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也带不走的芳华!Ta是新会古老历史的一枚烙印……

建于明代的新会石戏台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比起粤剧发祥地佛山祖庙万福台(建于清代)还要早得多,可见新会粤剧文化源远流长。新会石戏台历尽沧桑,在2010年重修后焕发着新的青春,成为了新会粤剧曲艺演出的标志及符号。

时至今日,新会石戏台依然是戏迷们的好去处。

台上一挥袖,仿佛跨越了百年时光。

不少演员既是演员也是乐手。

新会粤剧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仅会城地区就有业余粤剧曲艺团社近30个。这些自发组织的曲艺团既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团体,也有由志同道合人士自发组织的队伍,他们是最活跃的基层粤剧文化群体之一。

台上演出只有几分钟,但演员却要花上一个小时来化妆。

演员即将登台,戏迷过来拍照留念。

老戏迷几十年如一日,把看粤剧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

同时,这些粤剧曲艺团还得到了当地工会、社区等的支持,不仅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可以在公园、广场等地方进行定时练习和演出。其中,新会石戏台正好为众多业余曲艺团体提供了最好的登台表演阵地,也为市民提供了丰盛的“视听大餐”。

现代粤剧《智取威虎山》的“胡司令”遇上了古代粤剧的“唐明皇”。

不少老艺人为粤剧传承付出许多心血。

每周日上午,新会石戏台都会安排新会曲艺团社的公益演出,有成立半个多世纪的新会粤剧团,也有由退休“老倌”组成新会曲艺协会曲艺团、区政协联谊会曲艺团、会城曲艺团等,还有其他的业余曲艺团,他们的演出风格多样、异彩纷呈。而这些演出日,成了许多老戏迷相聚看“大戏”的好时光,就连来自周边乡镇的戏迷也会乘车过去捧场,有时候还有来自外地的戏迷闻讯赶来交流。因此,新会石戏台远近闻名。

来源:江门日报特约摄影师 冯耀华

Hash:cbf1cca82d0e1faddac1c0c0422ca15bc5db18bd

声明:此文由 新会生活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