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古城有哪些文化展现?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事业。从诞生伊始,人们就在不停地学习。

但学习,亦是一项难以坚持的过程。世界的纷纷扰扰,让这条路途充满着诱惑与考验,稍有不慎,就止步于半道,失去往上攀登的机会。

可以说,意志与环境,是持续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志或许存在一定的天赋,自有高低。但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十分容易实现。譬如古时孟母为何三迁,也就是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与周边的氛围密不可分。

保定易县的燕都古城,就将文化刻入骨血之中,让人即便是随意闲逛,都能学习到知识,真正将学习融入到呼吸之间。

那燕都古城都有些什么文化展现呢?

文化铜雕

铜雕并不罕见,但将历史文化制成铜雕让人观览学习的就不多见了。燕都古城的文化氛围,是以点连成面来贯彻呼应,而铜雕,就是散落在古城中的“文化点”。

燕王大道上有一位驾着马车的古代官员,这就是在春秋时代颇受人尊敬的苏秦。在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只有高级的文官才能乘坐马车,而苏秦备受士大夫尊崇,自然也能享受这“官车”的待遇,于是有了“文官出行”这一文化铜雕。

文官出行

除此之外,城内还有耳熟能详的如卧冰求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及舍命之交等文化铜雕。精湛的技艺加上独运的匠心,让枯燥的文字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无形便刻入记忆,令人难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舍命之交

八拜楼

如果说散落在古城各处的铜雕还略显单一,那么飞檐翘角的八拜楼就是集燕赵文化之大成的地方了。

八拜楼

八拜楼,取自八拜之交中羊角哀与左伯桃的舍命之交为线索,以明清建筑风格打造,楼高约35米,面积约2200平米,共八层,是燕都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八拜楼

踏入古色古香的雕花门,时间就开始缓缓倒流。泛黄的报纸上,黑色的文字仍有力量,娓娓描绘出那些年的盛况。

造型各异的古物件,用锈迹叙述光阴的故事。这是历史诞生的证明,也是文明递进的过程,即便只有寥寥几行文字,但在纹理之间,在那时间浸染的陈香中,一切早有了说明。

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财富,而古代的文化,又是先人经过无数总结后留下的瑰宝,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驻留,即便是呼吸,也能嗅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吧。

来源:燕都古城

清西陵景区应邀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走进易县博物馆 领略“易水长歌”风貌

●易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开展“节约粮食文明用餐”活动的倡议书

●易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表彰

● 依山傍水的田园之美

Hash:1e1dfd7e0c0ccf85697c6f90dfd166573b895ab4

声明:此文由 无风不出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