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投票!选出你心中最能代表临西的八张文化名片!
临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千年运河赋予了临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特别是近年来,临西县秉承红色革命文化,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着力打造了一批颇具特色的现代文化景观,为进一步彰显临西文化魅力,树立临西文化名片,请您选出心中最能代表临西的八张文化名片。
长龙鲧堤
鲧堤是临西境内颇具盛名的古代堤防遗迹,因传为黄帝曾孙、大禹之父鲧为治水而筑,故称“鲧堤”。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常有水灾,下游经常改道,从先秦到北宋末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流经河北平原入渤海,所以临西境内的古堤实际上是黄河大堤。民国《临清县志》记载:古堤“自冠县界起,与废河(指黄河故道)相辅相行,此堤忽断忽续,高下不等”“古堤自尖冢起,北经张堤、仓集、堤口、吕寨入曲周(指今威县境),悬殊恒至数丈,越北越高”。今天吕寨段的鲧堤依然非常明显。虽经风雨沧桑,依然英姿巍巍,置身堤东西望,大堤绵延起伏、大气磅礴,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前,彰显着史上先民勤劳坚毅、智勇兼备、御水抗洪的浩大气势和宏伟史迹。
水岸古城
从上古至唐宋,在今临西县境中部,曾先后有古黄河、屯氏别河和永济渠(运河)流经。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在今临西境始设临清县,至金天会五年(1127年)的近800年时间里,古临清在这里诞生成长。隋代开大运河穿城西门而过,其间古城治所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形成了古临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漕运发达,商贾云集,两岸歌舞升平,水上百舸争流,一片昌盛光景。古城遗址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砖官窑
贡砖官窑位于今县境东北、卫运河左岸堤下的陈窑村一带,是明、清两代朝廷御授烧制贡砖的官窑场区,陈窑村亦因此得名。据县志记载此地“官窑创设最古、规模甚大,制造优良,例为贡品”,“岁征承砖百万”、明清两代京城故宫建设、皇陵修建,长城修缮用砖,多为此窑区烧制。当时运河两岸有官窑上百座,匠人数千人,登临河岸眺望场区,绵延十余里,白日青烟袅袅,夜晚灯火辉煌,场区人声鼎沸,路上车来车往,热火朝天,一片繁忙。
茶道古巷
明清时期,大运河成为南北货物流通、本地产品外运的主要通道,漕运达到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实行茶禁,南方的茶叶必须北上在天津和临清两个地方纳税后交易。当时河西镇青龙街是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商号林立,客流如织,生意兴隆,市井繁华,是名副其实的商业重地。茶商在税官处交税后,一部分通过运河北上,一部分通过陆路运输出口。至今在河西镇还保留着大片的历史街区,至今当地人还保留着茶不离手的习俗,凡过往行人均以啜饮临清城运河茶水为豪,所以茶文化在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茶道古巷的幽香也越飘越远。
古衙宋井
在临清古城县衙东侧,有一宋代古井尚存,该古井为县衙官府日常生活所用,前些年还在这里打出了清冽甘甜的井水,水质柔软,爽滑,与当今矿泉水有过之而无不及。漫步古县衙遗址,追寻着古人的足迹,放眼望去,只见古衙宋井,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和当年古城的繁华盛况。
仓集古镇
仓上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史上曾为官仓重地,曾名仓集镇。临清城西部设有大型粮仓(正仓),为魏博节度使储栗之地,有“国之北库”的美誉,因濒于运河,便于粮食的存储、装卸和转运,是重要的粮仓要地和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流传着“周德威保粮道”和“包拯放粮”的故事。
尖冢码头
尖冢位于县境南端、运河(古永济渠、今卫运河)西岸,“顺河迎流、单堤陡岸”、地理位置优越,史上漕运码头繁忙,闻名四方。尤其明清时期,永济渠、大运河成为南北货物流通、本地产品外运的主要通道,漕运达到鼎盛时期,水上运载木材、煤炭、粮食、棉花、布匹、茶叶、瓷器、食盐、建材等货物的船只南来北往,码头上装卸货物的船只有时要等候数日,货场上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每日货物吞吐量约达二、三百万斤。并且漕运的发达带动了生产、加工、运输、商贸、食宿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尖冢商号林立,客流如织,生意兴隆,市井繁华,是名副其实的经济重镇。故而史上中原地区素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尖冢”的说法,体现了对尖冢这个经济重镇的夸耀和赞誉。
开天古教
洪官营清真寺据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明宣德至天顺年间(1426——1464年),寺院呈长方形,东西宽60米,南北长27米,面积1620平方米,分正院(西)和外跨院(东)两部分。主体建筑西大殿南北16.6米,东西21米,进深三间,前为抱厦,歇山式瓦顶,脊高7.5米。中接前殿五间,硬山式瓦顶,其中大殿为四角攒尖顶,上罩以圆形绿色寺顶,高15米多。大殿系单檐青瓦顶,三顶逐一增高。寺内殿墙镶嵌有清乾隆朝体阁大学士刘镛手书“开天古教”匾额。清咸丰四年(1854年),寺院被焚。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此后至今又屡有修缮,故而风采依然。
八里圈清真寺位于东枣园乡八里圈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回族王姓始祖因运河繁盛在此聚居,形成村落,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邢台市较为古老且保护完整的古寺,也是冀东、鲁西一带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寺内建筑自东往西依次分布如下:寺门、古棚出厦、前大殿、后殿、拱窑式殿。原占地规模较大,后被民房所占,现南北、东西各长57.50米,面积3305平方米。主建筑西大殿面积360余平方米,四周建有南北讲堂及对厅、沐浴室共计二十一间。后大殿的斗拱木建筑及大殿两侧的雕刻刻工精湛,代表了古代建筑的较高水平。八里圈清真寺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庄清真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老官寨镇殷庄村西部。据《临清县志》记载始建于明代,现存门楼椽子上有墨书“民国贰拾叁年旧历三月上浣立”,由此可知大殿修葺年代为民国二十三年。现寺院座北朝南,有大殿、门楼、水房子、讲堂等建筑,讲堂和水房子为新建。大殿坐西朝东,分前、中、后三殿,三殿相通构成较大的活动空间,大殿自东向西分别为卷棚顶式和硬山顶式,硬山顶为五梁架,大殿南墙辟三窗一门,北墙辟四窗。
龙潭北腿
“中国有个黑龙江,临西有个黑龙潭,昆仑大师创潭腿,北腿声威天下传”。很久以前,在龙潭村村东北角 有一很大的坑塘,县志记载“有水涌地,聚久成潭,深处不可底测,群牛入其中,即多于原数。及出,牛复如初,遂以为神龙变化云”。又因水深似墨,故称黑龙潭,龙潭村也因此得名。唐贞观年间在黑龙潭西侧始建的寺院也因此称龙潭寺。时至五代,后周大将昆仑,因兵败隐居龙潭寺,潜心修炼传习以腿法为精髓的武功,创编了一门融武、医、易为一体,适应士兵征战、偏重腿功的军旅武术,广为流传。因创始于龙潭寺,后人把此门武功称为“潭腿”。宋初,宋太祖诏令天下比武,潭腿荣膺第二,声名大震。因取得第一的赵氏“太祖拳”发源于黄河以南、“潭腿”发源地于黄河以北,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流传开来。天南海北来龙潭寺习武者纷至沓来,每日晨曦暮色中,千百门生动作整齐、口号洪亮、习武练功、声震四方,成为龙潭寺一道壮丽风景。2009年潭腿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銮弹鼓笙
乱弹是流传在临西一带的民间戏曲剧种, 此剧种发源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朝廷帝王观赏始称“銮坛”, 后分东西两路向民间流传,东路沿运河南传,因临西位于运河岸边,故而乱弹在临西扎根繁衍,不断继承发展。上世纪前半叶是乱弹发展繁盛时期,域内班社众多,名伶辈出,建国后又先后组建了专业性的乱弹剧团和一批农村业余剧团。临西乱弹声腔独特, 剧目丰富,表演粗犷,形式热烈、曲调高亢、假嗓拖腔、酣畅淋漓。板式主要有慢乱弹、猛一碰、一股头、二股头、大哭腔、起板、原板等四十余种,伴奏乐器以唢呐、笙、月琴、笛子等管乐为主,唱腔末尾翻高和入笙笛之音,浑厚悠扬。剧剧目多为朝廷忠奸戏,有《杨家将》、《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李闯王进京》等统剧目一百多个。临西乱弹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基础深厚,每到农闲和节庆庙会都有乱弹演出,是域内群众一道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唱乱弹看乱弹也是临西一大文化景观。临西乱弹现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湖烟柳
北湖公园园内草木环湖、绿树成荫、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玉带碧水之间,亭廊与拱桥镶嵌于绿荫之中,水景长堤托起环湖幽路,步移景异,引人入胜,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波光秀丽、湖天一色,一派优美炫丽的园林风光。翠柳低垂,随风舞动,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令人心神摇曳,心旷神怡。尤其是初春季节,柳枝萌芽,御河烟柳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玉水新荷
玉河公园宛似一条嵌在北湖新区的玉带,美丽的夏天一到,成千上万的荷花和荷叶左右摇摆,像一位位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风停了,荷花又在水面上亭亭玉立。无数朵荷花缓缓开放,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玉兰春晖
吕玉兰(1940.2—1993.3),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东留善固村人。1955年,15岁的吕玉兰担任了村农业合作社社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她带领群众战风沙,治盐碱,开荒植树,打井挖渠,把荒沙地变成了一片绿林果树、高产粮田。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70年代,先后走上县、省领导岗位的她,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工作,被人们誉为“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女儿、弘扬玉兰精神,兴建了吕玉兰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东留善固村南北大道西侧,占地3236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纪念馆前广场上矗立着4米多高的吕玉兰半身塑像。南北两侧建有和谐碑、人工湖、湖边环廊、栈道、石桥相连,清新雅静。纪念馆内是一个宽阔明亮的四合大院,四周环廊相接,北厅是吕玉兰生平事迹展厅,厅内为回环式布局,面积350平方米,共展出照片214幅,实物58件,再现了吕玉兰由一个农民的女儿成长为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过程,吕玉兰纪念馆现为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红色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
香雪银海
东留善固村是吕玉兰同志的家乡,为传承发扬吕玉兰同志植树造林、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东留善固村现已建成万亩梨园,每逢春暖花开之际,万顷梨花竞相开放,幽香淡淡,好一片香雪银海。游人络绎不绝,是春季踏青赏玩的好景致。
清渊凝秀
清渊凝秀牌坊位于阳光大街与黄河路交叉口,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向世人诉说着临西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清渊凝秀所在的黄河路将建成古运河文化步行街,用古建筑打造街道两边的商铺,重现临清古城的繁华风貌。据史书记载,在这片古老地土地上,西汉初置清渊,回望历史,临西先民勤劳、勇敢、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中,英姿挺立、海晏河清。寓意临西将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汇聚四方灵气,独秀一枝。
净域晨钟
净域寺为明清时期山东临清州卫运河西岸八大古寺之首,位于临西县临西镇仓上村,也是当时隋唐运河临清段故道旁。取佛家清净无为、乞求域内安泰祥和之意,命名为“净域寺”。宋、明两代早中期曾两代大规模的重修,三重殿宇,建筑雄伟;古木参天,香烟鼎盛;暮烟缭绕,讲经弘法,僧人诵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乃冀、鲁两地著名古景之一。净域寺规模宏大,占地近百亩,院址高出周围地面五米上下,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寂静,殿宇宏伟,戒律森严,晨钟暮鼓,信众络绎,香火鼎盛,一派佛家圣地景象。
仓上元槐
在临西县仓上村有棵元代古槐,历经岁月变迁,风雨洗礼,虽树干中空,仍枝繁叶茂,后人取其枝丫,种于旁侧,两株槐树,形似母子,相视对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激励后人,不忘前恩,奋发向上。
雁桥春树
在黄河路与英华街交叉口,向北有一座造型简洁、别致的大桥,形似展翅翱翔的大雁,玉河两岸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春柳拂动,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美不胜收,俯瞰雁桥春树,正像征着腾飞的临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弘毅青碑
“四·二九”烈士陵园,位于摇鞍镇乡中贺伍庄村北、南北大路东侧。是为纪念1942年4月29日在抗击日军对我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冀南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及他们的战友计300多位烈士而建立的。陵园1987年4月30日落成。陵园坐东面西,东西长155米、南北宽110米,占地25.3亩,四周青砖围墙肃穆壮观。陵园门楣正中铭有“四·二九烈士陵园”的金色大字。走进大门迎面可见以胜利突围为主题的花岗岩英雄群雕。陵园中心为“四·二九”纪念塔。塔体六面刻有老一辈革命家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刘志坚的题词。纪念塔南侧塑有杨宏明、孙毅民两位烈士的铜像;纪念塔北面是纪念堂,堂内以图片、绘画的形式展示了“四·二九”反扫荡的过程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精神风貌。纪念塔东面是烈士墓园,园内有140个墓冢,墓园中心立有青石墓碑,上书“四·二九烈士之墓”。周围松柏环抱、庄严肃穆。“四·二九”烈士陵园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艺彩明珠
明珠广场位于县城珠江路中段南侧,2001年投入使用。广场占地6.2万平方米,走进明珠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广场正中间高大的寓意巨龙腾飞的城市雕塑,雕塑的南面是音乐喷泉,以中心喷泉为轴心,东西对称布局,石板路面和绿地相间,石凳、凉亭、长廊等各种设施造型别致。广场内还设有球类运动区、儿童游乐区和有各种健身器材50多种、各式灯饰上百盏。每当旭日东升,晨练的人们便早早把广场唤醒,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跳舞蹈、打太极、踢毽子。每到夜幕降临,整个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从城区各个街道、周围邻村或步行或骑车或开车络绎而来,每每要达数千人。娱乐健身的主力部队是以妇女们为主体的跳舞大军,她们按舞种分区、各自为战,三四个方队每队都有数百人,广场舞、健身舞、民族舞争奇斗艳、伴着音乐、欢跳起舞、乐此不疲;喜爱锻炼的人们是广场外环路上的主力,他(她)们围着广场或漫步或快步进行行走锻炼;喷泉南侧的一块场地上跳交谊舞的人们伴着悠扬乐曲翩翩起舞,尽情享受着美好时光;林荫路、凉亭下是年轻人的领地。音乐喷泉喷出五颜六色的水幕,吸引着众人驻足观赏,更有许多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嬉戏、欢呼、雀跃。广场西南面设有篮球场和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好多青年人在这里打球、健身。还有那些中老年人坐在长椅上、围拢石桌旁,侃大山、下象棋、听音乐、看跳舞,整个广场,一片祥和欢乐景象。明珠广场无愧县城内最大的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广场。
请选出你认为最能代表临西的八张文化名片
▼▼▼
网络投票活动须知
1
---投票时间
2019年7月9日-7月18日23时。
2
---投票细则
(1)每个微信号仅限投票1次。
(2)用户在微信平台投票时,除产生必要的流量费用(运营商收取)外,活动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Hash:181a775c6bfc6d5e59905cd525b8c8fe83926fe6
声明:此文由 发现临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