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著名慈善家、新会乡亲黄球先生

日前,爱国爱乡的著名慈善大家黄球先生驾鹤仙去,享年97岁。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大善若水、仁者风范的善长仁翁,心情沉重,悲痛不已!

黄球先生---中华慈善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他先后被授予广州江门新会恩平等地的“荣誉市民”称号;曾先后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江门五邑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江门市侨商总会名誉会长、新会区政协名誉主席;球叔在2008华人慈善(南方)盛典上获颁慈善人物奖;2009年,球叔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从他身上,我们亲切地看到了大爱无限的仁者风范,深刻感受到大善若水的中华传统美德!

兴教助学,托起明天的太阳

黄球先生一直以来备受家乡人民的推崇,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球叔”!球叔1921年出生于新会城郊环溪乡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生活的艰辛,自幼就炼就出刻苦耐劳的坚强个性和人生抱负。他17岁时便赴香港谋生,历尽艰辛,成为香港的知名实业家。由于出身寒微,球叔幼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因此对知识的价值有着特别深刻的认识。球叔少小离乡后,40年来虽从未回过家乡,但对家乡的眷恋一直縈牵梦绕!1979年球叔再次踏足家乡的热土后,这块曾经养育了他祖祖辈辈的土地,就象磁石一样,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球叔当时就认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是强国之本,投资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兴教助学,就是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呀!他首先出巨资在本乡兴建环城小学和环城中学。自此,球叔回故乡一次又一次,兴教助学的善举办了一件又一件!

花园般的新会华侨中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较为集中地看到球叔对兴教助学的炽热倾情和不倦追求!1981年球叔欣然出任新会华侨中学第三届董事长,为这间学校的发展费尽了心血。他首先出资兴建了一幢学生宿舍,命名为“勤静楼”寓意“勤能补拙,静则生灵”。接着又出资建造游泳池,命名为“育德池”。当得知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华侨中学校园建设需进行调整时,球叔决心要和港澳乡亲一起集资建设新校舍。球叔在香港找到了家乡籍的陈经纶先生和利荣康先生,义结“三友堂”。球叔出资70万港元,利荣康和陈经纶先生各出60万港元,以“三友堂”名义首先捐资190万港元作为先倡,广大华侨、港澳同胞也纷纷出钱出力,集资400余万元,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成了新校舍。日后他又带头捐资75万元用于兴建体育馆项目,并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为“婉芬体育馆”。1993年,球叔又捐出250万元,新建宿舍大楼“求真楼”。为了表彰球叔爱国爱乡的精神和事迹,新会市人民政府在校园内树立了球叔的半身铜像。如茵的绿草与绚丽的鲜花簇拥着铜像,彰显了球叔对教育的一片丹心和对后代的深情厚爱!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球叔兴教助学又何止新会华侨中学。说他洒向人间都是爱并不为过。他热心教育的捐赠遍及新会、江门、广州和粤北等地。

率先垂范,寸心报得春满园

球叔爱国爱乡,兴教助学的感人事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新会人都为有这么一位仁者风范的乡彥感到骄傲和自豪!但球叔总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家国发展为先的高风亮节,更为人们所敬仰!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当初,百废待兴。球叔是最早听从祖国召唤的海外乡亲之一,而他的引领示范作用,就象一朵艳丽的报春花,引来祖国发展春色满园。

八十年代初,球叔就鼎力支持利铭泽先生邀集28位香港知名人士共同投资兴建广州花园酒店。球叔与几位大股东各出资1050万港元。工程进行中遇到不少困难,董事会要经常开会研究,并要设法解决。利铭泽先生又不幸于1983年逝世,董事会的工作重担便落在球叔肩上。为了建好广州花园酒店,球叔奔波港穗两地,深入工地了解工程情况,帮助解决许多困难。广州最高级的花园酒店终于在1985年建成,被誉为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中外合作的典范。广州花园酒店现巳成为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的白金五星级饭店,是全国仅有的三家白金五星级饭店之一。广州花园酒店以骄人的业绩和声誉博得世人的喝彩,球叔功不可没!

球叔带头筹办五邑大学,也值得大书特书。1983年9月,球叔应邀回来参加五邑两阳首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会上他参与倡议筹建五邑大学。1984年,时任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一行从澳门到香港,在美丽华酒店顶层招待五邑侨港乡亲,宣传筹办五邑大学。球叔带头响应,并立即写了支票给予兑现。香港成立“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球叔当副主任,他多方引荐发动,成效卓著。在五邑大学筹建新会楼时,他又是主力,超额完成筹款任务。利国伟先生主持成立五邑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球叔又带头响应,捐款100万元,荣任董事会副主席。五邑大学成立十周年时,伍舜德先生倡议建“十友楼”(国际会议中心),球叔又热烈支持,捐款100万港元。此外,他还设立黄球师范生奖学金等。

几十年来,球叔对家乡教育的支持惠及面很广很大。有人说,如果把他对各间学校的捐赠集中起来,足可以新建一间颇具规模的学校,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那样可以更加功名显赫!但球叔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只是想要起到示范和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带头倡议,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发动更多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回来捐资办学,集腋成裘,大大改善家乡的教学环境,造福桑梓。

图文来源:新会侨刊

Hash:266f3f8d260ff129edf5fb21169164fc7e2d6e4c

声明:此文由 新会区工商业联合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