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血战脚山铺旧址 6000红军血肉之躯筑起抢渡湘江生命通道
图为帮扶红军的王寅修后人王世计讲述脚山铺阻击战战况。 俞靖 摄
中新网桂林8月3日电 题:探访血战脚山铺旧址 6000红军血肉之躯筑起抢渡湘江生命通道
作者 杨陈 黄令妍
盛夏清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的国道322线桂黄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公路旁绵延一公里的尖峰岭和米花山悠然静谧。唯有路边的一块石碑刻着“湘江战役旧址脚山铺阻击战”几个大字,记录着85年前在此发生的惨烈一役。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脚山铺阻击战旧址。
图为战争亲历者、今年94岁的才湾村村民蒋平芬回忆脚山铺阻击战战况。 俞靖 摄
1934年冬,湘江战役在广西灌阳、全州、兴安境内打响。11月27日,红军中央军委派红一军团在才湾镇鲁板桥、脚山铺之间,阻击湘军西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
“脚山铺与湘江平行,距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兴安界首渡口25公里,距中央红军过江的全州凤凰嘴渡口仅17公里。如果脚山铺失守,红军将无险可守;而一旦让湘军封锁湘江,中央红军便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专家蒋廷松介绍,当时红一军团第一、二师的6个团与湘军刘建绪的4个师在脚山铺一带展开激战。最终在这场被誉为湘江战役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双方兵力投入最多的一场战斗中,近6000名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筑起了抢渡湘江生命通道,粉碎了国民党聚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阴谋。
图为全州县才湾镇尖峰岭下正在建设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俞靖 摄
“当年那一仗打得非常惨烈,枪声持续了三天三夜。“战争亲历者、今年94岁的才湾村村民蒋平芬告诉记者,枪声停后,他跟村里的放牛娃一同上山,漫山遍野都是红军遗体,枪支、弹壳随处可见,到处都是血淋淋的。
最让蒋平芬印象深刻的是,红军胆子大,敌人来了还坚持战斗到底,负伤了也不喊痛。“红军纪律严明。当时有一个班驻扎在我家,他们不进厨房、不烤火,转移时不小心将我家的锅铲带走了,还派战士从好几里外送回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脚山铺村村民王世计也从小听父亲王寅修讲红军的故事长大。“当时红军驻扎时对老百姓好,所以爷爷都叫父亲去给红军送水送饭。好几次父亲险些遇到炮弹袭击,害怕不已。爷爷都告诉他,不要怕,红军会保护百姓。”
图为位于脚山铺村村口的易荡平烈士第一墓葬处。 杨陈 摄
在王世计家村口竹林里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块红旗牌——易荡平烈士第一墓葬处。易荡平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原名汤世积,投身革命后改名为易荡平,取“荡平天下不平”之意。
“易荡平在中等学校毕业后,为了消灭反动派,毅然投身革命,是书生报国的典范。“蒋廷松介绍,脚山铺阻击战中,易荡平在尖峰岭多处负伤,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誓不当俘虏,他夺过警卫员的抢向敌人射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易荡平牺牲后,王世计的父亲王寅修和几位村民一起将其安葬在此。这一年,易荡平年仅26岁,他也是脚山铺阻击战红一军团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
翻开全州县党史办摘录脚山铺阻击战牺牲的部分红军将士名录,像易荡平这样英年早逝的将士还有很多。1367名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仅15岁,他们大多祖籍江西,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像易荡平一样家境情况还不错,接受过新式教育,原本可以较为安稳地生活,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革命,甚至以身报国,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生幸福的新生活,这是他们的那代年轻人的初心。”蒋廷松说,现在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铭记英烈,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夏季的米花山蝉鸣幽幽,竹林遍野。脚山铺阻击战虽然已过85年,但竹林间当年红军将士修筑的战壕,依旧默默地诉说着当年战况的惨烈。与米花山遥相呼应的尖峰岭下,一座崭新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10月将对外开放。届时,脚山铺战役和牺牲的近6000名英烈事迹将为更多的后世所知,让英名被永记。(完)
Hash:11b0df737dd959c00f83e4bc58b5353096dbd57b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