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运城——河东大地红色记忆隽永传承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位于黄河金三角的腹地,通华北、联西北、接中原,是晋南门户、山西粮仓、关公故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

红色记忆,隽永传承。运城是山西有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拥有红色革命遗址225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54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41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8处,烈士墓54处,纪念设施48处。运城红色文化资源基本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具有历史跨度大且连续不断的特点。

邓国栋烈士纪念馆

邓国栋烈士纪念馆位于运城市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事处东黄村。邓国栋是山西早期共产党员,也是山西早期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927年3月,邓国栋任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建立有万名工人参加的工会组织,掀起工人运动新高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国栋等共产党人遭通缉。他回到家乡,一方面重新健全中共河津党支部,一方面以省委特派员身份前往祁县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2月27日,邓国栋在张庄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时被捕。1928年12月21日,因备受折磨,牺牲于山西地方法院看守所。

闻喜县陈家庄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

陈家庄地处稷王山麓,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目前是山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6月,被国家住建部、文旅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公布为“中国古村落”。1943年7月到1948年1月,中共闻喜县委,稷麓三区区委会、区政府和稷麓县委、抗日民主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以及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在这里驻扎。这里是晋南解放事业的红色摇篮,被誉为“河东的西柏坡”。陈家庄遗留的革命遗址有30多处。

夏县堆云洞中共河东特委活动旧址

堆云洞寺院位于夏县城西25公里的水头镇上牛村,地处幽僻,有利于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22年秋,革命先驱嘉康杰在景梅九等河东进步人士的支持下,在堆云洞创办了平民中学,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广招北方九省贫寒学生,其中绝大部分进步学生成为之后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运城市盐湖区烈士陵园

运城市盐湖区烈士陵园是1957年由原安邑县杨包滩烈士陵园迁建于此,现位于市红旗西街南侧,是山西省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1987年被命名为 “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内共安放1200余位解放运城和各个革命时期及和平建设年代牺牲的烈士遗骨,是全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傅作义故居暨傅作义生平展室

傅作义故居旅游景区位于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

故居原有两处建筑,一座老宅由傅作义祖父傅文鼎创建,距今已有170多年;三座新宅由傅作义父亲傅庆泰创建于1900年,先后用了20年时间建成。

2012年以来,临猗县委、县政府对傅作义故居旧宅和其堂弟傅作维家的旧住屋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建设 “仁义巷”“铜铸像”“报国树”“傅家园”“荷花池”等景点。2019年,启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景观大道、奋斗广场、观河长廊凉亭、小游园等,展厅坐北朝南,四周以绿化和水系为一体结合而成。

2014年7月,被中共山西省党史办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大益成纺纱厂革命旧址

大益成纺纱厂位于新绛县古交桥西南部。1926年秋,成立了中共新绛大益成纱厂支部,在工人中做宣传工作,建立“青年读书会”,开办“工人夜校”,发展党员,培养骨干。

2016年6月6日被公布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运城支部、河东支部干事会旧址

中共运城支部、河东支部干事会旧址展览厅位于盐湖区大渠街道办事处机关院内,是山西省立二中旧址,前身是河东书院。1926年春,河东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运城支部在此成立,为河东革命点亮了指路明灯,培育出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河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于2017年6月被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确立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这里是运城红色革命的首个根据地,是运城革命火种燎原之地,诞生了许多彪炳史册的革命烈士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韩家岭中共夏县中心县委旧址

韩家岭位于中条山腹地的夏县西沟村,自1931年嘉康杰将中共河东中心县委驻地迁至韩家岭,这里便成为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中共河东特委、中共夏县中心县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中条地委、条西地委、晋豫地委,以及太岳五地委、三地委也在此活动,因而成为了晋南革命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堪称河东革命摇篮、晋南革命心脏、红色延安的大后方。

该基地主要由红色革命纪念广场、“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纪念碑、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嘉康杰纪念馆,以及中共夏县中心县委旧址、嘉康杰故居和八路军后勤窑洞组成。

稷山县马家沟村

稷山县马家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西社镇北山深处,地处吕梁山南麓的晋家峪峡谷中部。抗战时期,该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东地区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之一。193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抗击日寇收复稷山县城战争的重大胜利;1942年,在国共合作、军民团结下取得了“晋家峪抗击战”伟大胜利,为纪念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战后在这里竖立了“晋家峪战役殉国烈士纪念碑”。

来源|山西青年报

编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Hash:b9e9cf7ac8915b146c6408518da4b5ca4bdab6f9

声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