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女娲庙简介》

太原女娲庙简介》

编撰:娲皇圣母庙宫观管理委员会

镇城村地处太原尖草坪区柏板乡境内,取自镇守太原城之意。

镇城是太原府西北要塞“天门关”内第一大村,是太原通往晋西北地区的必经之地,其建村时间确定在唐代之前。

唐初名将尉迟敬德就曾镇守此地,在修建村西北山中“髦仁寺”时,曾经对“圣母庙”进行重修。

由于镇城村居民众多人烟辐集,所以村中庙宇众多,自古享有“四大、五小九座庙,镇城村街道不圪撩”的声誉。“娲皇圣母庙”是最大的一座。

据传镇城村娲皇圣母庙原来历史规模浩大,依山而建,占地千亩以上。由于历史原因,原有山门、钟、鼓二楼等已经被毁,宫观大部分已被毁。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时代,亟须抢救保护与扩建。

现仅残存核心庙院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仅留正殿“圣母殿”、献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等。“圣母殿”面阔三楹,进深两楹,大殿中央原有面阔一间的“神龛”,供奉凤冠霞帔、面目庄严的“女娲圣母”。两旁有商、周祖母“简狄、姜嫄”配祀。两面山墙原来绘有表现“(女)娲皇圣母”丰功伟绩的彩色壁画,因历年久远,多次重修,早已荡然无存。据娲皇圣母庙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紫微真人[道号]陈法皇[道名]考证,娲皇圣母庙应始建于周朝时期,距今三千年以上,是山西最古老的庙宇与道教宫观。

镇城村娲皇圣母庙,在姚静文道长近年积极四处奔走,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保全,恢复重建女娲庙山门,夏历丁酉年二月初八,举行山门上梁立架仪式。圣母庙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往日盛况,民间祭祀规模浩大,八方香客云集于此,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女娲文化又得以延续,并得到有力保护。

每年夏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娘娘成道日。每年冬至[约十一月廿二日]是女娲娘娘圣诞节。各地香客云集镇城娲皇圣母庙,祈禳女娲娘娘,求福、求寿、求财、求前程、求子、求平安、求康健、问前程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还愿即祈禳时所许之愿,在达到目的后的兑现之举,带上祭品、香纸等,到娲皇宫拜谢娲皇圣母。

经过深入研究考察发现:女娲身为“母系部族”社会的伟大首领,为了了解、掌握山西大地的山川、河流、风土、民情,她的巡行足迹不仅到达汾河中、上游的太原地区,甚至远及晋西北河曲保德一带。位于太原盆地西北的镇城村“圣母庙”,就是当年女娲巡行所留的重要遗迹之一。

汉代《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又载:“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抛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相传女娲上古时期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女娲娘娘是一位在山西大地留下不少生存活动遗迹的真实历史人物。她不仅建有“炼石补天”、“积灰止水”、“断鳌立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等伟大科学发明,而且“抟土造人”、“创始婚姻”,繁衔、缔造了中华民族,是包括“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和“尧、舜、禹”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中国古代的“祠、庙”祭祀制度,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他逝世以后,手下大臣思慕追念他的伟大功绩,创立了建庙、塑像,虔诚祭祀的文明制度;又以“巡游处皆祠”的原则,在其生前所到之处修建庙宇。对于包括 “女娲”在内的中华民族其他伟大祖先人物,也援依此例予以祭祀纪念,近、现代修建领袖人物纪念馆时,也遵循了这一惯例。这就为人们追寻当年女娲的足迹,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和科学依据。《淮南子·览冥训》有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涸,冀州平”等语,《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可知“冀州”实含山西;又《路史》、《太平寰宇记》、《山西通志》等记载:山西赵城县侯村有历代皇帝祭祀的 “(女)娲皇陵、庙”,山西太行山吕梁山地区有多处纪念女娲活动、巡行遗迹的“(女)娲皇圣母庙”和由女娲演化而成的大地之神——“后土圣母庙”等等,可见女娲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古代山西。这也是人们称山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根本原因。

“圣母殿”前面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献殿”(享亭),建筑呈单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四角木柱相距约六米,屋顶上施硕大的单昂斗拱,呈现宋、金时期建筑风格;大殿顶棚设置木构藻井,四角有垂莲状装饰,给人以结构奇特的感觉。“献殿”的面积约二十平方米左右,是太原境内十分罕见的土木结构建筑。过去四面敝开,恢宏大气,后来在周围垒起墙壁,充作“库房”使用。它的独特结构,只有太原清徐县尧城村“尧庙”的“斗拱攒积”式“无梁殿”可以与之相比,具有特殊的科学、历史价值和观赏意义。

在庙院角落的杂草丛中,倒有三幢残留的碑刻。分别是清代顺治、道光、咸丰年间所立。其中“大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镌刻的《圣母庙碑记》中有“镇城境乃西山底之一僻壤也,……大抵有村而庙立焉。有人民之居……服口承祭祀,……圣母庙,从古以来庙貌……但庙古年久,破坏已极……”等语,石碑背面是几次重修庙宇的“功德名录”,记载了镇城村先辈祖先重修“圣母庙”的踊跃捐资情况,上面一系列商号名称反映了当时镇城村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历史面貌。具有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价值。据村里当过教师的刘佩基先生介绍,“圣母庙”的创建时间已经渺不可考。唐朝初年尉迟敬德重修“圣母庙”时。因为太原晋祠有尉迟公的“别业”,他误认为镇城村和晋祠所祀的“圣母”同属一人,就把镇城村“圣母庙”的会期改为每年七月初二日。在调查 “圣母庙”的风俗习惯时,84岁的程老先生提供出几点重要情况:一,“圣母庙”庙会时,周围百里内外的妇女都到庙里“求子”,生下子女后要向“圣母”献花花“还愿”;二,小孩子在十二岁以前都要“戴枷枷”;三,“圣母庙”庙会商品中,有名叫“春凳”的家具……这些情况,为解开镇城村“圣母庙”主神之谜,提供了珍贵的钥匙:在中国古代,“女娲”既是“创始婚姻”的“皋媒之神”,也是主司“生儿育女”、“化生万物”的“生命之神”。中国古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精、气、神”的统一,“精神”活动是生命活力的具体表徵。“神”乃是人体生命心理向往和意念追求的抽象名称;古人认为:“心即是神”、“神即是心”,“神不外求”、“心诚则灵”,在身体没有发生“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那些渴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善男信女通过到“圣母庙”虔诚祭拜、焚香祈祷等“心理诉求”活动,往往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分泌”产生神奇、有效的调节、治疗作用,然后通过健康、正常的夫妻生活,达到“怀孕”、“生子(女)”的目的。这也是在古时看病困难的情况下,“娘娘庙林立天下、历世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圣地万荣“汾阴睢”的“后土庙”里,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求神得子”的善男信女们在“娲皇圣诞”(农历三月十八)给女娲(后土)圣母“送花花”(男红女绿),以表“酬谢神灵”的风俗习惯,镇城村可谓与之“同出一辙”。

“ 戴枷枷”也是非常重要的“女娲遗风”之一:《淮南子·览冥训》有“往古之时,四极废,九洲裂……猛兽食颛民,巨鸷攫老弱……”等语。几千年来,人们并不知道“女娲圣母”如何应对以上灾难。笔者考察时意外发现:在“(女)娲皇陵”所在地赵城县侯村,一直流行着给十二岁以前男女小孩“戴枷枷”的古老习惯。远古时期,天上的凶猛飞禽很多,女娲为防止天空觅食的巨鸷(老鹰)叨食地面的幼年儿童,发明了用木棍或秸干绑札成三角形“枷架”,插上木刺,戴在小孩的脖颈之上,以防止空中巨鸷叨食儿童的悲剧发生。这一古老风俗仅仅流存于“女娲故乡”所在的山西少数地区,可见镇城村的“戴枷枷”风俗,与“娲皇故里”——赵城侯村同根同源。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的胎腹是孕育、诞生中华儿女生命的伟大根源。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等不朽功绩,无一不是为了保护中华儿女的生命和造福人类。这种伟大永恒的“母爱”之情,乃是人间社会家庭和睦、家族友爱,民族团结、国家兴盛的根本动力,更是人类儿女互相同情、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文明进步的强大融和之剂。在建设富裕小康、和谐、文明社会的今天,抢救、修复镇城村“女娲圣母庙”,对唤醒、发扬以“母爱精神”为中心的“女娲精神”,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我国的人文旅游,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女娲文化历经七千年传承而不衰,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太原的娲皇圣母庙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流传盛广的山西女娲文化。紫微道长介绍,研究整理复兴女娲文化,将中华民族始祖女娲上古时期的英雄神圣的女性母亲诞生日定为《中华圣诞节》,是基于女娲娘娘开创世界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从抟土造人到置立婚姻炼石补天,繁衍

人类家族,无不闪烁着人类母亲的神圣光辉。

女娲娘娘是天帝的二公主,也是道教最高神祗之一。在封神演义的故事中,商朝末期的纣王,就因为亵渎了女娲娘娘的神庙,而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紫微道长陈法皇自2008年皈依太原女娲庙以来,一直专业从事女娲文化与汉文化道教文化的研究与复兴,也是当代道教文化复兴的青年领袖。为传承道教文化,弘扬女娲娘娘功德,娲皇圣母庙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紫微道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女娲娘娘是人类母亲,是山西七千多年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娲皇圣母庙作为山西省会太原城最重要的女娲庙与国家正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对已濒危的娲皇圣母庙,应当给予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保护恢复与扩建重修,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强力支持。

二,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中华儿女,在有生之年,都应当至少朝圣一次人类母亲女娲娘娘与三皇五帝,为老祖宗做件功德献一分力,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孝道。

三,建议设立每年女娲娘娘冬至圣诞为圣诞节,每年女娲娘娘成道日三月十八日为朝圣节。在此期间,娲皇圣母庙将举办大型公祭庙会中华礼乐大典与中国汉服文化节,世界汉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全民族共同纪念人类母亲女娲娘娘。

四,筹募设立女娲娘娘基金会与中华民族社稷宗庙联盟,设立女娲娘娘文化工作委员会与英皇奖。抢救复兴各地女娲庙与三皇五帝陵寢,奖励支持为中华文明复兴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

五,弘扬女娲精神,传承道教文化,信仰人类母亲中华母亲女娲娘娘,是人类最基本的共同普世价值理念。每个人都有责任复兴保护女娲庙与为弘扬女娲文化作贡献。

六,大规模扩建娲皇圣母庙,建立中华民族社稷宗庙与万姓宗祠配套设施,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山西省的朝圣中心。在太原娲皇圣母庙至天门关一带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女娲文化

道教朝圣小镇或汉服小镇,晋商小镇。带动推动太原地区的文化旅游与经济招商。推动山西全省的文化复兴经济转型,再次激发山西省会龙城太原的五千年文化巨大潜力。

七,鼓励支持各类国际性女娲文化道教文化学术研究教学机构,落户娲皇圣母庙,开展女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公益论坛活动,普及道教文化的研究教育与国际交流传播。

八,拍摄大型国家历史神话电影《女娲创世》,及三皇五帝系列中华文明始祖电影,在娲皇圣母庙小镇建设大型国家汉文化主题公园与特色影视基地,同时成为太原标志性的新文

化旅游景点

九,西历2018戊戌年太原娲皇圣母庙的主要活动计划包括:[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娲皇圣母庙接班典礼暨中国汉族元宵晚会》。[二]夏历三月十八日朝圣节,《中华礼乐大典女娲娘娘公祭大典暨娲皇圣母庙大型庙会》。 [三]七夕七月七日,《娲皇圣母庙汉民族相亲会暨中国国际汉服婚礼大典》。[四]夏历冬至十一月廿二日女娲娘娘圣诞节,《娲皇圣母庙大型庙会暨世界道教春节晚会》。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共同积极参与,支持我们共同的人类母亲女娲娘娘!

欢迎朝圣娲皇圣母庙!孝顺中华母亲,敬拜列祖列宗列圣先贤!

Hash:b254125f3c76de8404ef221592477ad59e7a9ff9

声明:此文由 舜帝英皇皇家集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