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村落:占陇桥柱杉铺村

,隶属广东普宁市占陇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东面13.7公里处,有人口6000余,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从事二三产业。明初,陈氏一支从福建南下辗转迁创桥柱寨,后分衍周边,因此处曾有经营杉木的商铺多间,故名。1963年从桥柱乡析出,自成行政村。由杉铺、掌洋、溪仔三个自然村组成。聚落呈点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现代兴建有多处钢筋水泥楼房局。有耕地900多亩,农业主种水稻蔬菜等作物。有个体企业十余家,主要从事五金、塑料、贝灰等加工制作。旧时桥柱港东畔湾商埠有部分位于村南,现在存遗址。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全桥柱族共同信仰的珍珠娘娘庙建于本村,每年二月有游神民俗,甚为隆重。自古有端午赛龙舟习俗,曾代表桥柱应邀多临近多市龙舟比赛。有民艺香皮影班,即铁枝木偶戏。有小学1所。有老人活动室1处。练江原于寨前呈U字形蜿蜒经过,解放后兴修水利,改弯取直,移练江新道于村北二三百米外。田桥公路从村中经过,往南接入国道324线广汕公路。

地处桥柱老寨东北方向的杉铺村,北接旧地、洪厝寨,西邻埔栅村,南为西楼、四德,东隔练江为石港、潮阳上宅。其由东西走向的练江新故两河道分成三片区域,练江故道南岸有东畔湾商埠旧址、珍珠娘娘庙,及零零散散一些传统建筑和楼房;练江故道的北岸是U字形半岛杉铺老寨、竹园所在,两寨后是练江新河道;北岸有杉铺的新聚落、小学、掌洋老寨、掌洋的新厝局、溪仔等。

永安桥上。

横跨练江上的永安桥,因处杉铺辖区内,故又称杉铺桥。据介绍,此处是东畔湾内,在旧时,附近村民借练江水运之利,从事商贸货运,繁华兴盛一时,在桥附近,设有贝灰厂、杉木厂、竹器厂多座,然随后来发展,现于岸边仅剩一二座贝灰厂。

现在练江上同行的是近年扩修新建的新永安桥,桥北端建有永乐亭,亭中设有大峰祖师;亭前立有一方抵煞的石敢当石碑,碑上另还刻有先天八卦。在桥的西面练江上,现还保存有旧时的永安桥,然已是危桥。

练江普宁桥柱段。

老的那条永安桥。

江南岸,杉铺老寨、珍珠娘娘庙

杉铺老寨所处的U字形的半岛,有白丝吊金钟的风水说法,自古是杉铺两大宝地之一。老寨坐北朝南,寨内三街五座,四面均有护厝,内埕南护厝设有南门,门外有伯公庙;埕西设有西门,门外有三王庙;寨后即东北角另设有一门,门外有大榕树及一处土地庙。寨内建筑多为一落式五间过,或下山虎兼双包火巷格局,其中街中座是秉祖房祠敦睦堂,为十世秉生之专祠,于清宣统二年(1910)兴工,次年落成;解放后失修,至现代1988年重修,1990年晋祠。因此所处位于半岛下方,故而又俗称下橛祠。橛,潮音读gueh,即一畔的意思。

永安桥南,老寨的半岛的入口。

练江边的贝灰厂。

老寨后。

桥柱杉铺陈氏概略:

陈氏第76代祖原父(1071-1162),讳喜郡,福建莆田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以学名贯登庚戌科进士,宋高宗绍兴年间,以官名光出知海丰县正堂,任职期间,修水利、垦荒地,修孔庙、办学堂,政绩显著,任满后,为海丰百姓所挽留,随落居海丰县城西郊。生四子:雷、蒙、功、焕,后裔人口现超过100万,主要分布在海丰、陆丰惠来、普宁及海内外各地。

77代祖贤斋,名雷,原父长子,为宋朝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因遭诬陷,卸仕归田,隐居普邑洪山,生三子:添兴、谷佐、昆佐。

78代祖谷佐,字提点,生一子文英

79代祖文英,生二子:正老、正功,即桥柱开基始祖铁峰、安仁和岐石开基始祖梅峰。按陈氏原父系,陈铁峰列为第五世。

桥柱陈氏开基始祖铁峰,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卒于明正统七年(1442)。《桥柱陈氏族谱》中载:铁峰府君因世变乱,自闽游学义安,见三阳俱凤城属邑,而潮阳山川媲美,风俗淳厚,于是,有意于潮为家,直诣棉邑,尤以城域乃集处之所,竟就里都而迁择焉。行至氵戎都之首,见基地与洋贵相盘卫,山川媲美,水陆通邑,潮汐时至,原野淳沃,东以贵山都青洋山为左关,南以洋乌都浮屿山为右顾,兼以青洋板桥枢纽为水口,统要逆流,振收曲水,永作长江砥柱,遂卜宅此处,创而居焉,因名其里曰:桥柱溯。

自铁峰创居桥柱,距今已有六百四十余年,传下二十余世。现桥柱是传统的地名称呼,指普宁占陇东部方圆十多平方公里铁峰派下裔孙的聚居地,核心村有11个:西楼、新寮、杉铺、旧地、四德、埔栅、练江、洪厝寨、占陈、石港、北沟;外围村17个:占陇六营、下架山横溪陈家村、鸡笼埔、南径神山、新寨、青洋老寨、白暮洋、麒麟月屿、流沙南园、燎原大员松柏山;以及潮阳海门、陇田望上、东寮、惠来仙庵东铺、神泉铜炉、陆丰甲西西山碣石桂林等,总人口约13万。

一世铁峰有五子,长寿山、次云峰、三少山,四和峰、五少雅。

二世二房云峰,有三子:浦里、敦里、淑里。

三世二房敦里,有三子:勤俭、中乐、中庭。

四世二房中乐,有二子:静波、静川。

五世长房静波,有五子:竹川、敦化、东沂、东郊、东泽;二房静川有二子:南溪南华

居杉铺的祖派主要有:

1、六世仰竹——七世长房炳冲——……

2、六世敦化——七世长房乔恋——八世鸣奇、奕岐、鸣初——……

3、六世敦化——七世次房仰静——八世德文——……

4、二世少山——三世弘相——四世辉川——五世悙泽、聚源——……

5、七世盖山传下十五世一支

竹园的寨门。

老寨后,有零零散散一些房屋,有一处空地,还有一处多年不用的戏台;再往北,即半岛的北段,是竹园,其坐东朝西临水,有两路建筑,南路为一街三座兼左右后护厝,首座为三间一落式的十三世朝宗祖祠承德堂,俗称竹园祠,系十二世元盛长子之专祠;北路为二街二进兼左右后护厝,北街首座是三间二进的陈氏元祖祠永思堂,其内奉祀十世言楚、十一世敦仕、敦典、俊伟、敦弘、十二世元盛等上下列祖考妣神位;因此所处位于半岛上方,故元祖祠又俗称上橛祠。

据族谱资料,半岛上的三座祠堂大概关系如下:

八世鸣奇有四子:辉林、辉庭、鼎俊、国仪;九世二房辉庭有二子:言楚、秉生;十世长房言楚有四子:敦仕、敦典、俊伟、敦弘;十一世二房敦典有二子:元盛、维万;十二世大房元有二子:朝宗、盛芝……

大德老爷石敢当,壬戌年。

十三世朝宗祖祠承德堂,杉铺竹园,俗称竹园祠,朝宗为十二世文林郎元盛之长子。

竹园前,对面是埔栅的后头园。

陈氏元祖祠永思堂,其内奉祀十世言楚、十一世敦仕、敦典、俊伟、敦弘、十二世元盛等上下列祖考妣神位。

竹园后。

老寨后侧。

寨后的门。

寨内。

南门前的伯公庙。

秉祖房祠敦睦堂,为十世秉生之专祠,于清宣统二年(1910)兴工,次年落成。解放后失修,至现代1988年重修,1990年晋祠

西门和门外的国王庙。

西门前的东畔湾港旧址。

关于桥柱港:普宁地名志中记述,因此地河流环绕,桥梁纵横,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四方水流汇于此而成涝,村犹如柱立水中,遂取名桥柱,含“桥连四方,柱砥中流”之意;包括西楼、新寮、埔栅、杉铺、旧地、四德、洪厝寨等村。桥柱有练江之利,其港口原设于石港,后由于桥柱老寨所在的周边经济突起,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遂寨前东畔湾码头取而代之。东畔湾内,常年水深三米,泊位水面离河岸约米多,适宜船只停泊或装卸货物,水运内地的货物由此可过驳2吨一下小船,上抵晖含、果陇、泥沟、大员等地,大员是终点站,设有货栈3家,中转货物过安仁抵棉湖下水往榕城。昔时,汕头至普宁水运货物大部分在东畔湾转运,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形成码头集市,为普宁第一墟,每逢3、6、9日,东从潮阳陈店,西到白马墟,四面八方赶来买卖,人山人海;市场设有酒店、茶楼、菜馆、布行、五金铺,极一时之盛,素有小香港、小汕头之誉。解放后,县商业部门在此建有仓库近十座,于港口筑公路连接广汕公路;又整治练江,疏通渠道,建电排站四座,解除了涝患,农业获得稳产、商产。五金、塑料、编织、服装等工业极其发达。然也由于练江整治是以防洪排涝、灌溉、蓄水食用为重点,几经整治改弯取直,上游筑库,下游切洪,建闸修桥等工程措施,练江干流于桥柱段改道,东畔湾故道成了河湾,并于故河道口修建电动排灌闸碍航,船只转停洋尾山港,桥柱港流名于世。

码头边。

珍珠娘娘庙前。

杉铺老寨东面隔江,岸上有一座朝东建三间二进龙虎井格局的珍珠娘娘庙。据介绍,珍珠娘娘最先于雷州半岛显圣,后有桥柱族人从彼处受恩而请回香火,并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在东畔湾港边建庙奉祀之,其化厄解难保平安,历来为桥柱陈氏一族所崇拜。解放前,每年二月都要举行持续两天的娘娘出巡全桥柱活动,具体时间则以去年岁末谢神时,在桥柱老寨西楼三山国王庙前众神处,由各村寨族老集中卜杯而择定。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庙中香火中断。至现代1981年重光;1985年重新恢复出游活动,然由于现代发展,桥柱各村寨扩大,珠光理事会商定出游时间增多至三天。出巡中,首日出游至晚间,进新寮村神厂;第二日离新寮,晚间至西楼神厂;第三日离西楼,晚间到杉铺神厂;第四日回庙。在此期间,队伍除了以上新寮、西楼、杉铺之外,还要到桥柱各村;队伍至各村神厂前,村必搭棚演梨,计通常潮州戏有八台、皮猴有五台;出游间,有洪厝寨、涂寨、占陈英歌队,旧地女子英歌队,新寮、西楼、占陈潮州大锣鼓队,占陈舞龙队,杉铺八音班,各学校学生组成仪仗队,一路随行。

珍珠娘娘庙。

江北岸,掌洋

位于杉铺村东的掌洋老寨有蟹地之称,是本村两大风水宝地之一,是柳氏先民于明初之前所建的古寨,桥柱本土有民谚:先掌洋,后桥柱。相传,掌洋柳氏有五员外,于此练江上游设铺经销杉木,获利颇多,家资殷厚,遂请有风水先生在周边帮忙寻找置寨场地,并勘察规划,后建起坐东朝西五间五座的掌洋寨,其左右后有护厝,内埕前有围墙,东西各设一门,寨前是一口大池塘,池中有两个凸起小岛,据说此即是蟹之双眼。一次,柳员外因怠慢而引起先生不满,不久后,先生即设计让员外命人于池中钉入木桩,谓之修风水使更旺,然此举即破了蟹地风水。后来,随着桥柱陈氏一族的繁衍扩展,掌洋寨内产权渐入陈氏族中,柳氏则渐外迁。

在掌洋老寨外南面相邻,有朝南建的一座七圣古庙,其内奉祀九天娘娘、七圣妈妈、大德老爷,庙前有一处大广场,边上有大德楼,为杉铺老人活动中心。据介绍,每年珍珠娘娘出巡第一站即来到掌洋老寨。

掌洋老寨现已经开始改建中,其寨东西南北三面,各有厝局,且规模颇大,厝局之间路边,则新建有不少楼房。

练江北岸,田桥公路杉铺村段。

掌洋的新厝局。

掌洋老寨外南侧。

七圣古庙,其内奉祀九天娘娘、七圣妈妈、大德老爷。

掌洋老寨,南门。

寨内首座皆为五间二进式建筑,规模庞大。

北门,及天地坛

北门。

寨前池塘。

掌洋老寨的北畔。

中部的新厝局。

掌洋老寨内的后畔。

寨南。

练江南岸,甲首会、小学、溪仔

杉铺有甲首会,会中成员为本村满六十岁及以上的德望老人,成员秉承公正、公道、无私、义务等,主持每年村中游神、酬神以及村中各项民间慈善事务的活动。甲首会是老人会,然而却与其他村的老人会所不同,其成员需受众人考验选择,需德高望重,且一人一生只能参加一次,一次为一年。说起甲首,村人都以能入会而光荣。杉铺甲首会原址位于村道边的甲首楼中,现址则位于原址后方即其西面,有专属一栋楼房,楼前有一个大广场。

甲首楼前往北,是杉铺小学。沿路,是村里的市场所在。在路中,有一个十字路口,往西通埔栅的竹园,往东是村东的新厝局以及旧地村,直行向北是溪仔自然村。

溪仔的聚落位于村道两边,有零零散散几处厝局,及多处建设中的高楼。

村道边的甲首楼。

甲首楼后的新址。

桥柱杉铺的甲首会:

一甲六十年,带头即为首。杉铺甲首会,就是村中满六十岁的人,出来带头主持为村众做公益事的乡间团体。

据杉铺老人介绍,村里的甲首会在解放前就有,那时主要会务主要是带头主持游神、收拾无主尸骸、修路、修水、修地理等公益事。通常会有四至八人带头,这些人出钱又出力,全是义务。此外,村民也会自觉捐款协作好事。由于历史原因,甲首会在解放后中断,至上世纪80年代才重新组建。如今的杉铺甲首会,每年除了要管理拜神事宜、主持村中活动、游神做戏等,还要求每届甲首都要为乡里做一二件公益大事,比如建桥、修路、建学校、整理村容村貌、修地理、修水道、修建村众神庙等事务。

80年代改革开放初,由于现实生活所需,杉铺村中一些经济较好的村民开始带头建桥、修路,以及组织游神活动。1983年,村人倡议复兴先祖创立的甲首会,并于神前卜杯得允,按旧俗,选出十二名德高望重的村民当担甲首成员。因甲首成员要出钱出力,村众议定成员年龄不再局限于六十以上,只要有公益心且有意向,上一届甲首成员就会在神前提名。甲首成员主要有:甲首头1人,副头1人,会计1人,出纳1人,保管1人,成员7人。甲首所有成员终生只任一年,每年在神上天之前安排好下任新甲首名单,并于过年夜公布下一届成员,新成员于正月初一夜到甲首楼报到,开始参加甲首,老甲首要带新甲首直到珍珍娘娘出游活动结束移交职务后才圆满退出。

每届甲首除了要做一二件大公益之外,还有以下义务:

1、春节贴春联,老爷宫一对,天地父母一对,计开老寨内大小门对联五对。

2、正月初一,老甲首应到一世祖词拜。

3、正月初三,早上神落天,正月初九天地生,礼品,清贴一个,金花,香台,过盒,写灯笼,老大,新老甲首全体到齐。

4、正月十五,拜老爷,新老甲首提前计算放桌有关抽款、分老爷柑、贴对联。新婚、男孙桌每份五粒老爷柑。

5、正月十七,拜伯爷,新老甲首全体集中食伯爷酒,同时讨论二月珍珠娘娘莲驾出游有关事项,并请族老一同参加。

6、二月,春分祭拜明岐公,甲首安排人员进行顺碑。

7、二月十九,珍珠娘娘诞辰。

8、二月二十五,三山国王老爷生日,写对联、拜粿盒。

9、三月初三,佛祖生。

10、三月十五,真君大帝诞辰。

11、三月二十九,伯爷生。

12、四月十三,扫铁山公墓。需择日出通知,并提前到老东坑公墓进行前后锄草整理、男孙丁桌收钱、分朥胼等事宜。

13、五月节,应于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响龙舟鼓,五月初一日响龙舟鼓。

14、六月六东山妈即四德妈诞辰。

15、六月二十四,五公生。

16、七月十八曰,安大桥头大峰祖师普渡,请西山老祖师普渡,请西山老祖师读经,通知众村民祭拜。

17、七月二十七,祭拜山尾铁零寺。

18、七月二十八,牛担庵众公妈普渡孤魂,发通知众人前往祭拜。

19、八月二十八,尾仙。

20、九月初九,佛祖出游,全乡合拜,族老求谢神日。

21、十月二十九,大峰祖师诞辰。

22、十一月初九,应老祠理事会通知,前往洪山祭祖。

23、十一月十三,老祠行祭。

24、十二月初三,拜众公妈、旧山众公妈。需出通知,需前往旧山顺碑,需备办三牲发粿、齐菜、三领袍等。

25、年尾谢神贴对联。

26、神上天、神落天、换纱账、打大铳、伯公碑顺、换弥陀佛和众公妈对金花红绸。

(陈三池提供资料,安静声音编辑整理)

往北。

村道边的一处大广场。

杉铺小学。

十字路口。

村北溪仔。

溪仔西侧。

溪仔东侧。

杉铺是个有趣的地名,即因掌洋的柳员外于此建铺经营杉木而得名。说起柳员外,在好几处村落中都有听闻,比如普宁北部的南溪镇下尾张村辖下新溪柳,相传柳员外富有,专门花钱请人挖溪引水赛龙舟给小女儿看,故而地名新溪柳;在另外一处记不起名字的村落,也有柳员外的传说,同样殷富,然传几代人而外迁,徒留创寨姓氏。杉铺的甲首会,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元素,需满一花甲,需德高望重,且仅任一届,这样的要求在其他地方所少见,然却有非常实用的好处。建于U字形半岛上的杉铺老寨,怎么看怎么好玩,可惜练江已经改道,否则现今看过去,或是另外一番景观。杉铺有赛龙舟习俗,好几年前曾有朋友来此拍龙舟,其激烈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可惜此后都没听闻还有赛龙舟,否则真想来看看一下。全桥柱都有份的珍珠娘娘庙,是除了一世祖祠之外,维系全桥柱十几村落的重要元素,每年二月总会听到看到珍珠娘娘出巡的庆典活动,可惜每次都走不开来看看。关于杉铺,其实也很多好玩的,但就不一一描述了。

匆匆之行,所获如上,仅以为记。

因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

感谢村人三池兄从头到尾一路的相伴,及提供各种桥柱的村落信息资料。

未经同意,普宁本地网站请勿转载,特别谢绝文字文段剽窃式的转载。

20161214

完。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普宁城市网】【普宁村落(Q群36527458)】荣誉出品。

非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与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

若有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

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

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Hash:6c0f35b19ebd22ec01cb5b92f89cee8bc36df351

声明:此文由 普宁城市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