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云南古建筑

作为云南人的小编,今天也该说说我们云南的古建筑了。

大理丽江各位都已经太熟了,今儿个就说说其他的吧!

1.墨江文庙位于墨江城东北角,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占地76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共分六层,有198级石阶直通其上。

墨江文庙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城东北九叠联珠"第六峰上,原第五峰、第七峰上还分别建有《中山公园》和《庆龙公园》,现两园已不复存在。墨江文庙的修建还一段传奇的故事,清代举人金堂借上京赶考之便,绕道山东曲阜,雇请匠人用高梁杆按孔子庙原型穿斗而成模型,带回墨江(原名他郎)按比例仿建而成。据史料记载:"道光元年通判袭正谦率绅士金堂等捐筹资金始建文庙于东门口,后因工程巨大,缩建于现在的位置,施工五年后李恒谦接任通判续建完成。同治二年,他郎厅绅孙世恒发动士民捐资完善了相关设施。

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10年之久,于道光十年建成。历经三个朝代,至今已有184年。墨江文庙建在九叠联珠的第六叠上,为墨江最大的古建筑群,又是迤南道上除建水文庙之外的较大文庙。建筑群为古代重檐歇山、卷蓬、台梁扣榫式结构,由大门、泮池、新楼、五经楼、崇文阁、魁星阁、棂星门、星宿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厢房、天子台、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群组成,全部建筑采用扣式结构,结实牢固,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布局精巧。特别是魁星阁、凌霄阁四角飞檐向上高高翘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室外在保留古柏苍松的同时新植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林和北回归线特有物种,因其居高临下,睥睨城区,飞阁流丹,雄伟壮观,庄严大方著称。

文庙座北向南,正对南方的文笔和笔加山,现存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9.09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2465.34平方米,畔池、龙墙、通道建筑面积439.75平方米),依山而建,系纵向台阶庭院式建筑群,共分六台(层),层层相连,有198级石阶直通其上,气势雄伟,布局精巧,颇为壮观。第一台中轴线南侧为大门,进门后两旁分别建有管事房和客房。中轴线正面本应建大门,但因当时当地没有状元,暂时有照壁。照壁内建有月牙石畔池和雕砌的状元桥。第二台正中建有(现已不存在),左右两则为新楼和五径楼。上到第三正中为棂星门,左右两侧为魁星阁和文昌阁。再上第四台,正中为星宿门,左侧为西民庑夷祠、乡圣祠(后宫)龙墙及孔林。上溯第四台后,正南的文笔塔、笔架山和涟漪桥、现城西北回归线标志园尽收眼底。第五台居正中为大成殿、天子台及配殿,东西两庭为孔子成名弟子七十二贤牌位供设处。大成殿重檐上挂有四快宽高各一米的木板,上书"斯文在兹"四个大字。 墨江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雄伟巍峨,

何准道指点他郎江山时亲笔撰写盈联:"九叠联珠三宝地,双环玉抱小溪天"称赞。墨江文庙承载着深厚的北回归线文化和哈尼文化,哀牢山养育墨江县的各族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和独特的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故而享有"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美誉。

2.昆明真庆观古建筑群,由紫微殿、老君殿、都雷府、火神庙、盐隆祠等殿宇组成。是昆明市区现存占地面积最大(占地32亩)、保存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昆明真庆观古建筑群是昆明市区现存占地面积最大(占地32亩)、保存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真庆观始建于元代,最初称真武祠,内供真武大帝及龟蛇二将。明代著名道士刘渊然(号长春真人),因秉性刚直,忤逆权贵,被贬谪云南时即在观内居住。明洪熙初年(约公元1425年),刘渊然奉明仁宗诏征回京,受封"兼领天下道教",遂将真武祠改为真庆观。刘渊然的弟子蒋日和也被加封为"明显道弘教法师",做了真庆观的住持。明正统年间,蒋日和"募材鸠工",主持了真庆观的重建和扩建工程,使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元代的真武祠,成为接受诏命使节往来昆明时的休憩之所。后来清代曾对真庆观进行多次修葺,仍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

真庆观主体建筑,由前殿、紫微殿、老君殿等建筑物构成。三殿坐北朝南,建在同一轴线上。山门面阔12米,飞檐冲天,古朴典雅。推开两扇朱漆金钉大门,步入前殿天井,花木扶疏,东西两侧的回廊,把前殿与紫微殿连接起来。宏丽的紫微殿,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土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金黄色琉璃瓦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正脊中立宝顶,戗脊饰以走兽。殿内四角斗拱粗大疏朗,中顶为细木雕花藻井,美轮美奂,藻井内恢复了原来彩绘之道教八卦太极图。殿内正中供奉紫微大帝(紫微即太阳之意)。殿门上镂刻有龙凤呈祥、鹿鹤长春图,刻工精细,形象生动。紫微殿后的老君殿,占地320平方米,面阔五间,建筑在石砌平台上,石拱围护,气象庄严,两侧建有对称的东西厢房,仍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紫微殿东侧的都雷府,是真庆观道教附属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都雷府大门,单檐斗拱承载,四角翘起。大门内有一小巧玲珑的清风亭,亭内上方有一雕龙藻井。亭后是气势威赫的雷神殿,大殿外廊有雕花石栏,石栏下有一对石狮守护。大殿内供奉雷神,道教认为雷神"主天之灾祸,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被称为"雷声普化天尊"。修缮后的都雷府,保留了原来木结构的旧材料和梁枋上的图案,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清代典型建筑风格。都雷府北面有一小院,院内古树如伞如盖,建有火神殿,供奉火神。火神殿后的盐隆祠,是清代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由云南盐商集资兴建。大殿为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楼上有走廊相通。殿内大梁木雕贴以金箔,外沿彩绘手法细腻,工艺精湛。前殿石栏上刻有"一生忠恕"、"宴会从简"、"应举不欺"等反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内涵的14幅浮雕,雕工古朴,是很珍贵的文物。盐隆祠南面的古戏楼,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建筑精品。

3.金殿

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区东北7公里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的太和宫道观内。又名金瓦寺。金殿铸造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部用铜仿木结构铸成。平面方形,面宽、进深各三间,重檐歇山顶。斗拱、梁架、藻井以及外檐装修等均仿木建形式;门窗、格扇用镂空及浮雕方法刻铸出龙凤花草及锦绣图案,十分精美。殿后有一株明代山茶花,每年初春开放,花红似火。

中国古代道教宫观建筑。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北 7公里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主殿铜铸拼合而成,俗称金殿。太和宫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并仿湖北武当太和宫金殿建造铜殿一座。崇祯十年(1637)被移至宾川鸡足山,现已无存。现存鸣凤山的金殿,系清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所重建,比万历时所造体量较大,但形制雷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殿方形,高6.7米,边长6.2米,仿木构建筑,重檐歇山式。整座殿宇共用立柱 16 根,宝装莲花柱础,瓦、椽、梁、柱、墙、屏、门、楹、匾、联、神像全部为铜铸。铜殿基座、栏杆用砂石和大理石铺垫。殿旁坚旗杆,上升七星皂旗,也均为铜铸。殿周围筑砖城,有城楼、宫门等建筑。殿内供奉真武大帝神像。

太和宫砖城曾经多次维修。1982年,国家拨款对城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4、建水古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建水县临安镇。建水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建水古城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离昆明以南220公里处。建水城最早是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非常壮观。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郑营村,位于石屏县宝秀镇。这个1999年初就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小村,有“云南第一村”之称,它原是明朝屯军后裔建设起来的小村庄,前临赤瑞湖,旁有古榕潭,后靠一座大青山

5、西山龙门

西山龙门位于昆明。西山龙门,北起三清阁“孝牛泉”南侧“别有洞天石门,南至龙门“达天阁”,整个在千仞峭壁上的石窟工程,统称“龙门”。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

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 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据说,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远处青山如 黛,白云悠悠,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转身回顾石室,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 "天临海镜”字样,中柱题有联云: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正中雕魁星,是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雕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神;南雕关圣帝君(关 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安上去的。相传, 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婚姻不幸,后来参加凿龙门,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在最后刻魁星手中的朱笔时,不慎将笔尖凿断,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留下了缺憾。他伤心至极,纵身跳下龙门。他献身艺术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

7、曲靖南城

曲靖新建南城门楼,建于原南城门楼东150米之老城埂上,1997年7月1日竣工。 城楼立高35米,其中城高20米,楼高15米,雉垛高1.5米,楼台均为飞檐跷阁宫殿式建筑,分主楼和东西二楼各有300平方米,三、四楼4壁雕刻有"红楼梦"大型连环浮雕334幅,栩栩如生,堪称一绝,东大厅二楼为书城,一楼东西通道为各类小百货商铺。四、五楼装修精致典雅,登高远眺,曲靖美景尽收眼底,为曲靖一大景观及标志性建筑。

8、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己未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

9、大观楼

大观楼公园,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大观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

Hash:1be17a0983db0b02cc8bea631fd4d371d70d5a35

声明:此文由 瑞伟活态空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