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城故事 | 谭嗣同在浏阳会馆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36天

南海会馆康有为旧居所

南海会馆旧址位于米市胡同43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

听名字就知道,这胡同肯定和“米”有关。确实如此,明朝时,这里是米粮集市。米市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南部,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米市胡同形成于明朝,当时这里有米粮集市,形成街道,故而得名。延续至今。胡同43号是以前的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至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都曾住在这里。

康有为居住在北跨院的中间院子里。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七树堂西房3间为卧室,北房4间为书房,其中有一间像船形,康称它为“汗漫舫”。其间有一条廊子,长廊壁间嵌着摹刻苏东坡海棠帖片石。院中北屋样子象条小船,窗上镶着色玻璃,故康称之为“汗漫舫”。康在这里写过许多诗文并与维新派多次策划变法方案。1895年4月,当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康连夜起草了万言书,并发动1200多人联名到督察院投递。即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他还在会馆内创办报刊《中外记闻》,成立粤学会、保国会,强烈宣传变法维新。维新变法失败后,康由此出走香港

如今,康有为故居尚存重要石刻《南海会馆碑记》等,仍吸引游人前去怀古追昔。

谭嗣同在浏阳会馆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36天

浏阳会馆即谭嗣同故居,位于北半截胡同41号。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殉难的六君子之一,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住在这里。谭嗣同(1865—1898),字更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北京宣武门外烂缦胡同。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从事变法和参与新政。

他的屋子在五间西房的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他的许多诗文、信札都在这里写成。莽苍苍斋原有一幅谭同同自书的门联:上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后改上联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改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会馆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

慈禧发动政变后,搜捕维新志士,国内外友人曾设法营救,劝其逃往国外,谭嗣同坚辞说:“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决心以身殉法,唤醒国人。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 浏阳会馆被捕,继而被杀害于莱市口。

浏阳会馆现已有较大的改建,但当时的建筑格局大多尚存。  

鲁迅笔名第一次使用创作狂人日记于绍兴会馆

绍兴会馆,在这里鲁迅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菜市口大街刚刚拓宽了,上下六车道,马路笔直,高楼大厦此起彼伏,把路边的低矮平房压的抬不起头来。只是临街的墙上都涂着暗红色,用白灰勾着整齐的砖缝,丝毫间透露出疲倦的审美与粗糙。

这条大街上的地标是中国移动的办公大楼。“中国移动”西南新建的“枫桦豪景”小区。看到这个小区就能找到绍兴会馆了。从小区前的马路向西——刚刚开出的马路还没有名字呢,左手第一个胡同上一点小坡就是南半截胡同。著名的绍兴会馆就在南半截胡同7号。古称山会会馆,1826年山阴与会稽两邑京官联合捐资于修建的。民国元年,山会邑馆则更名为绍兴会馆,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明代名臣杨继业祠与“公车上书”

杨椒山祠在宣武区达智桥胡同12号。是明代杨继盛的故居。词内有谏草亭,杨两次批评朝政的谏言草稿,都刻在亭内石碑上。

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保定容城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三十年(1551年)授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全家迁居北京达智桥胡同。杨继盛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当时奸相严嵩当朝,独揽大权,残害忠良,无恶不作。杨继盛秉性耿介,嫉恶如仇,要“为百姓兴利除害”,于嘉请三十二年(1553年)初,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奸”,被严嵩投入“诏狱”,受尽酷刑,三年后被处决。夫人张氏亦自缢殉夫,可谓一门忠烈。其故居遂名松筠庵。由僧人守护之。属长椿寺管辖。嘉请四十年(1566年)世宗卒,穆宗继位,杨继盛沉冤始得昭雪。

乾隆年间故居松筠庵改为祠堂,正门有石刻匾额“杨椒山先生故居”,正堂内有杨继盛的塑像,他起草疏稿的书房,后来称为“谏草堂”,他弹劾严嵩的奏疏,请海盐布衣镌石名手张受之刻石,嵌在谏草堂的壁上。张受之素敬其刚直正气,摹椒山真迹,精勒于石。谏草刻就,死于松筠庵内。道光年间在祠之西南隅建一“谏草亭”。亭内有椒山手植榆树一株及石碑一块。此后400多年间,一些名人学者争相题诗作赋,称颂杨继盛的品德、风格,此地遂成为文人雅士集会场所。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翌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适值全国各省举人来京会试,闻讯极为愤慨。广东举人康有力及其弟子梁启超遂集十八省举人共地一千多人至松筠庵集会,大家群情激愤,一致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并公推康有为起草的呈光绪帝的万言奏疏,于其上签名的有1300多人,此即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系戊戌维新的开端,或谓,松筠庵系戊戌维新的发祥地。虽然戊戌维新以失败告终,然而对清末腐朽的封建制度予以了沉重打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悯忠寺以死抗争而死的南宋诗人谢叠山祠

谢叠山祠在法源寺后街3号、5号。

南宋诗人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宋宝祐四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率兵抗元,信州失守,流亡福建山区。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大都(今北京),病后,迁悯忠寺,不食而死。明景泰七年九月,与文天祥同赐谥,天祥赐忠烈,枋得赐文节。

在法源寺后街,江西会馆谢枋得殉难处建祠,现院内还有二层小楼一座,原供谢叠山和文天祥像。

RECOMMEND

西城优秀旅游图片

Hash:90165aee8c4a0f40583adb9b095b1580bdbfa32c

声明:此文由 畅游西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