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 | 维扬声润冬荣园

扬州老城东关街繁华流光,熙熙攘攘的人群体现着古城扬州的精致慢生活。位于东关街98号的一座老庭院古宅沧桑、气势依然,这里便是冬荣园。这个秋天,有一场具有扬州特色的戏曲表演活动在这里开启。

老戏台,雕梁画栋。八仙桌,古色古香。众戏迷,品茗低语。戏台之上,灯光堂皇;厅堂之间,花灯漫映。每盏花灯除了写有“冬荣园”的字号外,还书有“元和”“允和”“兆和”“充和”的字名。说起这四个字名,就不得不说起这冬荣园的来缘历史了。冬荣园原名“陆公馆”,园主人陆静溪是安徽人,曾供职于两淮盐运司。陆公馆取名冬荣园,约有两个出处:一是出自屈原《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二是出自曹植《朔风诗》:“秋兰可喻,桂树冬荣。”意在赞美桂树在严寒的冬季仍欣欣向荣。陆静溪以“冬荣”名园,当为表达其高远的志向。陆家有女名陆英嫁给了合肥大户张树声之孙张武龄后,他们的四个女儿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四位才女分别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花灯虽简,朦胧中的浅黄透露着冬荣园不尽的故事和传奇。

人声渐寂,一曲扬派古筝《茉莉花》一下子将人们带进了杏花春雨的江南。茉莉花开,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仿佛古老的扬州民歌也在耳边回响。扬州的春天啊,还有那冰清玉洁的琼花、香清粉澹的芍药,还有那烟花如诗的良辰美景……一路芬芳,古筝的曲符纯朴清越,精妙的摇弦节奏清扬,五彩缤纷的万花园正在打开……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是歌,是词,也是境。声清气爽的《板桥道情》从冬荣园老戏台上响起了,一位身形俊朗的后生表演的扬州清曲让人们跟随着他走进了水天一色、夕阳如画的乡村世界。扬州是大运河之都,河湖纵横,物产丰富,是地道的鱼米之乡。扬州清曲细腻缠绵的音乐和唱调渗透着浓浓的扬州之味。听一首《板桥道情》一幅扬州乡野的水墨画卷已在人们的面前缓缓绘就。

接下来,一位俏丽的女演员开始表演起了扬剧折子戏《王瞎子算命》,活灵活现的唱念表演将天真活泼、春心初动的曾姑娘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样妙趣横生的故事是发生在曾经的北柳巷,仁丰里,还是南门大街?其实,在2500年历史的扬州古城的每一个街巷,市井的故事、百姓的日常每天都在演绎,烟火的人间有着丰富的酸甜苦乐。冬荣园上小舞台,它的背后是扬州丰厚的民俗生活和浓郁的古城气息,窥斑见豹的戏段已让扬州的魅力风情一览无遗。

“满场风雷喉,全凭一张口”,提起曲艺表演,又怎能缺少了鼎鼎有名的扬州评话呢?冬荣园里表演的扬州评话《小厨偷菜》没有讲到扬州著名的“三头宴”以及闻名遐迩的扬州早茶,却是以诙谐幽默、夸张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师徒在办酒席时偷猪心、猪肠、鸡蛋、木耳等家常菜时弄巧成拙、丢人现眼的故事,听来令人捧腹不已、笑口大开。一段偷菜小品里江淮官话带着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扬州评话说表细腻、语言流畅的艺术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东关城楼映古月,古月依照今时人。那个秋夜,我走过那玻璃地板下的唐宋瓮城遗迹,那亘古未变的扬州之音、维扬之乐,似又从冬荣园飞檐黛瓦馆厢的花窗里传出,从扬州老巷寂寥而徐的脚步里响起,从运河古渡繁华荡漾的柔波里飘来……

关于作者

范申 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城记投稿方式

版权声明

“B座西窗”微信号每天推送的文章,皆为扬子晚报副刊刊发的稿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留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

Hash:ed8de2037a771f6ec5cbf3e28648fd3b155885b7

声明:此文由 B座西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