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文史资料 | 一九三零年红军两次攻打津澧

一九三零年红军两次攻打津澧

一九三零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以下简称“红二团军”),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团(以下简称“红一、三军团”)第二次攻打长沙,离开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次为时近百天的南征军事行动。在红二军团的南征途中,有两次战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便是本文要述的一九三零年冬红二军团两次攻打津澧。

一九三零年七月四日,红二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陡湖堤胜利会师。按照中央指示,合编成红二军团,由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总政委(后由邓中夏继任),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为参谋长,红二军团下辖二、六两个军。

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末,红二军团于湖北省石首监利一带渡过长江,连克南县华容。此时,红二军团前委考虑到南县、常德之间河流众多,湖泊纵横,大部队在敌人的狙击中运动诸多不便,乃决定迂回进击,以主力首先夺取公安,经澧县直指常德。十月三十日,红二军占领公安,红六军十七师攻克藕池,在闸口歼灭李宗铿所属新七旅一部。

何键为了挽救湘西北危局,在平(平江)浏(浏阳)军事吃紧中,抽调敌十六师赶赴湘鄂边,指令十六师师长彭位仁统戴恢垣、李国钧、徐源泉、张英、马堃山等部,分成三路,水陆并进,反扑华容。当敌军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红军仅稍为接触后便主动撤退,敌军认为相安无事了,彭位仁由华容经岳阳开回长沙,戴恢垣率部返常,其他几路人马也分别退回原有驻地。不料,红军系“兵不厌诈”,假石首、松滋撤退,待敌龟缩,却闪电般地回师折向津澧。就这样,红二军团南征中第一次攻打津市的战斗打响了。

津市位于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境,商业繁荣,素有九澧门户、湘北重镇之称,是红军南征中,国共双方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阻止我湘鄂西红军策应中央红军进攻长沙,早在一九三零年八月中旬,何键就看中了津市这块战略要地,严令陈渠珍部戴季韬团去设立防务。戴季韬率领的是一个警卫团,有人枪三千余支,部队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系“湘西王”陈渠珍的基本队伍。何键对湘西一带垂涎已久,籍口抵御红军,把戴季韬团置于枪口刀尖之上,陈渠珍有苦说不出,他不能眼睁睁地使自己的基本队伍在何键的势力范围里远悬受亏。八月二十三日,又增派其第一团陈远菱(即陈斗南)由永顺开赴澧县县城策应,津市、澧县遂成掎角之势,互为呼应,既可援南、华、安,又可在津常通道上设立屏障,力阻红军南进。

戴、陈两团明争暗斗,对红军是战,还是守?举棋不定。陈远菱对戴季韬团占据有特税收入的银子窝津市深怀不满,戴季韬心里忧着陈渠珍的这点老本钱,不愿和红军拼消耗。当得知红军折向津澧的消息时,陈远菱正在为其母大做寿庆,毫无戒备,反而认为戴季韬胆子小,偏偏主张全面迎击,显显身手。因此,直至十一月二日晚,红军逼近时,戴、陈才协商,在津市草草地召开两个团营长以上的官佐紧急会议。经过一番争吵,勉强作出分区布防决定:津市方面,由警卫团副团长彭达武率刘文华、白树庭两个营,计一千八百余人,防守津市北郊之白洋堤一带;戴季韬领特务连和刘鼎营一千余人为总预备队。澧县方面,由第一团副团长刘宗鲁率滕传光、张键两个营,计一千多人,在澧县县城西北之大堰垱、王家厂一带布防,掩护津市侧背;陈远菱统谭文烈营固守县城,相继出击。

此外,津澧反动的地方武装也分工。澧县铲共义勇总队副总队长王树堂(兼津市保商团队长,又名王振荣)下辖三个分队。第一分队杨少林驻澧县城内,第二分队周奎武驻津市,第三分队徐泽植驻官垸、如东、孟溪一带,十一月三日红军以一部监视白洋堤。

红军由松滋、石首出发,分两路进逼津市,一路是红二军王炳南率四师走黄山头、曹家场至白洋堤,另一路由红六军王一鸣统十六师经焦圻、官垱、新洲,也至白洋堤与四师会师。主力猛扑大堰垱、王家厂,滕传光、张键两个营猝不及防,仓卒应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遭到了重大伤亡,敌守军只好纷纷向后溃退,欲图抢渡王家厂、大堰垱的涔水河逃命。但是,渡口已被红军抢先占据,在猛烈的机枪火力封锁下,敌副团长刘宗鲁同百余官兵一道溺死。这一仗红军计歼敌四百余人,俘敌人一百多。

红军主力在解决滕、张两营后,当日便掉转头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戴季韬团防守在白洋堤的部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红军斗志旺盛,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排山倒海地冲了过来,满堤遍野,杀声震天,激战持续了约三个多小时,敌军副团长彭达武被当场击毙,官兵死伤百余名。戴季韬见战斗不利,命令残余部队迅速脱离战场,向津市转移。正在此时,红六军十七师主攻澧县县城的战斗也打响了,枪炮声的突然加剧,战况的迅速转移,使戴季韬惊恐不安,他深知津市易攻难守,终究还将落入红军之手,他更怕津市与澧县间通道被红军截断,遭致全军覆没的下场,因此,他下令放弃津市,纠集溃兵向澧县城龟缩。津市商团的王树堂率二百多人枪,也向新洲的鲁家坪逃窜。于是,红军战士顺利的跨涔水,渡澹水,在段德昌的指挥下,从小渡口等地挥戈疾进,首战告捷,占领了津市。

红军攻占津市后,除了派一个团留守津市外,主力全部集中进攻澧县,从十一月四日起,将澧县县城团团围住。

驻在津市的红军打富济贫,开仓放粮,不几天,一首红军歌谣便传遍了城乡:

公鸡叫,

红军到,

背马刀,

扛梭标,

腰里撇的盒子炮。

干革命,

为民众,

财主哭,

穷人笑,

红军不来不热闹!

我军突然出现在江南,占津市,围澧县。何键心急如焚,一面令陈远菱、戴季韬死守待援,一面火速调兵遣将,令退缩安乡的川军新十一师马堃山旅和从汉寿赶来的李国钧旅前往增援,湘西王陈渠珍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担心戴季韬、陈远菱两个团有覆没的危险,不得不忍痛挖肉补疮,派出新近收编的土著武装田少卿团星夜奔往澧县解围。十一月九日,敌援兵先后进抵新洲、东山铺一带,其中,一部与石门保安团罗效之进抵澧水南岸。此时,我军主力仍在加紧攻打澧县县城,仅以一部分兵力扼守澧县北岸阻击援敌。相持至十一日,各路敌军均已逼近,我军腹背受敌,情况十分不利。红二军团前委在津市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后,确定放弃对澧县县城的围攻,撤出津市,转而进取石门,准备在石门建立临时后方,作为继续向常德进攻的基地。

红二军团十一月十三日被迫撤出津、澧,马不停蹄,神速地攻占了石门,部队在石门进行了休整和补充;同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先后建立了石门和磨岗隘、泥市等区的苏维埃政府;并组建了石门县游击大队,动员一批工农群众参加了部队。

十一月下旬,敌军又向我进犯,我军以邓中夏率军十七师留守石门。二十一日,贺龙率军团在夹山寺击溃了敌新十一师。二十三日又在佘市桥歼敌李国钧旅一部,乘势占领了临澧县城。

临澧,我军从敌人报纸上得知我中央主力一、三军团已撤出长沙,蒋、阎、冯军阀混战已经结果,敌军大批南调,有围攻我各根据地之势,并在缴获的文件中得知津市的守敌,也在霍霍磨刀,企图再向我驻守石门、临澧的部队进犯。贺龙考虑到国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必须重新研究部队的行动计划,乃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将部队撤至合口,与邓中夏率领的十七师会合。

会合的红二军团在合口举行了一次重大的前委会议,会上大多数同意贺龙的意见,主张将部队经公安、藕池撤回洪湖苏区,准备以有利的地形迎击敌人的围剿,但是前委某个主要负责人不顾客观形势的变化,以政治委员的最后决定权否定了这一正确意见,坚持再打津市、澧县,以实现其夺取常德,进军岳阳、长沙的既定方针。于是,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一日,我军再次逼近津市,第二次津市之战打响了。

当时,敌人内部的矛盾也日趋恶化,湘西王陈渠珍老奸巨猾,他见自己的部队在津、澧战斗中损失惨重,又得不到何键的补充,因此无意再让自己的部队远离老巢,继续与红军作战,曾一再电令戴季韬率警卫团和陈远菱、田少卿两个团撤回湘西,退守慈利、大庸一线,但是,陈远菱自恃固守澧县城有功,想借与红军作战机会,要求何键补充兵员械弹,以弥补损失,扩充势力。他在何键特派的督战官余湘三支持下,与其主子陈渠珍反目,拒绝接受陈渠珍的电令。戴季韬不顾余湘三的留难,为了保住陈渠珍的基本力量,又不便强求陈远菱统一行动,决定田少卿团协同陈远菱留驻澧县,于十一月上旬率所属警卫团取道常德下游之牛鼻滩,经桃源,窜回沅陵老巢。

因此,津市的敌军就由川军马堃山领一旅人马接替了戴季韬,驻守澧县县城的仍是陈远菱与田少卿两个团。

十二月二日,我红二军团第六军分两路向津市守敌新十一师一部进攻。一路由十七师第四十九、五十两个团从津市西北角的十迥港一带向津市推进,在进攻中,敌人抵抗十分顽强,经数小时激烈战斗,始占领津市街口,但随即又遭到敌人猛烈反扑,只好退回。另一路由十六师第四十八团、十七师五十一团绕道进至白洋堤,从津市的东北角发起进攻。在中渡口为敌所阻,直至半夜十一时才艰难地抢渡澹水接近津市。贺龙亲自指挥了攻打津市的战斗,他头戴一个大斗笠,骑着乌雕马,在战斗的前沿阵地上冒着枪林弹雨,沿着五里堆至十迥港的大堤上督阵,他严令部队必须在天亮前拿下津市。贺龙见战斗持续几小时仍未取得胜利,便果断增派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以及二军警卫团投入战斗,使战况迅速转变。午夜时,终于将马堃山旅、罗效之保安团以及津市的周奎武保商队全部击溃,再攻克津市。

红二军团虽然再次攻克了津市,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了阵亡将士四五百人外,伤者众多,尤其是六军参谋长刘仁载和五十团团长徐文炳这两个优秀的指挥员也不幸饮弹牺牲。

我军分成两路进军津市,无论是白洋堤一线,还是十回港一线,都受到了敌人的疯狂阻击,战争的艰苦和残酷是红二军团南征时期十多次大小战斗中无法比拟的,单单是十回港一线的战斗,就留下了红军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那天下着大雨,寒冷异常,我军四十七、五十两团开始顺利的越过了澹水河,虽然激烈战斗,还是攻进了津市街口,但是,马堃山旅在大港口进行了拼命的反扑,狡猾的罗效之又带领他的保安团,从澧水南岸的大凹里忽然横冲过来,将我军两团人马从中切断。在敌人的夹击下,我军只得边打边退,一直退到贾家河、樟柳河、十回港一带,当时的情形是:近百米宽的澹水河,只有一条通道,这就是架设在十回港的宽不足两米的浮桥,而这唯一的一座浮桥却被敌人乘虚破坏了。红军退至澹水河边时,只好一面背水作战,一面组织指战员涉水泅渡,可是,红军战士大都系山区农民出身,会游泳者寥寥无几,在这紧急的关头,当地劳苦群众冒着生命的危险,大力支援红军,他们主动将木料捐献出来,有的还下掉大门,拆毁板壁,作为红军强渡澹水的助浮物件。然而,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红军溺死和中弹牺牲者甚多,有十几个红军战士为了掩护战友强渡,在樟柳河附近,凭借一片坟地,顽强地阻击敌人,由于弹尽粮绝,最后全部壮烈捐躯。十回港有个群众曾亲自目睹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被几个身强力壮的敌人团团围住,不肯缴枪,不愿投降,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才倒下。还有一个战士,胸膛被敌人罪恶的子弹撕裂开,肠子流了出来,他不哼一声地紧紧捂着伤口创面,咬着牙向撤退的路线爬行,明知不能生还,也不能让敌人得到武器,直至爬行至澹水河边,将枪丢入河水中后才牺牲。

战斗结束后,四师十团三连连长张德,奉命从澧县率领一个连的战士打扫战场,掩护群众打捞,收埋战友的遗体。张德后来沉痛地回顾说:“在十回港、樟柳河南岸,一坑埋二三十人,有的一坑同葬多达五、六十人,这一仗,我军损失很大,五十团一千余人,除几百人突围外,其余都壮烈牺牲,没有一个投降的。”澧县澧澹乡樟柳村有个叫汪圣兴的老人,曾和三十二个农民一道,主动帮助红军掩埋烈士的遗体,事毕,红军给每个人还发了两块光洋作为报酬。蔡家河、谭家湾、中渡口一带的群众也帮助红军就地掩埋了不少的烈士,当有的烈士遗体运到津市市区后,很多群众把一付付上好的棺木捐献出来,津市大巷口停放的三十几具烈士遗体都装入棺材,埋葬在万寿宫后面竹地里。津市市镇的医务人员全部投入了抢救红军伤病员的战斗,仅当时一家大同医院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挽救了数十名红军战士的生命。

红军再克津市后,立即派一支部队飞奔关庙监狱,释放了几十个被关押的无辜群众,接着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凑款购物,市面安定,秩序良好,商店照常下板营业,有很多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津市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由于毛泽东同志坚持耐心说服工作,中共中央主力红军从长沙全部撤退,何键这才松了口气,为了对付在湘鄂西闹了半边天的红二军团,他又开始下更大的决心。十二月初,何键一面电请驻岳阳的陈诚抽调一部,并不惜调出离津澧千里之遥的陶柳旅,从茶陵攸县一带日夜兼程地驰骋南县、华容,以构成对津市的侧翼威胁。一面电令其女婿,即第十九师师长李觉,统陈渠珍、张美、戴恢垣等部完成对津澧的包围,具体部署是:由川军张英所部及马堃山旅集结于津市南面十五里之新洲;由陈渠珍派出张晋武、顾家齐两团,与川军周(?)武先占石门,尔后向津澧推进;李觉本人则于十二月四日从常德出发,经临澧,率邓南骥旅与李国钧部、戴恢垣部两个团,从西南方向向津、澧的红军迫近。一九三零年十二月八日晚,各路敌军已抵南、华、安、新洲、停弦渡、万河、宝塔湾、合口一带,以二十个团的兵力,形成了对津、澧东、南、西三方的包围圈。

红军主力再次投入攻打澧县现县城的战斗中去。澧县县城城墙坚固高大,易守难攻,加上敌人从十二月七日起,每天加派飞机狂轰乱炸,红军攻打了七天七夜,均未成功。眼见形势危急万分,红军只好于十二月九日早晨,便向湖北边境的松滋、杨林寺、河街市一带撤退。至此,前后历经一月余的津、澧之役结束了。

红军退至杨林寺后,湘鄂西特委鉴于洪湖根据地形势日趋紧张,要红二军团返回洪湖苏区。但是,邓中夏同志再次拒接接受特委的意见,于十二日,十四日两次召开选择阵地与敌决战,又想就近创建新的根据地,迟疑不决的结果,导致部队盲目停留在杨林寺地区,未能及时做好迎敌部署,给红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红军前委两次会议形成的分歧意见,以及说什么贺龙已离开部队的谣传,不久就传到了李觉的耳朵里。敌人顿时个个喜形于色,屡遭败绩的顾家齐、张晋武、田少卿等人认为有机可乘,集力怂恿李觉追剿红军。

为此,李觉亲自由石门奔赴津市,召集张英、马堃山等人商量了作战计划:决定了分进合击的方案,然后驱步疾进。红军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损失甚巨,不得不经子良坪、泥沙、赤绥河、南北墩向鹤峰转移。至此,红二军团的南征以失败而告终。

本文形成源于以下资料:

一、主要文献资料: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史——红二军团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部分》(红二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一九三一年一月一日)

《刘军邓中夏关于南渡后战争概况及今后行动原则给中央的报告》(一九三一年一月一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军团史》(存湖南桑植县档案馆)

《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第一版)

《回忆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史——红二军团及湘鄂西、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二十周年献礼——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武装斗争历史资料汇编》(存湖南省博物馆

《回忆湘西“剿失”的几次战役(戴季韬等)》(载《湖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二、主要口碑资料

张德山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八日,一九八三年六月五日至六日,一九八三年六月三日至四日,一九八〇年六月十四日)

郭德山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江从银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一日)

汪圣才、向多文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二日)

玉堂、任登根、柏礼松、刘宗桃等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

汪国太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

汪圣兴同志的回忆(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

Hash:03ebccf3f0122edb1c2330f0c5d4b6a0bd581066

声明:此文由 津津乐道0736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