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渭南的老传统特色美食

渭南.位于西安市东南部,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境内有著名的五岳华山韩城古城。渭南地区的饮食以面食为多,独具地方风味,尤以时辰包子水盆羊肉、带把肘子、水晶饼、太后饼最为出名。渭南的华阴韩城两地旅游景点最多,饮食也各有特色,华山脚下的玉泉路是餐馆小店最集中的地方,当地有特色面食大刀面、麻食泡馍等。韩城的小吃金城大街最为集中,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饼和面食,其中,羊肉饸饹最受欢迎。

时辰包子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由渭南城一家小食摊的店主张坤创制。由于他做的包子味香馋人,生意兴隆,每天上午一过便卖完了,当地人因此称其为“时辰包子”。

水盆羊肉

蒲城县大荔县的一道传统名菜。以鲜羊肉、羊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味精等原料烹制而成。肉烂汤清,肥而不腻,风味别致。据说,此菜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又因这些原料多在农历六月上市,故又称“六月鲜

油泼辣子

陕西人必吃的一种名食。在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就说道:“油泼辣子一道菜”。陕西省各地的很多凉皮店都以油泼辣子为配料。有一首诗中说道:“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碗面喜气洋洋,没得辣子嘟嘟囔囔”。

大刀面

是华山脚下的特色面食。因用大刀切面,故名。面条筋道,卤汁香浓,酸辣可口,深得游客喜爱。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县的一种特色面食,因蒸馍的形状似房屋的椽头而得名。蒸馍清香适口,经久耐放,携带方便,因而成为游客购物的首选特产。

太后饼

富平县的一道历史名吃。相传,西汉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常常由长安城去看望生活在怀德县(今富平县)的母亲灵文侯夫人,并随身携带御厨,给灵文侯夫人制作柔软可口的烤饼。后来,汉宫烤饼落户民间,故名“太后饼”。

水晶

是渭南的传统名点,其得名源于为官清廉的宋朝,名相寇准。相传,有一年,寇准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50大寿,寇准摆寿宴招待前来道贺的乡亲。其中,有一位老叟送来一盒点心,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还放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邪,清白不染尘”。后来,寇准的家厨也做出了这种点心,并取名“水晶饼”。

带把肘子

大荔县的一道传统名菜,起源于明朝,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大荔县,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只要是设席摆菜,总不少了一道主菜,那就是带把肘子。相传,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同州府(今大荔县)一带发生了六级大地震,几千间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叫苦不迭。孝宗皇帝派来巡视的钦差大臣贾存善,本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贪官,他来到同州后不察灾情,只知道吃喝玩乐,当地百姓十分气愤,但只敢怒不敢言。有一个叫平邑仁的厨师被同州知州招来给钦差做菜,平邑仁秉性刚正,嫉恶如仇,他便用一根猪骨头、一块猪皮和一些肉块,烹饪出一道名叫“砸骨扒皮”的菜,本意憎恨这些狗官,恨不得扒他们的皮,砸他们的骨,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可谁知钦差贾存善吃了这道菜后,连连夸赞,并问菜名。平邑仁是个聪明人,便说到:“这菜叫带把肘子”。过了几天,钦差贾存善便带着几盒“带把肘子”回京复命去了,“带把肘子”的名气也随之传到了京城。当地人口口相传,“带把肘子”得以流传至今。

黑池羊肉糊饽

合阳县黑池镇的传统小吃。其实类似于羊肉泡馍,以油水厚、味道美、经济实惠的特点而被誉为关中大名吃之一。当地曾有“宁吃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食谚。

其他名吃

白水花馍、辣子汤、锅盔荞面煎饼、同家庄水鲜饸铬、路井扯面、华阴包谷面韩城羊肉臊子饸饹大荔水磨丝(即猪耳丝)、蒲城棒棒馍澄城旋面、路井辣子豆腐潼关卤烧鸡华阴擀馍大荔炉齿面枣肉沫糊、渭南石子馍、澄城三翻饼潼关酱菜、蒲城八宝辣子鸡等

Hash:40e4154a96891c7bca9b87cde08747b9a431dccb

声明:此文由 东叔聊芯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