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无为小村子竟有1800年历史!!

无为县泉塘镇,有一个叫“得胜”的行政村。从无为县城沿319省道向西南行进,过永安河大桥约四五里,便是得胜村了。

据老人们讲,得胜村的村名由来并不久远,大约取名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取“旗开得胜”之意,即“得胜公社”;八十年代取消公社后,建立得胜乡,这里即为乡政府所在地;1992年,得胜乡并入泉塘乡,“得胜”即保留为村名。得胜村下分梅楼、汉王、历山等五六个小自然村。可别小看了这个年轻的得胜村,它可追溯的历史至少有1800年!!!!

人 文 梅 楼

得胜村的村部设在梅楼村。梅楼村地处得胜村的中心地带,也是原本的公社、乡政府所在地。梅楼村村民以梅姓为主。据族谱显示,这支梅氏是宋代大文学家梅尧臣的后人。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安徽宣城人。据族谱记载,梅楼村的梅氏正是由宣城宛陵迁居至此,堂口号“濡须澜溪梅氏崇本堂”,即以梅尧臣为先祖。2013年时,梅氏重建宗祠,便在显要位置供起了梅尧臣雕像,祠堂墙上也抄录了梅尧臣的重要诗词。

虽已经千年传承,但这支梅氏依然秉承着儒雅尚文的祖训,非常重视教育,堪称人才辈出。梅举,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行政主任,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梅举在泉塘镇乃至无为县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但凡有家乡人远赴他所在的医院求医,他必尽心尽力安排周到。前不久还在无为县医院开设专场,为家乡人义诊。梅名友,少将,曾任中央军委警卫局局长,现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笔者没有见过这位少将,但据梅家人说,梅名友年少时读书极其用功,如今也颇有儒将风采。此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静,笔名张尘舞,其母亲便是出于梅氏,张静的童年也在梅楼度过,常受濡染。她的代表作《流年错》、《一地残骸》等,颇受青年人欢迎。

古 今 草 楼

梅楼村东边,还有一个草楼村。据说,这草楼村原本只是一片滩涂,大约在清朝光绪年间才有兄弟三人讨饭至此,便在滩涂上搭起窝棚,开始了世代定居,繁衍成村。过去,这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草楼村人经常食不果腹。每逢青黄不接的时节,村人便相约出门讨饭,曾有“三十二根讨饭棍子”,传了几代人。大约在民国初年时,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也想盖一座楼房,但盖了一半便没钱了,只好以茅草盖起楼顶,“草楼”村名也由此而来。

草楼村旁小桥、凉亭

改革开放后,草楼村大修水利,开挖沟渠池塘,又采河底淤泥入田,土地日渐肥沃,草楼村人生活渐好。2014年时,草楼村被确定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经一年建设,草楼村成功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

草楼村新貌

如今的草楼村,道路全部硬化,地表雨污分流;房舍外墙全部粉刷一新,公厕、路灯、垃圾池、停车场、运动场、农家书屋齐全。村旁一片荷塘,塘上建起一座拱桥,连接着一座凉亭,夏季来时,绿风送香,荷花映日,俨然一座乡村公园。这样的生活环境,要让多少人城里人羡慕啊!!

汉 王 之 谜

梅楼村以西,有个较大自然村,名叫汉王。“汉王”,一个极其“高大上”的词语,在这里却只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汉王村村民以姓伍、姓李的为主,几乎没有姓王的,可见村名与姓氏无关。

曾任泉塘镇党委书记的赵成付,也对“汉王”两字的由来很感兴趣,曾在《这个地方叫泉塘》一文中有过探究,认为这可能与西汉淮南王有关。《无为州志》记载:“文帝十六年,别为国,统县十二,有居巢、临湖、襄安等”,这个国即淮南国,泉塘时属淮南国临湖县。史载,淮南王刘安密谋造反,终被满门抄斩,为其著成《淮南子》的三千门客也尽受牵连,或被杀,或逃亡。那么,这名为汉王的古村,是不是有淮南王的某位后人逃脱罗网,隐姓埋名,在此避世呢?又或者是其中一位门客逃难定居于此,感念淮南王旧恩,因而取此地名呢?汉王村以南,有一座小丘,十亩见方,外形方正,据说曾有古器物出土,似为已被破坏的古墓葬,也可作为佐证。

此外,关于汉王村名的由来,当地人还有两种传说。其一,可能与汉王刘邦有关。历史上,真正能称得上“汉王”的,似乎也只有刘邦一人。楚汉争霸,安徽地区正是最后的战场。项羽自刎的乌江距无为的直线距离不足两百里,这对动辄驰骋千里的大军来说应该不算太远。有没有一种可能,汉王刘邦曾暂驻于此,“汉王驻地”便经千年演变,渐渐简化成“汉王”的村名?其二,也可能与汉中王刘备有关。刘备有没有在无为留下足迹,史志都没有记载。但其夫人孙尚香却在无为留下过足迹,原来的无为二坝镇有一座枭姬庙,相传便是纪念她的。孙尚香回东吴后,听闻刘备在彝陵之战中战败身亡,伤心不已,赶到二坝的江边,望西痛哭,投江而死。汉王村,正在枭姬庙的西面。这里会不会曾留下过刘备或是孙夫人的足迹呢?

可惜,以上三种看法都是推测,尚无可靠史证。但可以肯定,小小“汉王”村来历定然不简单!!

历 山 古 树

汉王村边,有一座小山,名为历山。历山不高,也不大,本也普通,但将至山顶处有一棵苍然古树,为历山平添了不少精气神。

历山古树

这是一棵朴树。树干直径不下于两米,有四五人环抱粗细,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树干中心已空,但树皮厚实,坚硬如铁,支撑着庞大的树冠,依旧岿然不用。树干上分九桠,虬龙盘绕,风骨遒劲。树冠形如华盖,绿意盎然。万千枝叶,无不努力向外伸展,似要将整座山丘都纳入荫蔽之下。即便是盛夏时节,立于树下,抬头也不见阳光,如处深林,因而常有在附近劳作的农民在树下乘凉休憩。古树也似有灵气,总能招来凉风,吹去农人的汗水与疲劳。

这棵古朴树已有多少树龄,又是何人所栽,都如“汉王”的由来一般,既没有人能说得清,也无从考证了。树旁一座石碑,载明时间“乾隆五年”,但那只是立碑时间,而不是栽树时间,可见300多年前它就已经屹立于此。古树若有记忆,不知已记下多少沧桑兴亡。

古朴树保护碑

朴树是它的学名,当地人更喜欢称它为“金刚树”或“神树”,可见重视。2008年,县政府将这古树列入县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在树旁树立了保护碑。镇政府与得胜村也组织技术人员,对树干、树桠进行了支撑保护处理。附近的村民自发集资,在树旁建了一座小屋,安排专人长年守护,务要让“神树”永远枝繁叶茂下去。

孝 节 牌 坊

梅楼村北面有一条乡村公路,路边立着一座牌坊。不过,这座牌坊却不是常见的门楼形制,而是更像一座高大的古碑。

孝节牌坊

牌坊高度大约在两米到三米之间,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正中嵌着一块石雕石雕正中有正楷“圣旨”两字,两条盘龙拱卫左右。雕刻精细,龙须历历可见。下部分是一块大石碑,上书“皇清旌表儒童李天永之妻陈氏节孝坊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春月”。

孝节牌坊“圣旨”

当地村民说,光绪年间,本村儒生李天永病逝,其妻陈氏一边含辛茹苦养大遗腹子,一面替亡夫尽孝,为公婆养老送终。地方官感其节孝,上报朝廷,终获圣旨旌表。经推算,光绪二十年正是1894年,时值甲午中日战争,国力已衰,建造牌坊也不如以前那般高大了。一百二十多年过去,李氏后人已开枝散叶不知凡几,但孝老爱亲之风从来不灭,依然代代传承。

曹 操 演 马 岗

从孝节牌坊再向北走,有一片丘陵地带,人称“演马岗”。据本地人口耳相传,这演马岗来头不小,是东汉末年曹操演练兵马处。

演马岗

曹操与无为有过明确的交集,确曾率大军在无为地区与东吴对峙。有说法认为,无为地名便是由曹操“无为之地”的一声叹息而来。而这演马岗丘陵连绵,树木丛生,丘陵间土地平旷,水草丰沛,在此演练兵马,既有助于隐蔽,也能操练各种地形的战法,还便于战马放牧。丘陵当中有一口水塘,据说便是当年饮马处,至今名叫“饮马塘”。说曹操在此演马,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演马岗再向北几十里,便是开城镇的猪头山,猪头山又名“都督山”,据说是东吴大都督周瑜驻兵处。遥想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率数十万大军与周瑜对峙,号角齐鸣,马蹄声疾,竟是何其壮观!可惜,1800多年,除了演马岗和饮马塘的名字,已经找不到历史痕迹,有多少好故事,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啊!!!(释闲云 / 图文)

关注无为人,新年新气象

▶投稿&内容合作

2784139724(QQ)

▶活动&广告合作:

13965695682(微信/电话)

免费订阅无为人公众号↓↓

Hash:7c5d95ac1d4417c42db828450093783f5b0d0210

声明:此文由 无为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