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梅家坞,把盏话历史
全文共1677字 | 阅读需要4分钟
每到三月份,茶树抽芽长叶的时候,梅家坞的人就开始忙活。明前的西湖龙井贵比黄金,民谚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春茶是梅家坞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用在梅家坞人身上最合适不过。
西湖龙井位列中国名茶榜首,不仅有茶圣陆羽的加持,历代名人,如曾在杭州当过市长的苏东坡,南巡到杭州的乾隆爷,都是它的代言人。
龙井茶核心产区围绕着杭州狮峰,有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朱家里、梅家坞等,梅家坞的茶产量大且名字动听,最易让人记住。
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茶村,坐落在西湖边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溪,纵深十余里,村中多梅姓人家,因此有着“十里梅坞”的美称。从山坳里望去,周围山重峦叠,林木蓊郁。茶园层层叠叠地分布在山间,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使茶园上空云气弥漫,经过山泉雨露的滋养,梅家坞的龙井才有了驰名海内外资格。
陈毅副总理写过一首诗《梅家坞即兴》:“青山四面合,绿树几斜坡。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这里就是西湖边上的世外桃源。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梅家坞就成为对外宾开放的定点观光区。周恩来总理更是先后5次亲临梅家坞,或陪同外宾、或视察指导工作,将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几十年来,苏联、美国、越南、罗马尼亚、柬埔寨等国家元首以及上百位国际名人曾光临过梅家坞,让梅家坞享誉国际。
周恩来总理
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现在的梅家坞不仅是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基地,还被打造成茶文化村观光旅游的休闲度假之地。绿油油的茶园间排列着白墙青瓦的乡村别墅,精致优美,茶农们经营自己的民宿,春天的梅家坞是度假的胜地。
梅家坞的民宿
从市区或外地来的游客,每年三四月份就开始陆续来到梅家坞观光旅游。这里不仅有绵延不绝的茶园,还有万竿翠竹的云栖竹径、同时梅家坞还开辟出周恩来纪念室、琅岭、礼耕堂等历史文化景点供游人了解茶村文化。游客在这里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在自然山水间感受百年茶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栖竹径
蜿蜒的山脉上,一陇陇青葱碧绿的茶树吸收着雨露阳光,嫩绿的茶芽冒出枝头,正在向人们展示春的力量。清晨的第一声鸟鸣打破黎明,采茶人的身影就已经在茶园里晃动。
他们戴着斗笠,背着采茶的小背篓,飞快地挥动双手,一片片绿茶非常驯服地落入篓中。时光不待人,春茶有“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之说。我们惬意品茶的时候却很少想到,每一片茶叶里都蕴含着茶农披星戴月的辛劳。
徜徉于茶园中,满眼洋溢着春茶的鲜绿;漫步于街巷间,沁人心脾的茶香荡涤尽身心的疲惫。在这里似乎能暂时远离尘世的纷扰,宿在民宿里,在阳台上悠闲地品香茗、看远山、观茶园。用一个大家都用的词“岁月静好”来形容,自然是贴切不过。
然而我们现在享受的静好岁月,百年之前的人们却难以享受。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人在战争面前脆弱不堪,所有的美好在枪炮之下都会灰飞烟灭。和平年代实在有反思战争的必要,现在世界上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处在不安和动荡之中。
为此,4月1日,中国国家历史在“十里蕴茶香”的梅家坞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战争与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线下沙龙活动。
我们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陈仲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建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历史教学问题》副主编李月琴老师、江苏省教科院办公室主任刘克明先生、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玉祥先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与副主编冯丽珍、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军与唐琴等专家学者,与粉丝一起品茶论史,以历史会朋友,共同探讨一战,反思战争。
在沙龙上,陈仲丹教授从一战的起源、一战的特点、能否避免战争以及一战新武器的诞生等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家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而张建华教授则从一首《斯拉夫女人告别曲》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形象”的变迁,另辟蹊径饶有趣味。两位教授的分享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尤其是他们以新颖的角度来看重新审视一战,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大家的讨论也异常热烈,李惠军老师与陈仲丹教授交流了张伯伦所代表的绥靖势力、后世对他的评价以及世界大战触发等问题。与张建华老师交流了普林西比黑手党问题以及俄罗斯现在中学教材的问题。其他粉丝朋友也相继提出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整个交流气氛热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空气中飘满馥郁茶香的梅家坞,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沉重的话题似乎有些不协调。但是现世安稳的世界需要这些话题警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岁月静好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部分专家合影
(专家发言稿相继发表在《中国国家历史》公众号上,敬请关注!)
Hash:3e0876cd5e4af6dcef0a26319f8c46dec39b0ce1
声明:此文由 中国国家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