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这8条市井美食街,都是靠吃货吃出来的!

我这个路痴啊,根本就没什么方向感可言。当年在北方大学,每次问路得到的回答:”你往北走到头,然后再朝东方向走200米拐个弯儿就看到了。“顶着一脸黑人问号脸,还是迷路了。

回到海口问路,阿爹啊嘛们更有意思,一脸不耐烦地回答:“集集(直直)走到底就系啦啰”

但你要问我哪条街上什么东西最好吃?有哪条路是可以带外地朋友从早吃到晚,还会被称赞是老饕的吗?这我不但可以给你说上三天三夜,还会奉劝你那家店很难找,最好带我去!

这就是海口人心目中的美食地图,我记路,全靠它们。你们呢?

网红店一条街”十三小

十三小,大概是海口最早期的网红小吃小摊聚集地了。

两年前,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在大肆宣扬这个学校周边的美食。顿时,炸炸、油条鱼煲这几家隐藏在巷子里的老字号名声大噪,所有食客纷纷相约来打卡发朋友圈,证明自己赶上了“潮流”。

十三小鸡翅饭开在一个隐蔽的巷子里,一个小小的手推车便是它的标志。小车上摆满了童年的最爱,卤香四溢的扣肉和卤蛋,刚出炉的炸鸡翅,再打上竹笋芋头梗,来一根香肠,搭配起来,充满了魂牵梦萦的魔力。

说起十三小的美食,鱼煲算是稳坐一哥地位。砂锅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批,但老顾客都依旧还在。鱼,配菜和特调好的汁放进砂锅一同沸煮,一开盖,整条街都是鱼煲香。

真爱十三小油条的,是喜欢直接嚼起来口腔里渐入佳境的软糯面香,它家比其他的多了一丝韧劲和嚼头,吃多了甚至还有上瘾的趋势。

十三小焖面的死忠粉举个手,用筷子将吸饱汤汁的面条、蛋花和瘦肉一裹,大口吸溜。蒜头油的香气,高汤的鲜美,瞬间将饥肠辘辘化解

十三小炸炸,出名最早的小吃。食材下油锅一炸,捞起来沥干。再码上店内秘制酱料,一盘充斥着童年味道的炸炸便上桌了,空气中弥漫的香味让人想起了校门口的小摊,满满的回忆杀。

外地人打卡必去的老字号一条街”

水巷口

南北走向的水巷口,一条从百年的古老街道。从原来的骑楼老街,翻新后成了现在的水巷口风情街,游人以寻吃为目的,在这漫步,拍照,倒成为了海口市一大美丽的风景线。

但对于海口人来说,哪怕对这再熟悉不过,但只要一钻进这条充斥着各种各样香气的美食一条街里,不自觉就会停留下来,品一口心心念念的味道。

当热气腾腾的姚记辣汤饭端上来的时候,会有种从来没有那么需要它过的食欲冲动。标准的三件套,煎蛋腊肠,满满的猪杂辣汤,再打上地道的辣酱,经典而美味,哪怕吃了在多次,还是会有爆棚的满足感。

刚过2点,吴记糖水便琳琅满目的出炉了。香郁浓稠的猪杂,暖心暖胃的糖水面红豆汤鸡屎藤,还有适合夏天的腌菜海南粉。还未等坐下,就被这混合飘散在空气中的香气勾引到魂都没了~

网红吴日彪排骨用特制的料腌制后再炸,一咬下去满口酥香。先是药材的微甜味在挑逗舌尖,接着蒜香气在口腔乱窜,最后被那juicy的肉汁彻底征服。

要不是和平电器这几个帮它打响了名号,大多数人路过都不会注意到这家炸炸店吧。这里的种类倒不多,但大部分基本款都有。不得不说这家的酱料实在是很特色,几种搭配得几近完美。

要不是和平电器这几个帮它打响了名号,大多数人路过都不会注意到这家炸炸店吧。这里的种类倒不多,但大部分基本款都有。不得不说这家的酱料实在是很特色,几种搭配得几近完美。

几十年的苏记常来食店,承载了不少街坊食客的记忆。点上经典的猪脚、牛腩,分装在一小碟里,盛着诸多海口人魂牵梦萦的味道,它家滋味浓郁的卤汁,只浇一碗米饭都让人垂涎。

吃货们的朝圣地”

龙舌坡

在海口那么多条餐饮美食街里,龙舌坡最像一个磨人的小妖精。

钻进这儿任意一条分支小巷,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小区里处处喧嚣热闹。哪怕外面的世界再精彩,街坊邻居们还是喜欢去熟悉的那一家,回味几十年的味道。浓郁绵长的人情味,是龙舌坡的标签。

认识龙舌坡,从这家红烧牛肉火锅开始。久战沙场的食客都会点上一斤"Bui"一斤“Xia”,经过炒制又煮的牛肉完全没变老,反而弹性满分,就连纤维都吸饱了汤汁!

老字号的文昌牛排王糟粕醋,汤底并不只限于舌尖上的酸甜味,还有能回旋于喉咙拐弯处的鲜香,喝一口真是一秒回魂~

堆成山状的螺肉,海菜和海南粉,红彤彤的正宗文昌糟粕醋无声地挑战你的味蕾极限,分量多根本无从下手。

这家无名糖水铺隐匿在巷子里,不大的门面,一锅锅的糖水摆在地上满满当当,香气四溢,格外诱人。店内都是常光顾街坊邻居,挤在一起齐刷刷地等着投食。

这一家不到几平方,经营了4、5年的椰子甘蔗店,椰奶和椰子水都是提前做好倒在机器里的,下单后阿姨直接打到杯子里,价格也是良心到不行,一杯才5块钱。椰奶很纯,入嘴椰香味四溢,虽浓郁但却丝毫不腻。

“府城最出名的吃货一条街”

府城文庄路

拥有浓浓人情味,古老的地标性建筑,上了年纪的好味道,学生们青涩稚嫩的脸庞,府城文庄路,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

任性到下午3点才开门的韩旺记糟粕醋,去府城必打卡。呈现出金黄色的汤底散发勾人唾沫的香味,还有焦黄的蒜头碎末点缀,这无敌汤底才是它的精华所在~

鼓楼巷子口那家铺前糟粕醋人气也超高,一筷子将海南沙虫海菜等配料夹起大口吸入,香辣馥郁的浓汤甚是开胃。对了,它们家的粽子一天200个,百分之百卖完喔~

琼山中学学生的第二食堂春顺饭店,毕业了还有不少人回去追溯当年的老味道。猪脚皮炖煮到入口便化在舌尖,享受瞬间胶原蛋白爆开来的快感,湿炒河粉色泽油润发亮,镬气十足,关键是这么大盘才8元~

从小吃到大的海玉食府,猪脚盛在不锈钢的小碗里堆成个小冒尖,瘦肉、肥肉和带着肥油的肉皮正正好的1:1:1,看着份量虽不多,但大块头吃这一份也是够的。

周阿姨小吃店不用我说你们都知道,滑滑的猪血碎没有一点腥味,浓稠的汤水让这碗猪血的口感更滑。没有多余的食材但是一点也不感觉单调,加一点灯笼椒味道更棒,简直停不下来。

一份真材实料的夏记炒冰,是不少府城人来这里的原因,番石榴炒冰最让人惊艳。入口是番石榴的浓郁,紧接着才有椰奶淡淡的幽香,满嘴的番石榴味美好又清新,有想恋爱的冲动!

开了30多年的劳记,靠一份牛腩盅成功圈粉。牛腩软硬适中又带着一丝嚼劲,牛舌口感紧实咬着bobo弹牙,牛筋软糯不烂满是胶质,咬在嘴里只有纯纯的牛肉香。

苹果门里的寻味记忆,50元能吃上一天”

人民东里一条街

人民东里,苹果门。这里没有知名的网红店,不是逛街的商圈,不被多少人熟知,却是我觉得很有生活感的地方。这里住的多是亲如朋友的街坊、吃的是物美价廉的老牌美食、卖的是接地气的生活用品,虽然平凡,却已经面面俱全,静好安稳。

小巷茶店隔了没几间,门头是花甜海甜品屋的小铺面里,每天4点半开卖的却是烤鸭。玻璃小档口外围了一圈,门口电动车也挡了好几辆。

蘸汁料包咬个小口,把汁水淋到烤鸭上,鸭腿正反面蘸满后狠狠来一口。嗯~满口生香,咸鲜中还带着一丝丝微甜。哎呦呦~快给我张纸巾,汁水挂下巴了!

夫妻档的经营无名糖水铺子,一排双耳嵌在台面下,下面是一整排的煤气灶,怪不得打出来的糖水小食都是热乎烫口的。

5元一份的萝卜猪杂,满满的猪杂多过萝卜。萝卜酥烂入味,就着汤汁送入口中,醇香的胡椒味随着萝卜被抿化,在口腔中四散。

冰爽爽珍珠奶茶店还在贩卖儿时的味道,一口穿越回小学下午放学,校门200米外从来不缺生意的奶茶摊前,嗯!就是这个味道~小时候两块钱一杯的味道。

路边的盐焗鹌鹑小摊子,完美还原了儿时记忆里的样子。掀开油盖布和油纸,盐焗鸡的香味扑面而来,黄澄澄油亮亮的。

用力撕下大腿,皮肉连着筋,韧性十足。相较于烤鸭空口吃略咸,盐焗鹌 鹑咸津津的口感则刚刚好,弹嫩有嚼劲,越吃越香。

人民东里二十五横巷

往里快走到底时就能找到宝妈私房炸炸了。香菜牛肉卷、墨鱼肠、蟹柳、三角豆腐土豆、茄子等等,都是平时必点的。酱汁鲜甜咸香,食材炸得火候也把握得当。

人民东里快走到头的左手边拐进大门,被大壮视为海口肠粉第一标杆的张记广东肠粉店就隐在这里。

肠粉嫩滑,生菜和豆芽脆嫩,咀嚼中能寻觅到的细小颗粒丰富了肠粉的口感和层次,配上特调的带着微甜的薄酱汁,虽清淡,却爽滑开胃。

这家瑞师傅特色小吃馆,十三年里在这条街上搬了又搬,现在落脚在这里。伊面汤里配料非常丰富,画龙点睛的蒜头油,汤要是不鲜,那真是见鬼了

人民东里二十三横巷贴隔壁,油条必须配冰豆浆的无名小店也已经开了20年。温烫烫的握在手中,一口咬住撕下,香脆可口,外脆里韧。

“一条觅不完的美食街”

龙华二横路

说实在的,这里称不上公认的美食街,却是街坊们愿意一直吃到老的美食街。一间间食肆的存在,叫你不得不承认,这里从来不乏填满心胃的美味,实在太多好吃的!

若是和朋友说要来龙华二横路,很多人第一个想推荐的可能都是这家开了多年的英姐粥面店。全天24小时,想吃点粥粉面时,这里总是一个据点。

砂煲王是以前八灶的一位商贩开的,拆迁后便把店挪到了这里。满满当当堆满柜台的卤味,红润油亮,鸡爪刚一入口,感触到的是弹软入味的胶质,慢慢还有种特殊的“香口”!

这家不显眼的米线店开了十几年,口味一如既往的好,合着醇香的肉末,再嗦一大口弹滑的米粉,的确很有味,汤头也够咸鲜,吃起来很满足。

文姨开的炸炸铺子是这样一家开了十多年的小店,没有名字,独家的味道也让不少老一中学子念念不忘,很多人从小吃到大,从放学来吃变成了下班来吃!

奇味烤鸭店,是龙华二横路上有名气的老店了,就在米线店隔壁。经历了盐灶的搬迁,店依然坚挺,勾着的烤鸭在橱窗里泛着油光,飘着香气,看着就食欲十足,每次路过总忍不住用力吸一口烧鸭烧腊的浓香。

玉沙清补凉稀饭店从玉沙路搬到这里有10年了,据说混龙华路的都知道。这里卖的是快餐,琳琅满目的菜一看就让人有食欲,阿姨打菜的量还算足,但是价格普遍偏贵,味道也一般

“老海口最爱去的一条美食街”

新华南、博爱

说起新华南/博爱南,资深吃货们脑海中已经飞速略过从小吃到大的那些老字号了。每当想走街串巷重寻老店,回味那些儿时的味道,不少老海口人,第一个选择的就是这里。

新华南这家肥婆兰鸡饭店,老板娘叫阿兰,肥婆兰是街坊邻居对她的称呼,从20多岁就跟丈夫在自家的店里卖白斩鸡。每天下午5点半,案板的橱窗灯就会亮起,熟悉的人就会知道他们家的白斩鸡已经煮好,可以开始去买了。

几十年来依然坚持烧柴来煮,这样才能保证原来的味道。鸡是最正宗的文昌母鸡,近半年的时间饲养锻炼的鸡肉紧致不松弛,所以特别香。

一间没有名字的牛肉粥店,因为在博爱南的西门菜市场边,因此,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心照不宣的叫它西门牛肉粥店。几个简简单单的早餐,因为味道的出众,开着开着,也就开了几十年,几十年以来,店还是那个店,味道也还是那个味道。

博爱路这家牛腩饭,吃的更多是一种情怀,它伴随了很多代人的成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博爱南牛腩饭给予的更多是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老街上有一家炖品,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据说没吃过这家正一炖盅,都不算在博爱路上真正混过。盖子掀开时,各种食材长时间炖煮出的香味便扑鼻而来。鸽子乌鸡肉质已经软烂至极,肉香与汤底的清甜混为一体,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传统清补凉卖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古早味,的各类标配搭配温热的红糖水,一碗8块钱料特别足。说真的,很难把清补凉和养生结合在一起,但这碗搭配得实在恰到好处。

西门的无名夜宵店,卖的就是就是海口人喜爱的“夜宵标准搭配”。加上价格亲民,一碗下肚完全符合宵夜所需的饱暖感。

公鸡碗清补凉历经了几次搬迁,忠实粉也是跟紧脚步不断追随。这里清补凉鸡屎藤、桂圆都比别人多,用料也很地道,还新鲜。

博爱南里好吃的夜宵数不胜数,树头火锅是其中的一家。听老板介绍,不少人都会选择在半夜来吃他们的西瓜海鲜火锅,为了这帮忠实顾客,天天营业到4点。在它家,小编也是第一次吃到了牛腩煮西瓜汤的奇妙组合

八小炸炸是一家有些年份的炸炸,店里大概有三到四桌可以坐人。饺子是他们家的必点,他们家的炸炸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完全不会刷酱料,而是单独给你一个酱料碟蘸着吃。

开了10多年的老字号阿平凉茶店,出品的饮品健康又实在,每一杯都是新鲜水果即点即做,可以说是还原了食材本身的自然初味。

“隐藏在菜市场里的人气美味”

秀英小街

说起秀英,大家脱口而出就是“秀英小街”!基本上知道这里,也是因为一个自带“流量”、超级好买的菜市场!突然讲起来菜市场里的熟食美味,必须要提起有二十多年历史、好吃的秀英小街农贸市场。

菜市场的梅子烤鸭生意超好,大叔大妈今晚不知道做什么菜,就切半只烤鸭,给家里人解解馋。烤鸭很入味,醇香咸鲜的酱汁也比较出彩。鸭腿最抢手啦,嘴里一嚼,汁香肉香盈满口腔,久久不散,吃完还想再来一块!

说到小街的熟食摊乳鸽,大家几乎都只认这家,开了10多年,算得上市场里的“老字号”。连我嘴挑的老妈都是死忠粉,这里的诱惑力就是那么难以抵抗~

这家专卖盐焗的小摊,常年混迹秀英小街的人,应该不会陌生,毕竟开了十多二十年。盐焗鹌鹑很推荐,原汁原味的盐分渗进了肉里,肉质偏干香却不柴,除了本身的清香,还带点嚼劲。

Hash:689a7b898d8d18d17995d714bffa421cecbefd3f

声明:此文由 舌尖上的海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