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高安这座元朝二品官员古墓的墓主人!

元代二品官员萧酂墓

11月 12日本号推出《 高安寻古新发现:元朝二品官员墓,深藏萧坊林莽中! 》一文,文中介绍的二品官员就是墓主,名叫萧酂。限于篇幅,也为突出重点,文章只披露了古墓墓碑的信息。由于墓碑信息只显示了萧酂的官职和功名,并没有萧酂生平建功立业的历程。因此为了让当代人对这位 670年前的高官名宦有所了解,本文有必要对这位古代名人做个大概的介绍。

萧酂,字仁杰,号绍亭,生于元皇庆二年( 1313)正月十九日辰时,官方资料载为龙城萧坊(今村前镇萧坊村委会驻地)人。其实,萧酂是萧坊分支松林村(今村前镇九美村委会辖)人。

龙城萧坊村,是高安萧姓的发源地,始祖萧雪峰于宋宝元二年( 1039)以后开基立村。传至第九世,有名萧公淑的裔孙从萧坊迁出,在距萧坊直线距离不足 2公里的烟山虎形之地另立新村。因山上古松成林,故名松林村。萧公淑生育二子,长子萧成文,次子萧成章。萧成章生育二子,长子萧唐兴,次子萧宋兴。萧宋兴生育二子,长子萧仁杰,次子萧俊杰。仁杰就是萧酂,是新昌(今宜丰)天宝凤台之祖。

萧酂的祖籍地松林村一角

松林村依山而建,面水而居。山林拱卫,古树参天。一条弯曲的小港在村前的田塅里流过,水底鱼逐虾戏;两座拦水陂坝控制着小港上下两端的水流,形成一个大池塘,既方便村中生活用水,又确保干旱时千亩良田的灌溉水源。港上四座小桥,联系着两岸交通;两条留有深刻独轮车辙痕的麻石古道,跨越其中两座主桥,一条联接奉新与萧坊,一条贯通华林与石脑。两条大路在村中交汇,以致形成一条古街,各地村民与商家在此交易,十日三圩。老村中心、麻石路旁还有一眼老井。井水清澈甘冽,冬暖夏凉,是村民与过客的沁人甘露。村中祠堂、家塾、医馆也泮井而建,传承着松林龙脉,造福于松林子孙。萧酂就是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传统村落里长大。

松林村老人讲述古村往事

据《萧氏族谱》载:萧酂“幼颖嗜学,风骨不凡。诸父辈群器之。皆曰‘此吾家千里之驹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萧酂从小就聪明好学,气质非凡,深得家族中长辈们的赏识,都夸赞他是萧氏家族中的千里马。萧酂的确名不虚传,他不到“弱冠”( 20岁)就“游胶战棘,所向辄捷”。古时候科举相当不容易,犹如穿荆棘,需要经过几所学校的深造及考试,许多人读书到老都考不取功名,可萧酂每次考试都成功。元天历二年( 1329),时年 16岁的萧酂便夺乡试解元(省考第一名)。至顺元年( 1330),元朝更换皇帝, 17岁的萧酂便被皇帝钦点进士出身。成为明宗皇帝登基之年高安唯一一个考取进士的人。

松林村古道边的老井

说来也巧,萧酂考取进士的时间,正好与一位历史大名人相同。这位大名人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得力军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的刘基(刘伯温)。据清同治十年版《高安县志·秩官志》载,刘基是浙江青田括仓人,也是元至顺元年的进士。只是刘基似乎没有萧酂走运,萧酂赴任四川夔州知州,刘基却在家闲等了三年,才分配到萧酂的家乡高安县任了个小小的县丞。虽然一身正气,不畏强权秉公办案,虽然洁身自好,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但正是因此得罪了同僚,于是三年不到,刘基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受陷害。

好在江西行省的上司正直,将刘基调离高安,留在行省当椽史。但刘基气不过,干脆连椽史也不做,跑回老家当“卧龙”去了。后来碰上朱元璋造反,受人举荐当了朱元璋的军师。由于刘基在高安呆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对高安的地情比较熟悉,也熟知萧坊是高安很有影响的名门望族。何况又与萧酂同年考取进士,因而对萧坊家族也情有独钟,对萧酂的儿子们也另有一番深情。元至正庚子( 1360)年萧坊重修族谱,萧酂长子、身为元廷东宫伴读的萧彦良聘请刘基攥写序言,刘基便欣然应允,在序言中赞美萧氏家族时就提到萧酂(仁杰)。刘基夸赞萧氏家族人才“星繁务列,衣冠文物,代有显人。即今仁杰年翁,少登进士,现任湖广参政而扬名显亲,亦可为隆。”

松林村古碾槽遗迹

回述萧酂。与刘基相比,萧酂算是幸运,考取进士后,他一步就跨入州(元朝称路)级政府任职。他先在四川夔州任郡丞。在任十余年,皇帝得知他为政清廉勤勉,经济发展优良。虽为文官,但维护地方治安的能力不亚于司马(军事官员),致使盗贼闻风屏迹,百姓籍以安宁,朝廷屡次对他的政绩考核都合格。这让元顺帝心里十分宽慰,遂亲自敕命萧酂升任湖广行省参议知政。

赴任后,萧酂肃吏治整民风,兴利除害,万民皆庆,说萧酂的就任犹如福星降临,百姓从此可“旦暮无忧也”。不料元至正辛卯( 1351)年红巾军反元起义,湖北黄冈罗田人徐寿辉率众割据一方,自立为王,以陈有谅为平章事(宰相),建立“天完政权”。因为占了萧酂的湖广行省地盘,徐寿辉耳闻目睹萧酂行政有方,便想拉萧酂入伙,辅佐天完政权管理地方政务。但萧酂不为所动,认为反政府活动总是不忠不孝之举。无论徐寿辉是甜言蜜语高官厚禄的利诱,还是粗声怒目刀剑抵喉的威逼,萧酂就是宁死不从。慑于萧酂的声望和口碑,徐寿辉只好作罢。

受到村民保护的古柏树

眼见起义浪潮愈来愈烈,元朝统治岌岌可危,身为元朝重臣的萧酂夹在二者之间,忠也不是,反也不是,进退两难。正巧家中老母病重,再三催促萧酂回去。思来想去,忠孝难以两全,不如现在辞官侍母,有待来日再报效朝廷。恰在此时得报老母病逝,按照古代官场规矩,为官者不论官职大小,凡遇父母丧亡者,都得辞职回家守孝三年,所以萧酂正好名正言顺的放心辞职回家了。路过今宜丰天宝时,看见天宝景色秀丽,风水极佳,便心生在此隐居的念头。办完丧事,他果然带着儿子萧梓来到天宝,在一个叫凤台燕窝的地方隐居下来。

第二年,徐寿辉引兵攻陷瑞州路(今高安市),侵扰萧坊。萧酂闻讯大怒,认为反贼侵占父母之邦,不容不诛。本来不在政位,也非军人,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分内之责,但萧酂硬是带头动员团练乡勇,发动剿贼义举。恰巧朝廷调来福建左丞火逆赤督兵追讨,萧酂与火逆赤相互配合,奋力攻贼,把徐寿辉部赶出了瑞州路,斩杀了徐寿辉部将况普天。不料第二年,况普天部下李五回来报仇,率兵再度围攻瑞州路。萧酂亲自上阵,与之僵持三个多月,不幸于至正癸巳( 1353)年某日被冷箭射中身亡。其子萧梓继续率众抗战,与元军一道打败李五。

萧酂三子所受的朝廷爵号

事后,地方官府将萧酂之事上报朝廷。朝廷即降旨赐封萧酂“中顺大夫”之爵,赐谥“忠义”之号,赐赠“骠骑将军”(正二品武官)之衔。御准按二品官员标准造墓致祭,因其阵亡之地离老家萧坊不远,故准允在老家萧坊屋后安葬。为了安抚萧酂族人,朝廷在给萧酂封赠时,连同萧酂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正妻、继妻全部赐予封号名爵。他的长子萧榷(字彦良,又名萧良,号万选)由东宫伴读(陪太子读书之职)升任陕西同官县丞。次子萧权(字彦章),随父征战有功,授山东胶州百户侯。幼子萧梓(字彦材)随父征战有功,也荫袭昭信校尉(正六品武官)之爵。三子名爵有墓门之左的石碑为证。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谢华平老师开设的公众号“高安寻古”(微信号:gaoanxungu),这是一个专为高安人寻根问祖、访古探幽、思乡怀旧而设的公众号。

投稿请邮件发至:admin@igaoan.com

高安大观楼腐竹出腐竹辣酱啦,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单购买尝鲜哟!

Hash:24a9cf9c8216a66c2b7bb2e52ae82b44ed7af4fc

声明:此文由 小镇故事知多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