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碑刻77个字,虽被破解,但石碑背后藏的三个秘密却少有人知道

衡阳市有一个岣嵝峰,在山顶的石壁上,耸立着一块岣嵝碑,也叫禹碑。在这块石碑上,一共有77个蝌蚪文。地球人都知道,蝌蚪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解的文字之一,幸好,这块石碑上的文字,被明朝大学问家杨慎搞明白了。但这块石碑背后,隐藏着的三个秘密,相信很多读者都不知道,您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大禹是一代贤王,因为不惜身家性命,为百姓治水,最终成为明君的楷模。尧舜禹可以说就是明君的三驾马车——换句话来说,后来的所谓明君,真的没有任何一位超过这三个人,甚至人家的影子都看不到。

闲话不说,接着讲这个禹碑的由来。大禹治水后,面对着天青日朗,河道井然,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心种田,不会再为洪水滔滔闹心的大好环境,一些人就自发地在岣嵝峰的峰顶,为大禹立了一块石碑。

立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牢记禹王的功德,宣扬禹王的功绩,昭示世人,匡正后代,永为圭臬。可是这块碑立起来后,却适得其反,因为那上面的77个蝌蚪文,就好像77个铅球一样,重重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

为何会这样?道理简单不复杂,那上面的蝌蚪文,后代的文人学士谁都不认识——这可怎么办?接下来凉拌。

曾经有位诗人这样写道:江山自有才人出——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个大才子,他的名字就叫杨慎。

杨大才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一个快刀斩乱麻,就将这77个字的禹王碑文给破译了出来,昔日的“鬼画符”,变成了今日的“小白文”:(破解内容如下) 承帝曰:“嗟,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知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疒火,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这段话的意思如果通俗一下就是:虞舜帝派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殚精竭虑,脑袋里绷紧一根弦,那就是“干”真干,实干加巧干,将“洪魔”降服,老百姓终于能够“翻身农奴把歌唱”开始“大步流星奔小康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关键之处,小编说的三个秘密是什么?

第一个秘密:广而告知的碑文,为何选用蝌蚪文?

蝌蚪文是非常难认的一种文字,用其刻写石碑是不适合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对华夏民族做广告,说英语,这简直就是鸡同鸭讲,老百姓也不理解呀。但在传说中,给出了一个很接近真相的解释,大禹居功不自傲,他一开拒绝百姓为自己立碑,当立碑的潮流不可阻挡后,他就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用蝌蚪文制碑,目的只有一个——那些夸奖自己的碑文,让越少的人认识越好。

第一个秘密的答案是:大禹王的品格确实是高贵。

第二个秘密是:为何这块碑文上的蝌蚪文内容直到明代才被揭开?

研究和破解蝌蚪文,距离这种文字最近的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时代的异能之士,最有优势,也最有条件,但为何那时的高人,并没有对其破解?

这道理和秃子脑袋上的虱子一样,绝对明摆着:大禹王“低调、沉稳有内涵”,稍微有些修养的“高人逸士”,即使破解了碑文,也不愿意“高调、显摆乱张扬”地将其公开,直到明朝,直到人心已经不古的明朝,杨大才子才将碑文的内容泄密,可杨大才子,你考虑过大禹王的感受吗?

第二个秘密的答案是:古代文人被大禹王的精神感动,揣着明白装糊涂,假装谁也破解不了碑文。

第三个秘密是:为何这块质量并不好的石碑,能保存到现在。

我们知道,最好的石碑料应该是山西黑石,汉白玉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等,而雕刻这块禹王碑的石头,完全就是不上档次的普通石料,可是这块石碑却保存了几千年,竟然还这样完整,道理相信很多读者心里都明摆着,大禹王为了天下,为百姓,干了这么多好事,它的碑,应该是无人破坏,并受到了最好的保护。

三个秘密就像三条小河,最后汇聚成一道江流,而这道江流发出的强有力的声音就是:为天下者不朽,为社稷者永记,为百姓者永传……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

Hash:b08917718732dc07a4569ff3135f563bc43dba05

声明:此文由 历史解密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