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三)
石 巍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地,晋桓彝建子城,隋王选筑罗城,南唐林仁肇更筑新城,延续二千三百余岁,地址未有变更。城内古迹众多,然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所留遗迹,雪泥鸿爪。近代以来,咸同兵燹、八年抗战、文革浩劫都使得城内古迹蒙受灾难,近二十余年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更使得古城风貌不再,现据各种文献资料及知史老人回忆,将城内那些曾经存在,但已经消亡的古建筑梳理如下。
牌 坊
牌坊,辞海上的解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物。一般用砖、木、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用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传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例如,贞节牌坊、功德牌坊等”。牌坊按修建意图分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建筑物牌坊,包括衙署、庙宇、陵墓、园林前的牌坊,这一类的牌坊主要起到场所提示作用,相当于大门使用。宣城古代这一类的牌坊如府学棂星门、府署保厘牌坊、名人墓前的神道坊等,现存的敬亭山古昭亭坊也属于此类。一类是表彰牌坊,主要有四种,一是科举牌坊,用来表彰科举考试中式之人,或因子孙为官而受封赠的。一是功德牌坊,用来表彰急公好义、周济民困之人,一是百岁坊,用来尊老的,旧时敬亭山北巷口桥就有一座清代修建的百岁坊。一是贞节坊,用来表彰妇女中贞孝节烈之人。
宣城明清时期,崇文重教,儒风习习,故牌坊所建尤多,民国时期,常任侠在日记中记载“城内的牌坊很多,雕镂石刻,颇为精工,狮子人物龙凤之象,皆浮雕也。”至建国时期,城内尚存多处牌坊。此后,由于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许多牌坊被砸碎成石粉,作为炼铁材料,1966年的破四旧运动,亦毁坏了许多牌坊。现据各种史料及老人回忆将城内诸牌坊梳理如下:
保釐牌坊为宁国府署之前门,即今宣中北大门内。保厘意为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出自《书•毕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目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此坊为木质,四柱三间。嘉靖中,通判李默建。后知府罗汝芳重修,易名“承宣”。清代复名保釐。民国初年,建省立四师时拆除。
文庙牌坊宣城旧有府县两座文庙,庙内皆有牌坊。府文庙正门棱星门旧在泮池之前,即为一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另东西两侧(今鳌峰路上),对应两座石坊,分别书“德配古今”、“道贯天地”四字,1966年破四旧被毁。
徐太夫人专坊即小东门贞节坊,光绪八年(1881)建,位于小东门城内正街,坐西朝东,正对小东门城门。地在古三义阁之下,羊市巷之西,作三滴水石坊,上奉旨横额题曰:“旌表诰封资政大夫周世德原名世楠之妻诰封夫人徐氏专坊”傍承四柱,下承石趺,基址巩固,彪炳千秋。(见照片,并图)坊址及前后左右地基,系光绪十年(1883)契买耿汉臣屋三间,暨基地一业,汤春林地基一业,耿可寄羊市巷拐角基地一业,计五契,以为建立专坊基址。该坊于1955年时被拆除,石料修建府山头烈士陵园纪念碑。
上四牌坊位于十字街,又称世美坊,为一座木质牌坊,四面上层,分别书“世德,忠孝,诗伯,尚书,名历三朝,人联数族,宣城大姓梅、吴、贡、徐四氏各有一面,其中镌刻梅氏名人的一面书“诗伯故里”四大字,吴氏的一面书吴潜等有声名者十八日。该坊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十九年(1591),知府萧良誉、知县刘仕瞻,共同捐俸修建,每面列的名人数人,以彰显他们对家乡的功绩。建造这座牌坊用掉筒瓦一千块,大瓦一万块,兽头八个,马鞍砖一百二十块,猫头一百四十个,滴水瓦一百四十块,加之辅材和工钱,总计花费白银五十六两,事见《宛陵梅氏宗谱》。
下四牌坊亦在十字街,又称尚书坊,原为众姓牌坊,万历中改为徐元太之专坊,后经知府萧良誉劝谏,改为尚书坊,除南京刑部尚书徐元太外,增加宋吏部尚书吴璞、元礼部尚书贡师泰、明礼部尚书陈迪、工部尚书秦逵四人。《宣城吴府宗谱》、及徐元太《贻萧良誉书》中。
状元坊在南门城内元宝街与狮子巷路口,即今南天宾馆处。明弘治戊申年(1478)正月建。坊当吴府南门。崇祯七年(1634),吴氏后裔吴伯与重修,一层题额曰“二相旧第”,二层题额曰“世哲”。坊下添置石狮一对。此坊毁于上世纪50年代。
棠棣联芳坊在状元坊之西。弘治七年(1494)六月,巡抚王如、巡按吴裕、知府范吉、知县方溢为成化庚子科举人吴宗儒、弘治壬子科举人吴宗周兄弟立。正德四年(1509)孟冬,巡按黄如金、知府惠隆、知县田忠修。万历乙酉年(1585)夏又重修。
孝行坊额曰“旌表生员吴宗周孝行之门”,在吴氏宗祠门前。明弘治五年(1492),巡抚何鉴,巡按王鉴、史益、吴裕,知府范吉,同知叶光,通判马麟、颜禄寿,推官燕忠,知县方溢奉旨建。万历元年(1573),巡抚张桂胤、董尧封,巡按朱文科、谢廷杰,知府王嘉宾,知县姜奇方重修,将其移至祠之右,跨出入路。
世德坊 在吴府北门。正德十三年(1518)六月巡抚张津、巡按陈轼、知府杨凤、知县周廷用建。最上层有同知魏浚书“世德”二字,横梁北面书“宋太师魏国正肃吴公旧第”,南面书“元江东招讨使吴公琳里居”。嘉靖丙申年(1596),光禄寺丞与山公请于知县吴悌重修。隆庆辛未年(1571),巡抚海瑞、巡按刘世曾、知府锺一元、知县李东井重修。
桥梓联芳坊在府治正南,府学后面,今宣中北大门内。嘉靖二年(1523)五月,巡抚李充嗣、巡按陈实张浚萧鸣凤知府胡东华知县施正为成化庚子举人吴宗儒,正德丙子举人吴大本父子立。嘉靖四十四年(1565),巡抚周如斗、巡按王如正、耿定向、知府沈志言知县黄应麟重修。
吴宗周进士坊在北门外,今别士桥附近。弘治十二年(1499),巡抚彭礼刘准、巡按沈世良李绍庆、宋漳、陈琳,知府刘廷瓒,知县王璠,为弘治丙辰进士吴宗周立。一面题“金榜题名”,一面题“玉殿传胪”。隆庆年重修,将八字放一面,另一面书“敕赠户部员外郎吴文常”。万历十九年(1599)三月,郡守萧良誉偕同知吴朝宗、通判郑子俊、推官朱吾弼、知县刘士瞻又重修,一面题云“累朝列署——为国子监博士吴原颐,宋左丞相潜之元孙,户科给事中吴让颐之子,户部员外郎吴文常让之子”,一面题为“三世专城——为江西临江府知府吴宗周,文常之子,丙辰赐第,进阶亚中大夫,河间府吴桥县知县吴礼卿,宗周之孙,河南汝州知州吴诏相,宗周之曾孙,进阶奉议大夫”。后郡丞永嘉王光蕴公又将“三世专城”改为“历世专城”。
鸿渐天逵坊在西察院直街(今丽晶国际前的叠嶂路上),嘉靖庚申年(1560)六月,巡抚翁大立、喻时,巡按黄乔、周如斗、王宗舜、周京,知府方逢时、知县杨旦,为戊午科举人吴诏相、崔惟植、俞仲瓒、梅一科、饶大英、张克家、郑钦七人建。鸿渐天逵四字为越陈崔书。
上应台光坊在西察院直街与宣州卫横街的路口(今丽晶国际前的叠嶂路上),万历乙巳年(1605)八月,巡抚曹时聘,巡按曹楷、杨宏科、朱吾弼,知府史起钦、知县卢维屏为癸卯科举人吴伯敬、沈有则、郑极祥建。四大字及列名小字为上元丘义民书。
神皋登俊坊在西察院直街与锦城街口(今叠嶂路与锦城路交叉口),万历四十年(1612),巡抚徐民式、提学熊廷弼、巡按徐应登、知府余士奇、知县邓良知为壬子科举人汤必选、吴伯与、吴伯敷、徐宏谟、管一堂、吴元玺、杨应华、谭学鹍八人建。崇祯四年(1631)重修。
南国名儒坊在吴氏宗祠之右,崇祯癸酉(1633)春,巡按迟公大成为吴玉相、吴伯与建。首层题“崇祀乡贤”,次层题“历宪四省”。
陆家牌坊在魁星巷北巷口。题名不详。
贤孝坊在北门孝义巷口。题名不详。
江城如画坊在城北凉亭塘进山道上,一门两柱,柱下立有石狮一对。横梁正面书“江城如画”,背面书“敬亭在望”。民国专员兼县长周君南建,1958年被毁。
Hash:7b2a5609855bf7c809266c16af2bbab862b3c936
声明:此文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