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内容简介/后记

坂仔人坂仔事

坂仔最具影响力信息平台!

帮你打广告,平和全知道!

这个暑假,相约金麦克……

《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内容简介

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因泉潮间“蛮僚”啸乱而奉旨率府兵入闽。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依陈政之子陈元光之请,准建漳州郡,原府兵将士落籍漳州,成为漳州人口繁衍的一大根源,其中有“开漳林”一系。“开漳林”中,以林孔著所衍一脉为盛。

本书由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过井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管理负责人林清福出资编纂。主要内容为开漳功勋竭忠谋国将军林孔著的概述及对其后裔村落的开基脉络、现状介绍。

本书的编纂,是继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林凤池之后,对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在内的、已知的“开漳林”林孔著后裔村落进行系统的整理收编,从而具有资料性和工具性。在一定意义上被誉为林孔著后裔的“寻根宝典”,对促进海内外林孔著后裔宗亲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后记林南中2018年春节,《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编撰组一行三人走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龙岸镇龙凤村。龙凤村在当地又称为“福建村”,龙凤林氏是清中期由漳州府平和县迁徙而来,这是200多年来这里第一次迎来漳州祖地的宗亲。相逢的喜悦,化成了无数深情的泪水。

俗话说,“吃果子,拜树头”,祖根文化是维系亲情乡谊和宗亲感情的精神纽带,这种对祖地的情缘,对先人的敬仰,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感恩先祖用孝悌仁爱书写的家风,让相隔遥远的漳州与河池两地林孔著后裔宗亲在跨越200多年后再度重逢。我想,这种血脉里流淌的亲缘并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阻断。

姓氏脉络的梳理,宗族谱牒的对接,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离不弃的情结。“树高千尺铭根恩,水流万里思源情”,回首这两年多来走访林孔著后裔村落的历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再次浮现眼前。

2017年中秋,当我在台湾台中大里市林氏祠堂“绍复堂”中翻阅族谱时看到“林孔著”那三个字的时候;2018年元旦,当我在惠州芦洲镇青塘村林氏宗祠“永思堂”看到“溪环旧家、绥我思存”匾额时;2018年“五一”,当我在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西山村林氏宗祠里看到一方清道光二十六年碑记,碑首镌刻“始祖斌峰公携姪孙自闽省漳州宁(龙)溪县后坑而宅浙省温平之四十九都梅岭内水门头地方”时;那种兴奋之情至今记忆尤深。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其传承可追溯至商朝末年名臣比干。林姓,在漳州也是大姓,总人口约58万人,居漳州700多个姓氏的第二位。漳州林氏,除“晋安林”等支脉外,还有唐高宗随陈政入闽开漳的58个姓氏中的林氏一脉,人称“开漳林”。

有人说:“研究姓氏文化渊源,推动姓氏族谱对接;理清家族关系,了解族史发展;知悉族姓的来龙去脉,弘扬家族传统;由家族的认同扩大到国家的认同,由宗族的团结扩大到民族的团结,这是姓氏研究的意义所在。”近年来,我参与了漳州市政协及区政协组织编写的《漳州古村落》以及漳州市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的《中华林氏通谱》(漳州分卷)等姓氏文化图书的编写,在学习的过程中,那种源自内心的追宗溯源、敦亲睦族的情感与日俱增。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州姓氏文化研究可圈可点,除了重新修订了历史上部分姓氏谱谍外,有关姓氏研究的成果,先后有《漳州姓氏》《开漳圣王文化丛书》等姓氏研究著述出版及“漳台族谱对接网”网站开通。漳州林氏谱谍研究中,漳州各县市先后出版有《漳州林氏通谱》《东山林氏通谱》《龙海林氏通谱》《华安林氏通谱》《龙文林氏通谱》等姓氏专著。“孔著林”由“漳州”而来,在其繁衍生息的1300多年间,其独特的内涵、特征、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已成为“开漳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漳州林氏的一支重要流派——开漳林孔著支脉,尚缺少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专著。《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适时地填补了这项空白。

“孔著林”由“开漳文化”而来,在其繁衍生息的1300多年间,有其独特的内涵、特征、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2017 年农历正月初一(2017年1月28日),浦南溪园村林仕荣约我一起到角美过井村林清福家中,共同商定着手展开对林孔著后裔村落进行调查,由林清福负责统筹安排、林仕荣主笔、我负责摄影,拟将林孔著后裔村落一一走访,系统梳理、考证村落间的脉络、源流与传衍。经过2年多时间调查,走访了百多个村落,现已基本理清林孔著后裔村落的分布及繁衍情况,相关调查成果将汇编成《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7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芗城区浦南镇溪园村的林仕荣约我一起到角美过井村林清福家中,共同商定着手展开对林孔著后裔村落进行调查,由林清福负责资金落实与统筹安排、林仕荣负责编纂、我负责摄影,拟将林孔著后裔村落尽可能地逐一走访,以期系统梳理、考证村落间的脉络、源流与传衍。经过2年多时间调查,编纂组先后走访了一百多个村落,现已基本理清林孔著后裔主要村落的分布及繁衍情况,相关调查成果汇编成《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随着闽南姓氏源源不断地向外迁徙,也带去了闽南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方方言等。在开漳林孔著村落走访的过程中,不管是到粤东、浙南还是到广西、台湾,那些在语言、习俗中依然保存的祖地符号,那种与生俱来的“爱拚才会赢”的进取精神,总让我一次次的感动。开漳林孔著后裔村落的迁播繁衍,是闽南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闽南其它族群的迁徙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姓氏发展轨迹。

《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的编纂,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林孔著后裔村落间的传承脉络,从唐开漳始,肇基于角美镇“西安社”(吴宅世系),分衍于浦南镇溪园社(溪园世系)、坂仔镇铜壶(铜壶世系),再分衍至台湾、浙江、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等地,汇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代代相传,延绵不断。

漳州作为孔著林的发祥地,近一二十年来也迎来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宗亲。2016年5月12日,广东惠州芦洲镇青塘村63名宗亲回祖地溪园、内坑谒祖,回去时每人都带回祖地的一把泥土;2018年10月28日,台湾板桥林家两大房三代人回到角美过井村“林氏义庄”谒祖,他们深情地说:“今天我们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1300多年的传衍过程中,林孔著后裔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先贤人物。有明朝正德年间一生清廉的“潜善翁”——林密、明朝崇祯年间南京兵部左侍郎林宰、清朝乾隆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领袖“顺天皇帝”——林爽文,及获乾隆御赐“霞山永峙”的“万户总兵”林序贤、台湾旺族——板桥林家、引种“冻顶乌龙茶”的林凤池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不仅是孔著林氏的骄傲,也是漳州人的骄傲!

后记撰写之时,正是《林孔著后裔村落概览》即将付梓的最后阶段。对于能够参与本书的编纂,除了源自身上流淌的林氏血脉之外,更多的是一份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的热爱!

来源 美篇/南风

【简介】林孔著(642—722年),字秉序,号鼎峙,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贞观间任长史。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随归德将军陈政入闽平叛,军职校尉,足智多谋。在平“蛮獠啸乱”军事中屡立战功,受封军咨祭酒。

陈政以第九女嫁林孔著为妻。陈政病逝后,林孔著尽力辅佐妻弟陈元光讨平广潮诸蛮,创建漳州。因建树殊功受封为经略都护、嘉议大夫。置郡后林孔著卜居漳州西安。西安位于虎渡桥(今漳州江东桥)东二里,原为唐军入闽驻地。林孔著戎马生涯,晚年隐居山林,在此建仰孟岩,以山岩为祠。

唐开元十年(722年)逝世,葬于仰孟岩之侧,俗称“知高垄”。宋绍兴二年(1132年),追封二十八承事,后追封谋国将军。宋绍兴三年(1133年)由蒲阳黄妙应禅师为之改葬浦南龙峙山下三片石下,坐庚向甲,为四乔木之首,穴号“渴马饮泉”,又名“飞凤衔书”。

其后裔定居于龙溪浦南林宅内和溪园(属今漳州)、东园(属今福州)、兴化(属今莆田),至明代分衍漳浦云霄诏安、平和等地;一部分迁徙浙江、广东、广西,再而衍及台湾、东南亚各地。随陈政入闽的还有府兵校尉林章,队正林克非等。

点“阅读原文”看美篇原文

Hash:c4f1362bfcc2c44e9d52d172287a3bbdb86859f6

声明:此文由 坂仔人坂仔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