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从新会而来,如今仍承将军遗风
枫下村位于黄埔区九龙镇的西北部,与红卫村、蟹庄村、洋田村相邻,自然环境优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枫下村还是黄埔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上了90岁高龄的老人,有10多位之多。
枫下村分枫园上和枫园下两部分,其中枫园上为刘姓,枫园下为马姓。
金色辉煌传后代 紫微正照旺丁财马氏大宗祠位于枫园下,三间四进结构,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屋脊为大锅耳状,祠堂内绘有着龙、虎、凤等吉祥瑞兽的艺术画作。宗祠大门上挂着“马氏大宗祠”金漆牌匾,两侧对联是:“汴水家声远,扶风世泽长。”
宗祠内设“金紫堂”,以纪念祖先从新会金紫街而来,对联上书:“金色辉煌传后代,紫微正照旺丁财。”马氏大宗祠建成以后,不只是在黄埔当地,在广东省内都具有一定的名气。
据村中老人讲述,马氏始祖地龙公于宋宝庆三年(1227年),从广东新会金紫街携冯氏、阮氏至番禺县慕德里司枫园下村(今广州市黄埔九龙镇枫下村)开基发祥。定居后便着力于耕作,创立基业,繁衍后裔。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后代,马氏第七世、第八世就开始筹划发动村民集资建造宗祠。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第一进和第二进祠堂。
为了发展的需要,马氏第九世、第十世承前启后,再接再厉,扩大了祠堂的建设规模,增建了第三进和第四进祠堂。“四进”祠堂由祠门和门楼、二门、享堂、后堂构成,与“三进”相比多了后堂,更具规模,说明当时枫下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马氏大宗祠是枫下村马氏家族子弟成长的摇篮,也是家族父老研究族事、推进族务、联络感情、团结宗亲的聚居地,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则成为枫下村老人活动中心和村民喜庆相聚的场所。
枫下村:心系后代,造福乡里
马氏大宗祠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沧桑和洗礼,仍能基本保存完好。根据祠堂芳名录中记载: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期间,村中父老发动村民集资、捐资巨款进行大修。另外,在1998年、2007年,村中村民也分别捐资20多万元对宗祠进行重修。
实际上,马氏先祖几百年来除建造了马氏大宗祠外,还建造了公全新厅(坐落在八甲)、二祖祠(坐落在九甲)、三祖祠(坐落在十甲)和龙潭圩、龙潭祖庙、约亭等建筑留给马氏后代。但由于历史变迁,龙潭圩、龙潭祖庙、约亭、二祖祠、三祖祠等古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毁。
“马”氏源流
在马氏大宗祠中显眼的地方,至今还挂着两位将军的画像,一位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赵名奢,另一位是枫下村马氏后裔、清朝将军马易生。
据《中华马姓大存》记载,赵名奢就是马氏始祖,本姓赵,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因善谋略,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为“马服君”。其以“马服”为姓,第三代子孙后裔把“服”字去掉,改为马姓,这就是马氏始祖和马姓的来历。
马将军的故事马应魁,字易生,号福庵,生于明神宗万历己未年三月二十三日,诰赠刘氏夫人为淑人。
马易生壮年时适清兵南下,于是投入行伍,随军转战于广西西江一带,参与平定吴三桂的战役。作战时善谋略,常出奇兵,善战常胜,人称“福将”。
马易生为清军屡建功勋,从行伍升为水师游击,又升为香山参将,再升为广西永宁参将,后诰封为广西怀远将军,镇守广西。现广西邕宁县浦庙镇有其后代,已繁衍约千余人。民国初年,常有后人回枫下村祭拜马将军。
马易生临终时嘱曰:“吾死,尔等扶柩归枫园下原籍下葬。”但其二夫人刘氏已定居邕宁,不愿扶柩回广东枫下。于是刘氏派人持讣告于枫园下人,同时于易生灵前设两具棺材,一模一样。
待枫园下人来到时,刘氏指二棺曰:“此二具棺材,一为将军遗体,一为将军衣冠及遗像,你等任选一具回归祖籍,一经指认不得后悔。”枫园下人即选一具,刘氏派人随同枫园下来人将棺材运回。
回到枫园下,族中老人们认为几十年来未见过马将军,今遗体既荣归故里,当揭棺让族人瞻仰。既揭,只见一幅全身肖像覆盖其衣冠及白银。只好择龙井村(今新南村)燕子归巢阴地葬之。遗像则由其亲属保管。距今已200多年,遗像尚完整无缺、色彩鲜明。
马将军墓于前几年被不法之徒盗挖,事后其后裔(马将军原配所生的后代)去墓地检视,于墓中得一个边长21厘米的石盒,上面写着马将军生卒年月及官衔等。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Hash:0ac8b95a3ce3f2622a8ebdd5a000e33adf397652
声明:此文由 黄埔文化遗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