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片正在消失的胡同,竟藏了明清古城区的老样子,和小时候的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胡同的结

或许是被胡同的新鲜和文艺气息吸引

又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种在心里的印记

......

听说铃铛阁附近有一片正在拆除的百年老胡同,便拉着摄影师钻了进去,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还没有消逝的画面。

真的是很出乎意料,高楼大厦的中间竟还隐藏着这么大一片的胡同。

而且这里的胡同,并非破旧的棚户区,而是很有历史的一片百年老胡同,也是天津唯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老胡同。

百十年前民居特有的雕花老门墩,至今还能在胡同里看到。

这里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

得先从铃铛阁说起……

天津卫有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gǎo),这片胡同最早就是依着铃铛阁而建。

据记载,铃铛阁原名藏经阁,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是稽古寺附属建筑物。藏经阁所藏佛经十六柜,其中的《大藏经》包括全部汉语佛教经典,版本珍贵。乾隆《天津县志》中记载 “稽古寺,在西北门西北隅,万历七年敕建,康熙三十八年重建,有藏经阁。”这里说的藏经阁,便是铃铛阁。可惜的是,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铃铛阁大火,将这著名古迹连同珍贵的藏书一起焚毁。

公元1901年,天津府在稽古寺原址成立了“普通学堂”。1903年,改成 “天津府官立中学”。在铃铛阁中学的主楼门前,看到了这块能道出学校历史的牌子。

学校里,至今仍在原地摆放着学堂成立之初时的那座雕像。

不要说很多天津人都没有看到过,就连住在不远的人,也有的没见过这座和铃铛阁有关的旧址。

这栋老建筑,经过了几百年,依旧散发着气宇轩昂。

属于这个原址的,还有一座名为“稽古碑”的石碑,上面记录了铃铛阁中学的沿革。

这块历经风雨沧桑的石碑,如今藏身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

在铃铛阁中学的后身,紧挨着这片当时兴于铃铛阁的胡同。

这片胡同的居民里有不少回民,带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这里随处可见,而这也是铃铛阁老胡同的特殊之处。

据住在胡同里的大叔说,胡同一旁的清真西寺很早就有,几十年前改成了雨衣厂,后来遭遇大火后就破败了,但残垣断壁至今还保存在胡同的深处。

这里的建筑,虽然藏在了枯枝和杂物中,但依然能看出一些民族建筑的特有元素。

在这里,还有一家小门脸,挂着“正宗大福来早点铺”的招牌。

有人说,铃铛阁地区,盐店街地区,是天津市明清古城区所保留下来的最后两块原始街区,这两块街区的历史价值非常高。

被雨水风沙冲刷得几乎要散落的墙砖,也透出了这片胡同年代的久远。

有资料记载,这里有1830—1850年的铃铛阁大街,1800年南小道子大街/北小道子大街,1900年海会寺南街等等。我们在拍摄时也看到了这标志着百年老街的门牌。

这里不仅有历史的痕迹,也有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影子。

看着胡同里一些住家门上的粉色窗帘,让人一下子回忆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咱老天津都叫玻帘儿,胡同里除了新结婚的用大红色,几乎家家都是粉玻帘儿的场景。

小时候在平房里生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帮妈妈用系了绳子的钩针,穿洗好的粉玻帘儿,两端的绳子再分别拴在玻璃边上的小钉子上,而且绳子要拉紧,否则玻帘儿不够服帖就不好看了……

门外几乎家家都会有一个小储藏室,用来放置修东西用的工具,或是用来放煤,有时还会塞点大白菜

烧水壶和干净的脸盆,透出了胡同里的生活气息。飘散出来的做饭香气,又让人想起了小时候胡同邻居一做好吃的,就会互相送来送去的热络场景。

这里有小时候胡同里常见的花池子,一般是种点葫芦丝瓜,夏天的时候特别好看。入秋的时候结了果,还能收到邻居送来最新鲜的礼物。

这里有以前常见的鸽子窝,因为胡同里从来不缺养蛐蛐、鸽子的顽主。

这里有自己起的小二楼,在平房的顶子上搭出一层,就能供好几口人生活,家里孩子结婚也有房住了。

这里有曾经用来腌咸菜、做酱的大缸,只是现在已经成了堆在胡同里无用的物件。

这里还有搭在绳子上的被子和衣服,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被子就是因为晾在了胡同的阳光下,被晒出了清新太阳味儿。

如今,这条很有历史的老胡同,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穿梭在这片胡同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老房子、老建筑,还有很多已经拆掉或是拆着半截的房屋。

这条弄里一般的胡同中,已经没有居民了。一些破损的空房子里,长出了大树

住在附近胡同的居民说,这一片已经陆续拆了几年了,2017年年底又贴出了拆迁公告,估计这里马上就要彻底拆除了。

胡同里的空房子,有不少是两层的小楼,这个带楼梯的大院子里,曾经女人们洗衣做饭,孩子们奔跑的一幕幕热闹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屋,有的已经在这里静静地呆了好几年。

仍住在这里的大哥说,胡同里的老居民陆续走了大半,所以胡同也渐渐失了生气。很多锁了门的老房子,正默默地等着被拆掉。

在这片胡同里,拆迁后的附属物,除了杂物和破砖烂瓦,便是被丢弃在这里的宠物,如今已变成了流浪狗、流浪猫,痴痴地守着自己曾经的家。

快要离开这里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喂鸡的老大爷。

住在这里已经几十年的老人家,听说我们的来意后,便热情地拿出他年轻时的照片给我们看,讲他年轻时当医生的故事,还有他属于这片胡同的往事。

因为他的妙手仁心,还有朋友特意做了这块匾,送给了这位姓杨的大爷。杨大爷说:“这几个字也是我的性格写照。”

今年已经80岁的杨大爷还是个爱写诗人,他说他依着《陋室铭》写了一个《斗室铭》,记下了他在这间屋子里的思绪:“天不在高,公而则平;地不在宽,畅而则行。斯是斗室,唯我德馨……”算是送给他住在铃铛阁胡同的生活。

在这片破旧的胡同里,一抬头竟然还看到了一辆炫酷跑车,这件属于现代的事物和宛若穿越到几十年前的胡同,有趣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辆车,提醒着我们现在已是连买菜都能用手机的时代。

透过眼前一片斑驳,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是很多住在这里的人们期盼的家。只是,远方的高楼就是我们理想的居住场所吗?

这片胡同

即将永远地消逝

别忘了我

曾经承载了悠远的时光

以及多少人喜怒哀乐的家

铃铛阁的这片老胡同

……

内容来自:卫天津(ID:WTJ-work)撰文:卫丫头,摄影:阿檬,天津生活通(TjVlife022)经授权转载。

阅读原文,这家2017年轰炸朋友圈甜品No.1!终于来天津了!不预定根本吃不到!

Hash:2b8e40a87da0fe3dbc34b4ae60b043e69556250c

声明:此文由 天津生活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