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永济 ||“敬祥”兄弟举义旗

张营镇“敬祥”村,考其源为隋龙骧将军、行台郎中敬祥故里。

敬祥,北周时人,为人慷慨有大志,喜结豪杰,与敬珍同谋袭击北齐军,以应文帝。

敬珍,北周时人,与敬祥为兄弟。面貌雄伟,行侠仗义,学骑射,为时人所称。归附文帝。

公元537年著名的“沙苑之战”,西魏大获全胜,东魏丧卒八万。“众心离散,不可复用,急向河东”。起初,高欢西伐,蒲坂县民敬珍就料定东魏不会取胜,便与兄长敬祥秘密纠合当地豪强,组织民众万余人要断高欢归路。高欢败走河东,果然不出所料,敬氏兄弟趁高欢立足未稳,猛然从后方袭击。大伤元气,实想在河东喘息的高欢,不料又遭重创,狠狈向北逃去。在敬祥、敬珍兄弟发动下,河东猗氏(今临猗县牛杜镇)、北解(今临猗县嵋阳镇)、南解(今永济市古城村)、南安邑(今盐湖区安邑街道)等6县10余户皆归附西魏,西魏乘势夺得蒲坂,略定汾(州)、绛(郡)。河东即定,宇文泰便任命敬珍为平阳(今绛县南)太守(后为建州刺史),敬祥为龙骧将军,行台郎中。当地人以敬氏兄弟为荣,便将其故里易名为敬祥村,与之相邻的大敬、小敬、西敬亦应是敬氏兄弟的家族分支居住地。

敬祥村的敬祥庙历史上帝王祭后土祠的行宫。有《敬祥古赛》诗为证:“庙址孤尚四面空,汾阴后土此行宫。一年两次作香火,春季冬初忙社翁。”

敬祥村明代属平阳府蒲州张仙都,清代属永济县陶邑乡。民国属永济县五区张营治村。1947-1949属永虞县三区,1950年4月属永济县二区,1951年后属五区。1953年属五区西敬乡。1956年属张营乡光明(高级)社。1958年并入运城县属栲栳公社南社管理区。1961年复归永济县,属张营公社坛底大队,1976年从坛底分出设敬祥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张营镇辖。

敬祥村位于张营镇政府正北2千米。东连丰乐庄,南接坛底,西邻南社,北毗西敬。面积1.18平方千米,居民154户,人口532人,均为汉族,姓氏以薛姓为主,李、周、刘、张等姓次之。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11008

Hash:25c4f8536aad5ca939788951437fc6d54bb9c8f7

声明:此文由 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