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寻踪 | 普照寺!传承三百年的川西四大古刹……

都江堰青峰山又名七峰山,风光秀丽、古树葱郁。清灌县知事钱璋在《重修普照寺增建藏经楼记》说“于三十六峰之外,别夸岩壑灵奇,又为青城增胜迹……”。因六峰环绕,拱卫一主峰,其形状如莲花,故有金莲宝地之称,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普照寺即建于此。

普照寺原为殷姓祠堂,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心莲和尚奉蓥华祖师像而来,改祠为寺,初仅半亩之宫,数椽陋室。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历时205年,方始建造完成,形制仿成都文殊院。属禅宗杨崎派,民间熟知的济公和尚,即南宋时期杨崎派第六世高僧。

历史上的普照寺占地400余亩,包括塔1座,墙垣2.4里,桥4座,天井24口。殿宇五重,共计24院,房舍365间,各院天井均设有太平池用以防火。

普照寺建筑群依山势布局,不讲究中轴对称,在形制设计上多有寓意。寺墙围长2.4华里,取佛教二十四诸天之意。西北方不建围墙,依山岩成垣,取“地不满西北”之意。房舍365间,分为24院落,取一年之数和24节气之意。

普照寺“飞马灵官图”石屏,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四柱三间仿楼阁式建筑,明间通高4.33米,次间通高3.9米,缺左次间。石屏上部为镂空花窗,花窗下浮雕佛教典故。石屏正面为浮雕《飞马灵官图》,石屏背面刻有碑记《普照庵来脉胜景》。"灵官"本为道教护法神,出现在此,体现了佛道两宗的相互渗透、融合。

石屏旁立有通高13米的石制灯杆,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6年),竿体浮雕五条绕柱游龙,竖立在1.5米高的须弥座上,座间刻四力士,四鱼形兽。由两块整石琢就,竿脚以四撑脚支撑,顶部有石质伞盖,天灯顶部镂空,设有石制滑轮,可悬挂"天灯"。

普同塔建造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7年),为石结构三层重檐庑殿顶楼阁式建筑。底层三间8.54米,进深一间4.58米,通高9.6米,二、三层檐柱间有石浮雕栏杆组成的回廊,塔身遍布彩绘浮雕图案,是存放普照寺历代高僧佛骨舍利的舍利塔。

普照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藏经楼为二层穿门式悬山顶木石结构建筑,小青瓦屋面,面阔起间30.45米,进深五间16.55米,通高13.67米。

底层采由47根石柱、一根木柱构建,寓"物无尽善"之意,前檐8根石柱雕刻有镂空倒悬石狮撑拱,底部基础上刻有佛教典故,石柱上为清代官员及文人楹联。

普照寺附近还有雪山寺、天庆寺遗址,明代道官坟、清代安澜桥恢复创建人何先德夫妇合冢等古迹。2012年7月16日,普照寺被列为四川文物保护单位。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 伟

编审/吕志东 责编/王 绯张艺舸

编辑/高渐离 图片/潘 立

Hash:73bb4bcee47fd0fe9e98c6410969ea2bc3cd4e34

声明:此文由 每日都江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