品欣赏:

☞☞ 河

Hash:584c5041c997f4aae3317dacf95cc935d39503ba

声明:此文由 幸福监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