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梅村泰伯庙
无锡梅村泰伯庙坐落在无锡市东南15公里的无锡县梅村乡镇伯渎河边,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让王庙。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历代整修扩建,清初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占地80余亩,极其精工华丽。
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无锡镇压太平军时,烧毁了泰伯庙的爱芝堂、大树堂、德治堂、大夏堂、慈俭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军破坏,仅泰伯庙主殿、两庑、戟门、头山门及庙内古柏数十株留存。
解开宋代生活密码,皇泽寺这组宋墓石刻定格千年岁月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要说最有故事的朝代,宋代算一个。《杨门女将》、《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这些以宋代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遨游这个传奇的时代;金庸先生的代表小说《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也是以宋代为背景;近两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清平乐》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这些经典文艺作品,让更多人对宋代产生了好奇心。
你知道宋代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你知道宋代流行的乐器是什么吗?
你想了解宋代的社会风俗吗?
从《宋墓石刻》里寻找答案吧!
《宋墓石刻》位于皇泽寺博物馆内二圣殿左上方平台内侧,出土于1974年-1980年,雕刻于南宋时期,共计24块,每块长2米,宽0.8米。
伎乐雕刻
定格在时空里的大宋乐队
一众乐伎一字排开
投入地演奏着乐器
三弦、拍板、笛、手鼓......
仿佛能听到金石丝竹之声
越过时间、穿过空间而来
考古学家认为
三弦起源于元代
广元宋墓 石刻 的出土
把三弦的历史至少提前了一个世纪
最初流传地区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广元
杂剧和大曲
宋代广元的艺术生活
“杂剧”是宋代较为流行的艺术形式
集歌曲、说白、舞蹈于一体
和简省后的“大曲”
是瓦肆和勾栏内演出的重头戏
也是官商富贾宴饮的一大娱乐项目
皇泽寺收藏的宋墓石刻
有一组杂剧和大曲的雕像
这说明当时墓主人生活的时代
广元境内的富庶人家流行看杂剧和大曲
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侍宴图
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
和石刻一起出土的还有买地券
记载了墓主人的部分信息
而石刻中的《侍宴图》
则揭开了墓主人的生活面纱
饭桌有罩有桌幔
桌上有酒盏果盘
侍女立侍左右
屋内陈设、房屋装饰
以及雕刻的花卉和瑞兽
可以看出主人生前富裕的生活
和高雅、廉洁的精神追求
倚门而望的人物 活泼灵动
寥寥几根线条
把神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让人不得不叹服
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
二十四孝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皇泽寺内的宋墓石刻中
还留存着《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
二十四位孝子尽孝的故事
虽然故事的部分情节合理性有待商榷
但其展现了古代“百善孝为先”的理念
也引导了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
尊老重孝,向善向上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而出土的随葬品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
皇泽寺珍藏的这组宋墓石刻
是研究宋代艺术、生活、建筑的重要史料
走进皇泽寺博物馆
一同来解开宋代生活密码吧
来源 :皇泽寺博物馆
国殇墓园 · 腾冲音韵| 瞻仰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全称“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又称“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云南腾冲市区西南一公里处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占地80余亩。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雪阳先生云贵高原之行最主要的瞻仰目的地。走进国殇墓园,几千块墓碑从山底排列到山顶,组成一座小山,这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辟的战场。在这里,长眠着中国远征军的死难烈士。在这里,让人想起那些入缅作战,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远征军将士。在这里,还有滇西抗战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在这里,是为抗日战争以来国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故让人魂牵梦绕。
国殇墓园主体建筑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在《腾冲县志》记载,腾冲于1942年5月10日沦陷,1944年9月14日光复。腾冲城为攻坚之战,美军轰炸机协同作战,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将士在攻城与巷战中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了40余昼夜,尽歼踞守县城日军。战况惨烈,硝烟蔽日,全城夷为瓦砾。在光复腾冲战役中,共歼日军4000余名,远征军为国捐躯9168名,同盟国美军官兵阵亡14名。
忠烈祠前“碧血千秋”刻石为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正门上悬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立柱悬挂何应钦及20集团军将领的题联。忠烈祠后为相对高度31米的圆锥形小团坡。山麓有于右任所书“天地正气”石碑,墓园落成日尚未收复全部河山,“地”字留一竖。
在小团坡自下而上碑石林立,刻有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碑下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坡上苍松翠柏,青草黄花,相伴着3168位英灵。
在小团坡顶部是“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刻有集团军总部撰文的“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
回走至大门入口旁侧,有“倭冢”1座,内埋敌尸1具,昭告侵略者必败。
据介绍,中国远征军之所以入缅作战,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迫切需要。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扩大对东南亚的侵略战争,美、英、荷、加、澳等国均对日宣战。中国也于12月9日对日宣战,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了长达10年的独立对日作战局面,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二是英国希望中国军队入缅抗击和阻滞日军。英国在欧洲敦克尔克大撤退,英伦三岛岌岌可危。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英军向中国求援,请求中国军队入缅,以掩护英军向印度撤退。
三是保持滇缅公路畅通的需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的四大国际通道之一。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另外3条国际通路均被掐断或停止,而中国的军需及多种民用物资,90%以上依赖进口。宋子文说:“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的滇缅路,我后方军民无异固守孤城,坐以待毙。”
远征军入缅作战共两次。第一次是1942年2月至6月,入缅先锋部队是第200师,师长是戴安澜将军。戴安澜率第200师千里跃进,于1942年3月8日进驻缅甸重镇同古,接替英军防务并掩护其撤退。从3月19日开始到3月30日撤出,第200师官兵伤亡极大,但取得歼敌5000余人的战绩,使日军受到侵缅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第200师的英勇善战,震惊了日军,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赞誉。遗憾的是,该师终因弹尽粮绝且三面被围,被迫于3月30日放弃同古。5月16日,部队在转移过程中遭日军重兵伏击,在突围时,戴安澜将军胸腹部中弹负伤,不幸于5月26日壮烈殉国。一代名将,就此魂断异国他乡。
1942年4月中旬,英军7000多名官兵被日军两个联队包围于缅甸仁安羌地区,向中国远征军告急求援。4月17日,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命令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经两昼夜激战,歼敌1200多人,击溃日军主力,于4月19日成功救出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多名英军,百余辆汽车、千余马匹。这是中国远征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仁安羌一战,刘放吾团以少胜多,击退数倍于己之敌,救出九倍于己之友军,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及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光辉战例。
第一次入缅作战尽管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胜利,但由于应战仓促,指挥系统混乱,招致战局态势不断恶化。1942年5月初,日军侵占整个缅甸并侵入云南境内,截断了远征军的退路。加上气候炎热,疫病流行,远征军陷于绝境,遂分两路向印度和云南撤退。一路为第5军新38师及新5军军部、新22师,分别于5月及7月撤入印度。在撤退途中,部队穿越纵深达480公里的不毛之地野人山区。部队粮尽药绝,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另一路新5军第96师向滇西后撤,辗转行军于山高路险、毒蛇猛兽出没的野人山区。全师入缅时9000余人,仅撤回3000余人。出征时的10万中国远征军,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拼杀,有6万将士永远地长眠在异国他乡。这是抗战以来各次战役中死伤最多的一次。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中国请美国帮助在印度培训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30个师。1942年7月,中国向美英提出联合反攻缅甸方案。退到印度的中国远征军部队经过补充组成了中国驻印军,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在云南的远征军经过补充整训,先后有10个军和1万多名军官,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用上了美式装备。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经过1年多的战斗,取得多次胜利,并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发动反攻,经过8个月的浴血奋战,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滇西重镇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地,最终夺取了胜利。1945年1月,远征军在云南把日军赶出国门,与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甸、滇西的反攻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近30万名中国官兵,英勇顽强,舍身忘死,虽付出伤亡67000余人的巨大牺牲,但力克强敌,夺取了反攻战役的完全胜利。这不仅是抗战史上最早进行反攻作战的重要战役,是中美英三国军队唯一一次共同对日作战,而且是中国最早驱敌出境的胜利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国殇墓园,是“二战”时为光复腾冲而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九千烈士的灵魂栖息地,1945年6月建成。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国殇墓园自80年代修复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为海内外所共崇,前来拜谒凭吊者络绎不绝。
来 源:雪阳印记【腾冲音韵 】
作 者:周 雪 阳【雪阳印记】
纪念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云南腾冲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
滇缅抗战博物馆位于云南腾冲市区,是国内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段生馗是博物馆的创办人,他在2005年创办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这里曾是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馆内的大部分展品都是由段生馗自筹资金,从国内、印度、缅甸等地购买而来。
走进滇缅抗战博物馆,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展馆的正厅中,三面墙上,挂满了当时参与抗战的士兵的钢制头盔1300顶, 中央则是一座抗战军民的雕像。
参观的当日,正巧有曾经参与滇西抗战的老兵在现场,他站在展厅中央,为来此的游客讲诉着当年抗战的历史。抗战老兵姓卢,现年已经93岁了,不过依旧是身姿挺拔,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一副铁骨铮铮的军人风范。
整个博物馆分为五个部分: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博物馆内珍藏6000多件文物,1000多张照片,很多都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其中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照片、实物和说明,让人不禁伤感。
中国远征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又让人为之振奋。
通过这些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再现了60多年前滇缅抗战的历史。
滇缅抗战博物馆外则是国殇墓园。国殇墓园占地80余亩,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
走完整个滇西抗战博物馆和国殇墓园,会让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心情澎湃,感慨抗战期间的艰辛,以及抗战军民的英勇,同时对于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段历史不容忘却。
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门票包含在和顺古镇门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