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下奇怪古村,人人都说闽南话,走在村里像穿越
三清山下,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古村落,风景优美古朴安静,藏着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却少有游人光顾,玉山县紫湖村就是其中之一。紫湖,三清山二级旅游服务区,离金沙索道只有几公里。在这个值得探索的深山古镇,发现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村民不讲玉山腔,而是说着一口纯正的闽南话。村里的一些老房子,也颇具闽南建筑风格,这是什么情况?
在去紫湖村的小桥上,意外看到信江黄颡鱼保护核心区的牌子。水质优良的紫湖金沙溪,是上饶母亲河信江源头,汇集三清山悬崖瀑布峡谷溪流,流经美丽的三清湖,哺育信江两岸生灵。这个保护区,正是当地生态的最好见证。
紫湖与福建究竟有何隐秘联系?进村之前先找度娘,原来紫湖人大多是300年前福建泉州移民后裔。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祖先千里迢迢,从闽南沿海迁居此深山?
第一次来紫湖人生地不熟,该找谁了解这段历史?那些闽南老屋、祠堂和戏台又在哪儿。冷门小众目的地旅行,没有现存攻略可参考,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未知中的惊喜和奇遇,是我最喜欢的。咨询街边店铺老板娘,她和路过村民用闽南话一番沟通后,推荐了紫湖村的林氏祠堂,我们当即决定去那里看看,找出闽南人大迁徙的答案。
听老板娘和路人交谈,才留意到紫湖村到处是讲闽南话的村民,如果不是大名鼎鼎的三清山在这,还真以为自己到了福建。迁徙三百多年后,族人乡音不改也是奇迹了。
稻田开始泛黄,路边有颗花椒树挂满果实,摘下一把好香哦!江西不产花椒,这颗花椒也是移民树吧。村民自建楼房中间,总会夹杂着几栋年代久远的老屋,屋前流水潺潺,老妇在清澈山泉水边洗洗涮涮。旅游开发如此成熟的三清山下,还能留下这些老房子,实属难得,必须为当地人点赞!
辗转来到林氏祠堂,大门紧锁很失落。不知哪位好心村民,叫来一位眼镜哥,默默掏出钥匙开了门。眼镜哥话不多行事低调,含蓄表达着山里人的淳朴善良好客,看得出他很乐意为我们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
林氏宗祠建于清乾隆甲申年(1764年),正门外影壁墙门额上书“普安垂阴”。祠堂建筑规模宏大,为二进三厅硬山顶五开间,内部结构保留完好,雕刻精湛。古老的祠堂,历经数百年烟云,能够在特殊历史时期幸存下来,实属难得。
在林氏宗祠里徘徊良久,仰望天井上方高高的马头墙,想起当下流行的灵魂拷问。这些林姓族人,在三清山脚下生活了三百多年,如今已繁衍成当地旺族,他们从泉州哪里来?当年祖先们因清康熙年间禁海政策,由福建沿海内迁移民,是想逃避战乱,看中这里山高皇帝远,隐匿在此躲清静吗?
如果是,林氏先人真是选对了地方。在三清山旅游公路没修通以前,我们从百里外的上饶市区来此深山,都要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驱车好几个小时,更何况是兵荒马乱靠马拉步行的古代,到这山高林密之地,随便找个小村住下,恐怕连锦衣卫也难追剿。
清朝末年,紫湖林氏发展至鼎盛,爱国英雄林则徐亲自为紫湖林氏祠堂题匾“仁忠流庆”,至今悬于堂前,可见林氏祖上和林则徐交情不浅。
说起这段交情还真有故事,清道光年间,林氏读书人林士耀满腹学问,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屡试屡败,屡败屡试。胡子花白了还在和孙子同场考试,被时任江西副主考官的林则徐看见了,心生好奇问他,这么大年纪还来考试?“有志不怕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林士耀闽南口音的回答打动了林则徐,没想到江西还有闽南人后裔,还是福建林氏同宗。便将此事上报朝廷,被皇帝钦赐为举人,到赣州南康做知县。
林士耀情商非常高,一次林则徐途经南康因病暂住驿站,林士耀得知连忙上门拜访。听说林氏在紫湖造了一所祠堂,林则徐抱病写了这幅“仁忠流庆”。
墙上林氏家训言简意赅:“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行必端,言必谨,君必敬,官必廉,乡必和。”是明代嘉靖元年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林俊所撰,历代口口相传,生而为人之道,尽在其中,读罢肃然起敬!
案桌上林氏宗谱,写着紫湖先人迁徙的脉络,林氏先祖林长抒,是因清顺治和康熙年间海禁,从福建闽南泉州迁居至此。他们最早迁至贵溪,七年后才来到紫湖。还有种说法,明末清初,有林姓等18名异姓抗清义士为逃避追捕,从福建泉州、漳州来到这里。
祠堂的木雕很有特色,雀第是彩色的凤凰和狮子,这种彩雕风格既不是徽派,也不是赣派,和我以前在泉州一带见过的也有所不同,它到底属于哪门哪派呢?还有一对敞胸露怀举着钱串子的人物,您知道他是谁吗?
将紫湖林氏故事发在视频里后,引来网友数百条留言,他们说闽系汉族对自家母语那是相当重视,并引以为傲!“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这句客家名言,用在闽人里更恰当。南安诗山溪东网友:我们村有一支宗亲迁移到三清山已有三百多年,现在有一万多人。上饶花厅、广丰大南、浙江温州、广东潮汕、湛江等各地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自己是闽南后裔,有支从泉州永春迁到上饶县的,已经经历七代人了还会说闽南话。
在视频里看到宗亲,福建网友难掩激动之情,肯定道,他们应该是从福建泉州永春大卿搬过去的,前几年修祖谱联系到了。这一条条留言,传递出闽南人“木本水源”、“敬亲睦族”的强大情感力量,中国传统宗族观念,那根永远剪不断的精神纽带,将跨越地域河山的闽南人连在了一起。
而紫湖的淳朴民风,则得益于祖宗教化,从进镇村到寻找林氏宗祠,我们一路领教着。路上没有卖纪念品、土特产的,也无人推销、揽客,感觉不是走进了景区小镇,而是在一个原生态古村落里走亲戚,极度清静舒适。村民相见轻声笑问:“你是游客?从哪里来?坐下喝杯茶吧。”
Hash:c8a0bb5e02360ce2ac817e91853fa26573b0fa06
声明:此文由 一叶知秋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