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苏军砸烂日军“北方铁壁防线”
■ 前苏联炮舰将登陆兵送上前线
1945年初,为了推动前苏联对日作战,美英与前苏联达成《雅尔塔协定》,规定打败日本后,包括择捉、国后、色丹、齿舞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划归前苏联。为了执行该协定,苏军于8月8日发起远东战役,解放被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千岛群岛方向,苏军驻堪察加部队的任务是夺取日军盘踞的占守岛,拿下这里就等于控制了千岛群岛。
静悄悄的机动
8月15日,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电令前线部队在48小时内登陆占守岛。情报显示,日军在占守岛上部署有约8500人的守备队和77辆坦克,还在附近的幌筵岛部署有1.5万人,必要时两岛守军可以相互支援,东京宣传机器把占守岛称为“北方铁壁防线之钥”,号称“绝不会失守”。与日军相比,苏军出动由64艘舰艇组成的登陆舰队,能投入登陆的步兵只有8800人,数量上不占优势,而且没有坦克随行,能够依靠的只有一些大炮。
按计划,战斗打响后,登陆舰队的军舰将为登陆兵提供初期火力支援,但战役总指挥、苏军堪察加守备区司令格涅奇科少将认为,登陆舰艇普遍不大,威力最大的是“奥克霍兹克”号扫雷舰上的一门130毫米主炮,无法满足登陆兵的需求,最值得信赖的火力倒是堪察加半岛上的洛帕特卡角炮台的4门130毫米岸炮,射程超过12公里,可以打到占守岛。待苏军上岸并建立滩头阵地后,登陆舰队便可将随行的重炮运上岸,届时日军抵抗将土崩瓦解。
要强调的是,前苏联登陆兵是从遥远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登船,那里距占守岛315公里,途经水域经常浓雾弥漫,航行约需一昼夜时间。受条件限制,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修改了命令,同意登陆作战发起时间推迟到8月18日。
8月17日凌晨5时,苏军舰队向占守岛出发。苏军判断,尽管日本天皇已颁布投降诏书,但占守岛的日军不会束手就擒,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于是,在舰队出发之际,苏军特意出动飞机轰炸幌筵岛上的日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无法去增援占守岛。与遭受空袭的幌筵岛不同,占守岛却一片寂静,那里的日军压根没料到苏军会打过来,自二战爆发以来,驻岛的日军第91师团部队根本没打过仗,此时他们已接到大本营发来的“立即停止战斗”的命令,上下更加放松警惕,但他们忽略了命令中的最后一句话:“不得已时可采取自卫行动。”这说明战争并未结束,占守岛仍有交战可能。另外,苏军舰队在行驶途中保持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客观上减少了被日本人察觉的几率。
忘记巩固登陆场
8月18日凌晨2时15分,苏军舰队驶入千岛第一海峡,登陆兵完成最后的战前准备。鉴于参战部队缺乏两栖战经验,也没时间熟悉占守岛地形,格涅奇科少将决定采取集中突破的战术,只开辟一个登陆点,所有部队均由此上岸,待桥头堡稳固后,迅速将火炮运上岸。这样做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己方部队可以捏成一个拳头,但日军也能将火力集中于一点。
2时35分,洛帕特卡角的苏军炮台准时向占守岛射击,炮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4时许,坐镇T-334号扫雷舰的格涅科奇下达攻击命令,各舰火炮也加入炮战,与此同时,约1000名登陆尖兵换乘登陆艇,向占守岛冲击。由于人数超载,登陆艇吃水很深,无法靠岸,登陆兵只得在距岸约200米处下水泅渡,这减缓了冲击速度,幸好,海面上弥漫着能见度不足百米的浓雾,使得日军没能及时发现海滩上的动静,苏军先头部队得以顺利登陆,占领离海岸不远的两道堑壕。可是,苏军忘记扫荡滩头附近的日军,反而绕过日军工事向占守岛腹地猛冲。
5时30分,紧随先头部队的苏军第一波次登陆部队开始上岸,据守岸边高地的日军回过神来,用枪炮猛烈射击,一发炮弹打中苏军登陆部队指挥员乘坐的小艇,导致苏军出现混乱。此外,日军还出动20辆坦克发起反冲击,试图将立足未稳的苏军赶下海去,但顽强的苏军战士用手榴弹和反坦克枪击毁了15辆坦克,日军的冲锋被瓦解了。
按计划,苏军第一波登陆部队要建立登陆场,掩护炮兵上岸,但由于指挥中断,加上通信不畅(他们携带的电台在泅渡过程中进水失灵),这支部队也跟在先头部队后面向岛内冲去,登陆场的问题仍未解决。
苏军险被“包饺子”
在苏军的冲击下,滩头的日军不得不退到重点设防的171高地。6时左右,苏军对171高地发起冲锋,但被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压下去了。几十分钟后,苏军第二批次登陆部队开始上岛,其间他们有5艘登陆艇被击沉,但他们带来了电台,使上岸部队与舰队恢复联系。9时10分,登陆舰队在电台引导下猛轰171高地,10分钟后,苏军轻松地占领高地上的第一道堑壕,但很快,日军发起反冲击,将苏军赶下高地。
战至11时,越来越多的苏军到达171高地脚下,并在第二波次登陆部队的指挥官统一调度下重新编组,准备进攻高地。此时,日军也在调整部署,两个步兵大队在18辆坦克支援下企图绕到苏军后方,会同171高地上的守军全歼苏军。日本人的决死突击,一开始收到效果,疲惫不堪且没有重炮支援的苏军一度被日军坦克冲散,情急之下,苏军指挥员将全部100余支反坦克枪集中起来,用密集火力阻击日军坦克。激战一个小时后,日军死伤数百人,还损失了17辆坦克,被迫放弃反扑。
整个下午,双方的争夺近乎白热化,171高地三次易手。18时,苏军再次向高地发起冲击,但受到一座碉堡压制,前苏联海军中士尼古拉·亚历克山德罗维奇·维利科夫用身体堵住敌人的射击孔,为部队打开了前进通道。太阳落山时,苏军终于攻占171高地,至此建立起宽4公里、纵深5至6公里的登陆场。工兵们用救生用的木料在登陆场搭建起简易码头,大口径火炮开始上岸。
日军哀叹“黑暗日”
8月18日夜,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驻幌筵岛的日军陆续来到占守岛,到19日晨,日军集结起5个步兵大队、70门火炮及数十辆坦克。此时的苏军也不是之前只有轻武器的“弱旅”,大批重炮已占领发射阵地,天刚一放亮,就对日军工事逐一“点名”。在摧枯拉朽的炮击面前,日军开始有小股部队投降,到19日9时,日军第91师团派出特使,告诉苏军已接到东京的命令,愿在16时停火投降。至8月23日,苏军完全控制占守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驻千岛群岛的日军司令堤不夹贵哀叹这是他一生中的“黑暗日”。
占守岛战役,是苏军针对日军发动的唯一的两栖战,且伤亡人数罕见地超过对手——伤亡1567人,日军伤亡1018人。付出如此沉重代价后,苏军打开通往千岛群岛的大门,8月28日占领择捉岛,9月1日占领国后岛,9月5日占领色丹岛以及齿舞群岛,数万日军不战而降,双方再无伤亡。
Hash:e2a3de37fe4f9a9a1677edf5abb346fdd3071dc0
声明:此文由 上官婉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