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美食记忆)乡土散文:锅巴汤
文/小语朵朵
在大别山区,锅巴是一道早点。
早晨七点多钟,乡里沿街两面的店铺都已开门。早餐店不多,只有三家。一家只做包子和馒头,没有一个食客。只有一个客人,买了许多馒头和包子,估计是哪家旅馆为客人准备的早餐,另一家早餐店也见不到客人。唯独中间一家早餐铺子,人气旺盛,里面五张小桌子都坐了客人,外面搭的防雨棚下也坐了两位客人。
走进铺子,环顾左右,看不到张贴的早点单。瞅瞅老板,一个围着油锅炸面食,一个背着客人煎饺子。看看食客,几乎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碗汤,或稀或稠。问问他们吃的什么,回道:“锅巴汤!”碗里的锅巴一看就是大灶出来的,焦黄厚实。
我们对着老板喊道:“老板,来碗锅巴汤!”男主人头也不抬回道:“自己搞!”我愣住了,除了自助餐,需要自己动手取,早餐还真没有听说过要自己动手的。再说,自己动手,锅巴在哪?汤又在哪呢?
见我们四下张望,热心的当地人,有的用筷子指指桌上的铁皮盒:锅巴在这里。有的用手指指地上的炭火炉:汤在那里,汤分三种,竹笋肉片汤、鸡蛋肉片银耳汤和牛肉汤,有时候还有羊肉汤呢。
地上两排六个炭火炉。一个炉子上炖着开水,另外五个炉子上都放着大钢精锅,三个炖汤,一个炖稀饭,另一个炖着黑乎乎的羹一样的东西。一个食客埋着头,一手倾斜着钢精锅,一手拿着大勺子往碗里盛。我走过去,问他是什么,答曰:“胡辣汤,没有了!”
老板见我们是外地人,拿着一只大碗走过来,也不说话,从铁皮盒里抓一把锅巴,一边掰开放碗里,一边问道:“要什么汤?”我说:“鸡蛋汤。”老板揭开锅盖,往锅巴上浇上两勺热汤,撒上葱花,端给了我。
浸泡后的锅巴,吸收了汤和葱花的香味,外软内硬。嚼一嚼,软硬适中,富有弹性,一勺吃完,香醇可口。
吃完结账时,老板问,“你们吃了什么?”我说,“你们自己不记吗?”食客们笑着说,“老板那么忙,哪有工夫记这个,我们这里都是自己动手取,吃完报数量,老板算账,结账走人。”
这个民风朴实的乡叫东西溪乡,是安徽省霍山县三个中心乡之一,地处大别山腹地,因淮河支流“东溪”、“西溪”平行穿过该乡而得名。
东西溪乡,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奇怪、叫起来很拗口的乡,锅巴汤味道却不错。
喝锅 汤,在霍山、岳西等山区很流行。一般家常做法,先将大锅里的米饭盛出来,留下锅巴倒入米汤,大灶烧开就可以喝了。
临走的时候,我想买点大灶锅巴带着,百米长的街上没有一家卖大灶锅巴。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大街上没有卖的,想吃大灶锅巴要去当地农家收。
以前农村,农忙没有时间做饭的时候,将大灶锅巴用开水泡泡当饭吃。家里条件好的,再挖上一勺猪油,半勺盐,拌一拌,就是人间的美味佳肴了。
如今,烧大灶的人少了,锅巴吃的也少了,但是锅巴的美味却一直没有被忘记。在乡镇街头饭店,锅巴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且赫然登上了饭店菜单,名字还是那个名字:锅巴汤。
#农村#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推荐阅读
(真实乡土故事)父亲的“把兄弟”——革叔
(真实乡土故事)我的大姑父
怀旧散文:记忆中的辣糊汤
(乡土散文)“边二爷”
Hash:87f7a7eb99e3e3e5974729c530bb55e119c73bec
声明:此文由 情感学院院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