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拜殿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和花卉等。垂脊上饰有小兽,檐下四周置五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但制作十分精巧。普柏、栏额上有透雕花草、绘画。山面有木制花板。

(2)、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建筑在一米高台基之上。殿前为宽敞的月台,月台前是台阶,台阶正中嵌放一快卧龙陛石。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两殿均保护完好。屋顶为前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脊饰完整。正脊上是琉璃烧制的花卉、二龙戏珠、人物、宝瓶、彩珠、象轮。两端置大吻。垂脊、戗脊上置琉璃狮、狗、小兽和武士等。大殿檐下一周是五踩重昂斗拱。普柏坊、栏额,雀替上有龙凤、花卉、镂空雕饰。

大成殿,梁架结构为前后双步梁对七架梁。前屋坡为两断式,这种构造加深了大殿的深度,扩大了空间,产生一种既雄伟而又多变的效果,在我省古建中实属罕见。四个翼角桃角高而大,系南方风格,中原地区较少见。大成殿的檐柱和金柱均为圆形木柱,纵横成行,排列规整。柱下为素面青石柱础。大殿东、西两山墙下部一米左右处使用木质腰骨,具有防潮防碱功效,凡木骨以上之砖大多完无剥蚀,而木骨以下砖多剥蚀严重。这种建筑风格给我们提供了防潮防碱的实物资料。

二殿还位于中国南北两大结构体系之分界线处,其架构造为南方穿斗式与北方抬梁式之结合体,对于研究我国古建筑史及南北建筑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建筑的木、石、琉璃雕刻及彩绘内容题材众多,形象塑造生动,技术精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欣赏价值。

信息来源:太康县政府办公室

大成至圣之万世师表,探访四大文庙之北京孔庙

中国有四大文庙(孔夫子庙

分别是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山东曲阜孔庙吉林文庙

北京安定门内有条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北京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

孔庙是祭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庙宇,源远流长。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成,初具规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扩建大成殿,孔庙始成今日的规模。整座孔庙分三进院落,占地约22000平方米,采用了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这里成为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宣扬教化,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成为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这组比故宫还年代久远的皇家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数百年的漫漫科举之路。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雅事。

今天老猪带大家实地探访四大文庙之北京孔庙。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北京孔庙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

主体建筑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

孔庙大成殿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先师门两侧连接庙宇的外围墙,犹如一座城门。进入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

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北京孔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它有碑林,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

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

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馆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珍贵的文物

触奸柏是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历史,至今繁枝盘错,挺拔苍翠。

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几年后又长出了一个树瘤,横看似一个龙爪抓住了一个人头。这人应为惊恐面部扭曲。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的感慨。

碧瓦红墙元代殿,皇家祭典鼓钟阗。

圣人邻里同光耀,太学监中尽集贤

岂止三千弟子院,分明万世国人椽。

先师仰止欣留照,何日再望风俗淳?

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欢迎关注,下一季 国子监。

上海文庙明年启动改扩建,文庙和周日旧书集市将暂停开放

上海文庙周日旧书集市。澎湃新闻记者 钱恋水 图

上海文庙周日旧书集市可能将于明年关闭的消息,最近成为旧书爱好者关注的话题。

12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随着上海文庙改扩建工程的启动,上海文庙周日旧书集市将于明年暂停开放。

文庙管理处表示,作为文庙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项目,上海文庙改扩建工程将于2020年正式启动,对文庙开展整体性修缮。由于此次工程施工范围大,可能影响到游客的正常游览,出于安全考虑,施工期间上海文庙将暂停对外开放,文庙周日旧书集市也将暂停开放,具体关闭时间将根据工程进度确定并及时公布。

周日旧书集市将来是否回归?文庙方面表示,文庙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结合文庙区域的文化业态需求,对文庙周日旧书集市进行整体考虑。一旦确定方案,将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

上海文庙售票处。澎湃新闻记者 钱恋水 图

上海文庙始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期间历经几次移址,1855年于现址重建,是典型庙学合一的“学庙”。1997年,上海文庙进行了首次改扩建,现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多年来,上海文庙以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和品牌效应,集儒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海派文化展示、名家名人荟萃于一体,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但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本体规制不够完善、内部场地功能受限等原因,制约了文庙的整体发展。

文庙管理处表示,此次文庙的改扩建工程旨在通过对文庙周边环境整治及文庙区域的整体改扩建,恢复完善原有文庙规制,以改善其内部环境品质,实现功能提升,并与周边的石库门民居连接呼应,从而打造形态、生态、神态、业态“四态合一”内外互动交融的文庙特色街区。通过提升“文庙”品牌,打造多元文化功能复合的经典文化国际交流地、民俗节庆文旅体验地、传统艺术名家荟萃地、海派文化时尚互动地,逐渐形成老城厢风貌区的历史文化高地和文化名片

上海文庙下半年改扩建

航拍上海文庙 坐落于老西门地区文庙路215号的上海文庙,今年下半年将启动改扩建工程。

3月6日,文庙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审批,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公示。据了解,本次改扩建总建筑面积为13162.14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和部分管理用房,新建致道书斋、观德堂、尊经阁、办公楼、游客服务休憩中心、茶亭复廊等,恢复文庙西庙轴、东学轴的传统规制布局。改扩建完工后,文庙原有的规制将得到恢复,并与周边的石库门民居连接呼应,打造内外交融的文庙特色街区。

上海文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学合一”古建筑群。此次文庙改扩建项目将秉持“祭祀孔子、儒学传承”理念,在恢复文庙传统规制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一处集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教育、对外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知识集散地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