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海清寺塔地宫文物欣赏:周倜分享连云港市博物馆巡礼中篇

北宋海清寺塔地宫文物欣赏

连云港市博物馆巡礼中篇

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连云港市博物馆,现有陈列《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彦涵美术作品展》、《千古之谜--凌惠平》、《西游记文化艺术展》、《情系雷锋车--江苏省新浦汽车总站先进事迹陈列》、《碑林景观陈列》等。各展览内容丰富,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地方特点鲜明。此外,市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汗青遗墨-东海尹湾汉墓简牍艺术展》、《汉风遗珍---汉俑精品陈列》等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陈列。

史前的粗犷、商周的庄严、汉唐的繁华、明清的精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徜徉其间,仿佛穿越时空,直面千百年前的文明,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保存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东海尹湾汉墓简牍,有历经2000多年而保存完好的全国第三具汉代湿尸凌惠平、内容奇妙华美绝伦且面积较大的汉代长寿缯绣、稀世珍品汉黄玉猪以及产自缅甸的明代玉佛等文物珍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连云港地区自古为"东海名郡"、"江左要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她是镶嵌在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发现证明,从第一批先民拓荒开发这片土地至今,已经有了近两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细石器文化。斗转星移,日月流逝,东夷先民在这里又创造了以稻作农业为特色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诞生了继往开发、风采焯灼、足以与中原早期文化相媲美的东夷文明。秦汉时期,作为帝国东门的连云港大地,人文荟萃,在齐楚文化影响下,成为道教的发源地和佛教最早的流布区。隋唐时期,这一地区成为我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制盐产业,使连云港地区一跃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区,而文坛巨擘的接踵而出,给后世留下了闻名遐迩的两部文学巨著--《西游记》、《镜花缘》,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耸立起两座令人仰止的丰碑。

《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文物精品陈列》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连云港地区古代文化的卓越和辉煌。陈列分为:洪荒郁洲、东夷文明、秦汉雄风、唐宋风采、明清神韵五大部分。展出文物包括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漆器、简牍等历代文物精品,以全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示连云港地区沧桑巨变的历史景象。

海清寺塔地宫文物

海清寺塔,又名"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街道。

海清寺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前山门3间,额名"海清寺"。正殿3间,左右翼以配殿各3间,塔置于正殿前。海清寺塔为仿阁楼式,九级八面,相对高度为40.58米,整个建筑,结构严密合理,线条明快秀逸,作风雄浑古朴。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海清寺塔始建。天圣九年(1031年),海清寺建成。海清寺塔在金(南宋)、明、民国期间都曾进行过程度不同的修缮。

1975年,拆补海清寺塔第一层踏步时,发现一方形砖室,从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计有:“砚石函、银匣、银椁、银精舍、银方匣、鎏金银棺、青瓷瓶、玻璃瓶”等。瓶内盛“舍利子”若干,另有佛牙、鎏金小铜佛三尊、鎏金小铜狮1只,各种铜钱11市斤,在石、铁银质的各种文物上,大多雕刻或模压了相当精美的花纹和图案。经鉴定,有一只佛牙。系马的上颔第三臼齿。

宋代银棺

银棺,宋代 长20.5 厘米 宽8.8-5.6 厘米高10.5--9 厘米。

此银棺头前两侧錐碟的或执剑或执斧天王像各一,棺盖上为佛涅槃像,四周围绕有莲花纹,坡沿四周共刻有八个"金刚"图案。棺两侧为佛十八弟子哭泣像,还有守护圣灵之像,画面生动,形象逼真。棺底部为模压的缠枝如意纹,下连须弥座,四周为镂空云纹。棺后铭施主姓名及年款七行九十四字。

宋代鎏金银棺

长10.3厘米宽5.7厘米高7.5厘米

该棺呈盝顶形,盖中央为佛涅槃图,四周围绕有缠枝如意纹。棺前、两侧各有一盘坐莲台的菩萨像。棺底部为一朵模压而成的大莲花,棺后有铭文,共五行三十三个字。

银匣

银匣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Hash:fdd8c4227e68b42e8d2664ec1793328fc02828e6

声明:此文由 乐艺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