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古城五周年系列报道┃园林生态

燕都古城采用一河两岸的格局,以明清古建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充分采用燕古风色彩、图腾等元素,同时吸纳部分其它时代、地区特色建筑符号和元素。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和装饰效果,让整座古城更具有观赏性和文化性。

▲燕都古城鸟瞰图

以易水河为依托

易县,因易水而得名。易水河畔,承载了8000多年的北福地史前文明,这里是《易经》的发源地,是燕国故都,是当年燕太子丹送别荆轲行刺秦王的出发地……

▲易水送别

易水河,是易县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北之肾白洋淀的上游河流,是旺隆水库对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的必经之地。项目开发之前,这里枯草连天、碎石遍布,岸边的荒地上堆满了生活和建筑垃圾。

▲施工前

燕都古城项目一直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项目地河段进行治理。目前,伴随着一期工程的结束和二期工程的建设,易水河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施工后

南岸建设了华盖烟岚、福山捧日两大观景平台和滨水景观带,在水边坡地上铺设了栈道,栈道两旁种植了乔木、灌木、绿篱等植物,可供游人和附近居民漫步、健身、休憩、观景等活动;在河底种植了丰富的菖蒲,水多的时候可以观水,水量少的时候,这里就成了水鸟们觅食栖息的场所。大片的菖蒲和盘桓栖息的水鸟,形成易水河美丽而独特的湿地景观。

▲一期河岸

水,是园林生态的灵魂。燕都古城的建设充分利用易水河的水资源,采用大水系与小水系融合的设计理念,把河水引入园林内部。

▲园林内部水系

这样,大气的易水河与蜿蜒的小水系形成对比,既有北方大河的磅礴感受又有江南水乡的秀丽感觉。

▲一期河岸

仿古建筑

燕都古城是新建项目,仿古而不泥古。在建筑形式上,以明清风格为主,并且博采众长,吸纳各种优秀传统建筑的精髓,根据各建筑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以期在古城中处处都能享受到建筑带给人们的美感盛宴。

牌楼、牌坊气势恢宏,各具特色;

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攒尖式,各展风采;

公共建筑以二、三层为主,高低有致、参差错落,空间尺度宜人;

运用传统的中国建筑装饰:镂雕、浮雕、彩绘、净色等,采用多重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饰、图案及雕饰,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古纳今的空间肌理

设计结合所在地丰厚的历史基脉和众多的文化元素,同时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以古为体,以今为用的燕都古城,既保留了古建筑的风采,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生活方式。

因此在空间布局上,我们以街、巷、水体及建筑的基本布局为空间规划原则,既规划有现代通畅车行空间,又有古代人步行空间;既有开敞外部空间,又有居住内部空间;既有娱乐动态空间,又有度假静态空间。

这样,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有趣味性的平面肌理,避免呆板,构成燕都古城独特的北国水乡风情。

匠心独运的园林小品

除了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雕塑,各式各样的灯饰,精致的墙面浮雕,遍布景区的花池,灵动的假山喷泉,简单实用的石桌石凳……这里的每个售货亭、每个果皮箱、每个树池、每根栏杆、每个标志牌、每个解说牌都是匠心独运的,都充满了美感和文化气息。

丰富的植物配置

在街道两旁或中央、在广场周围、在房前屋后、在建筑转角、在河畔、在水中……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植物配置,不仅有助于净化空气,还为人们创造了美的空间,丰富了一年四季的色彩,使整座古城充满生机和野趣。

燕都古城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9亿元,规划占地1300亩(其中河道300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米。2016年4月,项目一期展示区对外开放;2017年5月,一期项目全部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10月21日,项目二期破土动工。目前,二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三期正处于设计筹备期。

一期竣工

一、二期

<<点开视频,赏燕都古城美景>>

本期摄影:于正万、杨增红、周勇、李建彤等 在此致谢

Hash:8a51a43a9687c2a06969e486563a4dd974d5f0a2

声明:此文由 燕都古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