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走近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

杜文 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走近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

杜 文

陕北是我国汉画像石艺术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陕北东汉画像石的历史演变与艺术特色,并结合一些细部拍摄的馆藏画像石实物,就其雕刻工艺、真品与新仿品的辨识问题等加以阐述。

一、陕北画像石的流行时间与工艺来源

两汉时期,我国石刻艺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开始有雕刻石碑、大型象生石刻的做法,画像石艺术也随之出现,在山东鲁南、苏北徐州河南南阳四川成都等地较为流行,用途上除了营造墓葬,还用于祠堂、石阙等建筑石作,而陕北已发现的画像石用途上均是用作汉墓的石构件,出土地点多集中于陕北绥德米脂榆林神木一带,石料上均采用了当地出产的沉积页岩。

朱雀、独角兽、狩猎图墓门

陕北汉画像石的年代经考证,在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之间,流行了约50年的时间。自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恢复东汉对陕北的管辖,到永初二年(108年)羌人大扰陕北,此时段为陕北画像石的繁荣期。从永建四年(129年)顺帝接受虞诩建议重新经略陕北,到永和五年羌人再入上郡、西河,两郡郡治被迫内迁,此时段为陕北画像的余续期,在其他时段陕北汉画像石存在的可能性极小。由于陕北画像石在雕刻工艺和表现手法上直接表现为成熟阶段,研究界普遍认为由于陕北地处边塞,当地的画像石艺术应是在山东、河南等地画像石艺术的影响下产生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根远先生在《再谈陕北东汉画像石的来源问题》一文中,通过对1980年发现于绥德四十里铺的汉画像石墓资料研究,对陕北东汉画像石工艺来源提出了新思路。此墓出土画像石现存绥德博物馆,在纪年石上阳刻有“大高平令郭夫人室宅”,表明墓主人的丈夫曾任山东高平县的县令。

建筑斗拱、牧羊人、牛耕

高平在东汉属山阳郡,在今山东邹县西南,属山东画像石的中心之一,石工巧匠享有盛誉,时人以聘请高平石工为家人建造画像石墓为荣。此石从风格考察当刻于永元元年(89年)至永初二年(108年)陕北画像石的繁荣期。早在和帝时期(89~105年)山阳郡高平县已有了善于石雕的传统,在丧葬方面,当时该地盛行画像石墓,而且减地平面阳刻又是最时兴的刻法。故其间在高平任县令的原籍西河郡(今陕西绥德)的郭某妻子去世,郭县令于是按照当时的归葬传统,按照当时山东画像石墓的流行样式,聘请自己任职地的高平石工到家乡西河郡为亡妻修建画像石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笔者认为也不能排除有雕刻技艺的高平石工有可能外出谋生或戍边来到陕北(当时称实边)。在陕北人到山东做官、贸易,山东人到陕北戍边的人员交流中,在山东已流行的画像石艺术传到了盛产砂石的陕北地区,陕北东汉画像石的技艺来源很可能为山东画像石。

主客贽见、武技图

二、 历年考古发现和馆藏情况

学术界对陕北画像石的零星认识始自民国时期,大量发现是在新中国建国后。1952年绥德县城最先发现陕北汉画像石,时值保育小学在大理河畔的西山寺台地上扩建施工,开掘一座汉永元年间的古墓葬时,意外发现第一批刻有图像的墓石。

天马

次年,米脂的张兴庄村在修地中又出土同类画像石。50~80年代,在农田基建、兴修水利、建造民居中,陕北陆续发现汉墓及大批画像石。这些汉墓或以块石垒砌,或用砖石合砌,一般分前后两室(个别附耳室)。刻有图画的墓石大多砌于前室或作墓门。经过文物工作者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征集,沉睡地下近两千年的陕北画像石重新面世,目前出土和情理发掘总量已有约千方之多。

在有些画像石墓中还曾伴出有雕凿简略的石灶,是颇具陕北地方特色的东汉石造明器。除了少量如王德元墓出土画像石调拨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外,50—60年代的出土品多由原陕西省博物馆专题收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中有1级品33件(组)。1994年绥德县在扶苏墓旁建起了汉画展馆,展示有120块精品,是国内陈列陕北汉画像石最多的展馆。

神木大保当画像石(乐艺会艺术资料)

1996-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神木大保当发掘了包括14座画像石墓在内的26座汉墓,出土各类题材的画像石66块,是陕北汉画像石墓自发现以来集中出土画像石数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现,其中不乏新题材,尤其是A类平面阳刻表现技法(即物像以外减地,物像细部不用刀刻,而用墨线勾勒)的确认,以及大部分画像石上都涂有鲜艳色彩的情况,不仅改变了对陕北汉画像石的传统认识,而且为全面认识汉画像石艺术全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神木大保当画像石(乐艺会艺术资料)

2005年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陕北画像石主要集中地之一的米脂官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这三座东汉墓都位于米脂县银州镇官庄村附近,建立在无定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画像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图案之美为陕北画像石墓发掘所少见。其中的M1为砖室墓,墓门、前室南壁镶有画像石13石。M2的墓门、前室四壁、后室南北壁镶嵌画像石,共21石,在后室底部还发现了完整的羊、鹿骨骼。

三、组合方式与艺术特色

这些画像石组合上有一定的程式,一般从画像石的形状就能判断其安装部位,墓门一般由门楣、门框、门扉共5块组合,墓室内有四壁立框、横额、石柱,正方形的小型顶心石安装在穹庐式墓顶上。

西王母图

画像石内容可以分为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乐舞百戏、建筑、历史故事、装饰图案等几大类。

牛耕图(二牛抬杠)

在这几大类中,反映农作和畜牧的场面较多,牛耕、谷物、收割、放牧、驯马等图像常以单个画面表现,一石面上并列多幅;狩猎与车骑出行也较多,一般以横长构图展开宏大场面。陕北在东汉时期属上郡,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边塞屯戍导致对牛耕与射猎的重视。祥瑞物象也比较丰富,虎鹿驾车、祥云星座、灵芝仙草等或夹杂于几何纹中为边饰,或集中为一完整画面,在造型上它们与中原地区同类题材相似,但反映历史故事与人物较少。

射虎(门楣石局部)

射猎图(门楣石局部)

这些画像石主要被用于墓门装饰,在墓室中一般分布在过道横楣、中柱与边柱上,少量分布在壁面和券顶上。墓门由横楣、边框、门限或柱基及门等5、6块石料构成,看上去是呈矩形的完整画面,构图有一定规律:门上是铺首衔环,其上下均有龙、虎、朱雀等表示方位与吉祥的形象,布局疏朗,无背景衬映。

永元15年纪年门楣石(郭稚文墓)

白虎、朱雀、铺首门扇

横楣与边框相连呈凹形,由蔓草、卷云与禽兽组成的复杂图案沿其外围形成边饰。横楣之处一般装饰车骑、射猎行列,属于边框之处分成若干小画面,一般有端坐扶桑、仙山上的东王公与西王母,还有门吏与望楼等。 

四神墓门

代表性的技法是减地阳刻后用墨线勾勒形象细部,或加彩绘。在用线条框成的画面中,形象饱满充实,留白较少。画像石展示了墓主人的地下世界生活,虽然是石刻作品,但画面流畅灵动,构图夸张,边饰多为绶带穿璧纹,门扉上多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独角兽、门吏,横额上和门框上多雕刻射猎、饮宴、车马出行、杂技、武技。

射猎、持彗人物方石

朱雀, 青龙铺首

装饰题材中还有有大量升仙图,描绘西王母、东王公、九尾狐、三足乌、捣药玉兔和羽人、神鸟、神兽形象,植物纹样也多见嘉禾、木连理(连理树)等祥瑞植物,画面多有流畅飘逸之感,很象南方漆器和帛画,带有浓厚的楚文化巫风,完全是汉代人对墓主人在天国世界生活的想象写照。

西王母图

与神话题材相比较,那些反映农耕、狩猎、百戏杂技、生活习俗的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堪称汉代人生活实况的真实写照,如绥德出土的一件门框上刻有庖厨图,从上至下雕刻有杀猪、宰羊、井边洗肉、烧烤肉串、架锅烹煮一系列场景,堪称是一幅古人烧烤图,大量的射猎和畜场面反映了陕北在汉代的自然条件较好,与西汉虞翊在《复议三郡疏》中所描述的“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完全吻合。《史记·货殖列传》载,上郡等地“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这些文献记载可与陕北汉画像石互为映证。

形象稚拙可爱的耍石虎(门扇局部)

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强调整体神韵,运刀如笔,对细微部予以淡化,构图简明粗犷,它继承了商周以来片状玉雕等装饰技法,这种剪影式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剪纸、皮影、瓷器刻绘、民间布绣等陕西民俗艺术均产生了影响。画像石的拓本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受到广泛的喜爱。

四.陕北汉画像石的真仿品辨识

由于陕北画像石出土在墓葬里,新出土品按照文物法均应属国家所有,在收藏品市场上出现的机率很少,只有零星进入民间收藏市场,仅偶有所见。但近年来在西安、陕北等地已多次见有新仿品出现,笔者听榆林文管办同志介绍,在台湾地区也看到新仿造的陕北画像石,其实目前的仿品和原件还是容易分辨的,新仿品雕痕较新,缺乏真品普遍具有的侵蚀、风化、起酥碱等老化特征,在制作工艺特征上可看出仿品的不足。

文物部门在拓印画像石资料

1、石料:

真仿品都采用陕北当地出产的沉积页岩,将自然平整的石面打磨后进行种石料又有青砂石和红砂石之分,这种石料易开采,硬度小,便于雕刻。

画像石侧面与背面

侧面雕刻的折菱纹

但这种沉积形成的砂岩自身空隙大,容易吸水,由于真品陕北画像石保存于地下已近两千年,一些出土原件的品相较差,边棱容易风化剥蚀,出土后如果保存条件潮湿,更容易起层剥落,品相比较差的石面不加固化保护甚至可说是触手成渣,在墓中竖插在土里的画像石最下端部分往往剥蚀最严重,新仿品普遍凿痕较新,为了雕刻时砂岩不会破裂,选用的石料比较硬,缺乏真品历经两千年沧桑的那种陈旧且自然剥蚀的质感。

2、刻工:

陕北画像石结合了石刻和绘画艺术,在制作方法上先要凿刻石材,打磨好要刻绘的一面,用墨线勾勒线图,从神木大保当新出土画像石可知当时采用了类似木工墨斗的装置标出墨线,由于有的两扇墓门图案相反,很可能采用了模板之类陕北来勾画对称图案。再将图案轮廓以外剔地平铲或凿出麻点、阴线,形成平面浮雕,有些还加施红、黑彩绘,由于陕北地下保存条件干燥,有的彩绘经历了2千年之久仍鲜明如新。

新仿刻东汉陕北画像石,旁为“大高平令郭君夫人室宅”纪年刻石仿刻品

新刻仿东汉陕北画像石

真品的正面雕凿比较精细,但背面很多只是简单粗略,有的石料后背完全不作处理,画像石背面就是开采毛石的原始状态。真品还有一个雕刻特征,真品为了加大两端的摩擦力,在两侧多凿出折棱状的阴线,目前看到的一些仿刻品未注意此雕刻细节。

画像石欣赏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除注明乐艺会外,均由作者提供

部分画像石图片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品

本文曾发表于《收藏界》2006年 第7期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汉石遗韵 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今日开展 东汉

人民网西安1月17日电(梁锦)西安碑林博物馆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17年春节特展--“汉石遗韵--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今日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展期一月。

“汉石遗韵-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共展出山东石艺术博物馆馆藏汉代著名石刻、画像拓片精品40件,其中“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济南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梁祠”等,均为山东汉代石刻的代表,鲜活的展现了汉代的文字特点和书法成就,以及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生活场景。据了解,山东汉画像石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图像的数量位居全国之冠,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主要集中在嘉祥武氏祠

汉代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盛王朝,在继承了前朝政治制度和治国方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创新,汉代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延续至今的汉族、汉字都在这一时期定型。

历史的车轮滚滚,汉代的辉煌掩于尘埃,褪去了颜色,而这些镌刻于石头上的图像和文字却保存至今,向我们讲述着这个朝代曾经灿烂的文化。参观者可通过这些精选的馆藏汉代石像画、碑刻拓片,跨越时空,回望那个独特的年代。

考古人员基本确定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 东汉

经过长达6年的发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已基本确定:位于新疆奇台县境内的石城子遗址就是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历史上,东汉将士曾在这里与匈奴发生激战,涌现出耿恭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如今,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这座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丝路重镇重现真身。这是2018年8月4日拍摄的位于新疆奇台江布拉克景区内的石城子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是2017年6月22日拍摄的“疏勒城”西北角楼及城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负责石城子遗址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田小红在发掘现场清理瓦片(2016年6月4日摄)。 新华社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疆石城子遗址出土的瓦当(2020年4月8日摄)。 新华社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东汉自由行旅游攻略

  • 杜文:走近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

    杜文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走近陕北东汉画像石艺术杜文陕北是我国汉画像石艺术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陕北东汉画像石的历史演变与艺术特色,并结合一些细部拍摄的馆藏画像石实物,就其雕刻工艺、真品与新仿品的辨识问题等加以阐述。一、陕北画像石的流行时间与工艺来源两汉时期,我国石刻艺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开始有雕刻石碑、大型象生石刻的做法,画像

    2022-03-27
    1183 6
  • “汉石遗韵 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今日开展

    人民网西安1月17日电(梁锦)西安碑林博物馆与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17年春节特展--“汉石遗韵--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今日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展期一月。“汉石遗韵-山东汉代石刻拓片展”共展出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汉代著名石刻、画像拓片精品40件,其中“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济南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梁祠”等,均为山东汉代石刻的代表,鲜活的展现了汉代的文字特点和书


    2022-03-20
    1502 91
  • 考古人员基本确定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

    经过长达6年的发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已基本确定:位于新疆奇台县境内的石城子遗址就是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历史上,东汉将士曾在这里与匈奴发生激战,涌现出耿恭等一批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如今,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这座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丝路重镇重现真身。这是2018年8月4日拍摄的位于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内的石城子遗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图片来源

    2022-03-19
    1963 54
  • 考古确认吉林东团山遗址存在不晚于东汉的城墙

    经过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年多的考古发掘,确认位于吉林市的东团山遗址平地城部分存在不晚于东汉时期的城墙。同时今年的发掘中在城址内发现大量“夫余国”时期遗存,为探索“夫余国”早期王城问题提供了线索。东团山遗址平地城的南城墙墙体东团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永安村,西侧紧邻松花江,由山城和平地城两部分组成。山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一座椭圆形山丘之上,现存三道城墙。平地城城址位于山城东

    2022-03-18
    1216 78
  • 山西东汉画像石研究

    选自《晋阳学刊》1995年第5期,李铮1984年春,山西省中阳县金罗镇道堂村(距县城西北12公里),一农民在自家院中挖地窖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画像石墓。中阳县文化馆任福保先生闻讯赶到现场,发现墓室已被扰乱,幸六块画像石尚存,其它随葬品大多散失,仅取回条纹砖一块、香熏一件。后又征集到提梁罐一件。画像石取回后立砌于文化馆院内。最有价值的是画像石。其横楣石长3.01,宽0.35,

    2022-03-16
    1065 72
  • 中国史考研笔记(第八章:东汉),文章末尾有习题!

    第八章东汉(25-220)一、东汉的的兴衰1.东汉建立刘秀统一: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湖北枣阳县西南)人,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莽新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刘秀与南阳豪强组成私人武装起兵响应。他所统率的“春陵兵”后来成为绿林军主力之一,并取得了更始政权的信任,公元23年10月,奉命持节安抚河北州郡,逐渐强盛,控制河北一带地区。25年,刘秀称帝,年号建武。同年10月,定都洛

    2022-03-09
    347 50
  • 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确认是东汉西域都护府它乾城

    踏着厚厚的盐碱地,国内十几位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今天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西南30多公里一处名叫玉奇喀特古城的地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三圈能看出大体轮廓的,残破的高土堆和墙。在此工作了几年的北京大学教授陈凌十分肯定地说:“经过我们认真仔细地试探,再综合各种历史文献记载,我们今天可以宣布:这里就是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即这座古城遗址就是东汉历史中所记载的它乾城。”玉奇喀特古城遗址第

    2022-03-04
    773 19
  • 商丘这里一建筑工地发现古墓,疑为东汉晚期!

    据网友爆料,在商丘夏邑绿城施工工地处发现一处古墓,墓址位于原丘庄村西头,墓室位于地平面5米以下,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公安人员也做了拍照记录。被挖出的部分是墓室的一角,从特征看显然是一座石墓。仔细观察石板上的花纹是一些有规则的图形,经过咨询有关专家,疑为画像石墓。1998年在夏邑胡桥乡程庄村群众起土时就曾发现过一座画像石墓,根据当时画像石墓的结构形式、出土遗物及画像雕刻技法

    2022-03-02
    630 53
  • 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的白衣行宫

    白衣行宫,位于菏泽城西南三十五里处古葵丘东南葵丘李庄(今李朝花村)村东,相传始建于汉代。该村历史悠久,周边名胜遗迹众多。相传是齐桓公会盟故地。此村同时也是(光武帝)东汉刘秀去河北任职路过之地。白衣行宫为古代葵丘李庄的古八景之一“行宫戏鱼”。汉代白衣行宫复原历史沿革白衣行宫据传说和汉世祖刘秀有关,相传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刘秀途径葵邱李庄养过病,刘

    2022-02-28
    202 26
  • 东汉古墓壁画“惊艳”众人,考古队苦寻多年难解墓主是谁谜团!

    上世纪六十年代,密县农民在取土垒猪圈时发现一处黑洞。随后,震惊考古界的“打虎亭汉墓”被发现!然而,占地33000多平米的大墓主人是谁,迄今为止也是一个谜……01、打虎亭汉墓这座汉墓因为地处河南密县的打虎亭村而得名“打虎亭汉墓”,从名字上就可感受的出器宇不凡!当考古队员们赶到现场之后,确认村民发现的黑洞是一个盗洞!就此,埋藏于地下1800多年的超级大墓被发现。“打虎亭汉墓

    2022-02-23
    1400 11
  • 东汉渑池故城之水源城考

    把忠心献给祖国把青春献给军营东汉渑池故城之水源城考腊梅花开,神清气爽,再度赴渑池水源村寻访东汉渑池故城之水源城遗址。根据文献记载和水源村马怀智先生提供的重要线索,终于确认了遗址方位,得以入著《渑池县文物志》,深感欣慰。《渑池县志》(清·嘉庆十五年版)载:“《前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黾池县:‘高帝八年(公前199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初城,徙万家为县。穀

    2022-02-23
    1621 42
  • 罗平油菜花海下发现东汉墓群!

    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文物考古专家齐聚罗平县圭山墓群发掘项目现场,共同揭开藏在油菜花海下的墓群神秘面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戴宗品,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合荣,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安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勇等考古专家先后到圭山墓群发掘项目现场、罗平县博物馆对墓群和出土遗物进行考察。

    2022-02-23
    592 65
  • 徐州拉犁山探寻东汉墓,10年前人们可以进墓游览,不知现状如何

    深秋时节骑着电动车从南三环矿大南校区北门往西北进入玉带大道,左拐不远就是这次要寻访的目的地。由于事前做了一些功课,看了一些东汉墓的情况介绍,所以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东汉墓坐落在拉犁山北麓的山下,由于这里是园林绿化单位,与玉带大道隔路相望的就是徐州乐园,与看门师傅商量后,得以进入大门。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各种园林绿化树种很多,大门内就是宽大的简易石子路,在看门师傅的带领下,登上几级

    2022-02-22
    128 2
  • 东汉骷髅王,以冢中枯骨装饰马鞍的魏文帝心腹

    今天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位东汉末期政治人物——王忠。王忠之履历,反映了汉末灾荒动乱下的个体、在乱世中漂泊求生的经历。其本人无独立列传,甚至连字号也失考;只能从同书其他人物传记的吉光片羽中、略窥一二。①董卓之祸王忠,扶风人(扶风,今陕西宝鸡扶风县,汉末属司隶校尉部)。年轻时代的王忠在扶风做亭长,即今天的“社区治保主任”。三辅暴乱,当自董卓上洛(189)始、至献帝东迁(196)止。这

    2022-02-22
    332 0
  • 湖南发现两座东汉至两晋墓葬 为江南古民俗研究提供新参考

    原标题:湖南发现两座东汉至两晋墓葬为江南古民俗研究提供新参考新华社长沙9月20日电(记者阮周围)炊煮用具青铜釜、青瓷器、五铢铜钱、陶器……记者20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发现的两座东汉至两晋时期的古墓考古发掘已于近日结束,共出土30多件文物。目前正在对出土文物逐一清理修复,并造册入库。这两座古墓均为砖室墓,前后相隔2米,为同一时期墓葬。根据墓砖上菱形、车轮形


    2022-02-14
    1986 5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