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

潭柘寺

AAAA级旅游景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中文名:潭柘寺

位置:北京门头沟区

创建年代:西晋

总面积:121公顷

类型:佛教场所

开放时间:8:30-16:30

现任主持:释常道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

门票价格:55.00元

建议游玩时长:1天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

潭柘寺的前世今生

◇尹龙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康熙帝赐名“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如今的潭柘寺景区有上、下塔林,里面有历代高僧陵塔,曲径通幽,佛意盎然。

潭柘寺是佛教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历经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唐武则天时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大唐会昌间,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全国毁佛,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直到五代后唐时期,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幽州地区律宗大盛,禅宗发展缓慢。直到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当时还将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整修。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主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康熙御笔】

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元末顺帝对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曾请潭柘寺主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被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潭柘寺1400年的古银杏树

【潭柘寺二宝之一——大铜锅】

明代从太祖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当时的潭柘寺成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潭柘寺戒坛佛像】

【潭柘寺清嘉庆十八罗汉画像】

清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主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潭柘寺出土镀金佛像】

【潭柘山嘉福寺观音足迹】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后代雍正、乾隆亦赐银、匾、法琅等,如今在潭柘寺乾隆皇帝墨宝甚多。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文革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塔林圣境】

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在每年潭柘寺举办“浴佛法会”、“莲池大会”、“龙华圣会”等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涌入潭柘寺,成千上万,如风如云。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尹龙刚,蓝田县白鹿原人,热衷于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研究与实地探访工作。

制作:张弦

潭柘寺里你所不知道的神秘之“最”

1

具有专门讲授楞严经的法坛---楞严坛

楞严在,正法在;楞严兴,正法兴。楞严坛是专门弘扬楞严经和楞严咒以及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场所。楞严坛在广善戒坛南面,为重檐亭式八面圆殿木结构建筑,它的建筑形式十分独特,其下面是一个八棱形的汉白玉须弥座,其外沿用汉白玉石栏杆围护,直径47尺。台基上面是一座八面形的大殿,四面开门,其它四面为木质花棂窗。殿顶为双重檐,下层檐仍为八面形,飞檐翘角,殿角上安有琉璃吻兽,下挂风铃,上层檐为圆形,呈伞状,金色殿顶和重檐覆以黄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

殿顶为圆形攒尖顶,顶端为鎏金顶,楞严坛全高49尺。圆檐下竖悬《楞严坛》匾斗大方字。大殿外侧正面挂有清乾隆帝手书“寂照真如”的横匾。其余三面悬挂果亲王弘瞻所题的“金姿宝像”和“慈云普覆”,另一面悬挂的是显亲王衍璜所写的“月镜常圆”。

殿内有一座八方形的佛坛,为木架结构,高25尺,直径16尺,各侧都镶有玻璃窗面,正中供奉楞严佛。在佛前的供桌上摆放着两个瓷质花瓶,瓶内插有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留下的芭蕉扇各一把,均为长方形,古雅有致。除此之外还有用汉玉雕成的一支玉笛,以及孝圣皇后的御赐之物。在佛像后还有一面“庄严华光镜”。

佛龛两侧有果亲王弘瞻题写的楹联:“登自在天,金口圆音宣落落;入三摩地,玉豪光相显如如”。楞严坛由楞严胜会于雍正十三(1735)年创建,因年久失修于1971年将大殿拆除后仅存一座八角形的殿基,2013年重新复建。在北京地区大约有6300左右自然村庄8000多座寺庙,登记造册的也有4315座寺院,但是具有楞严坛的寺院仅此一家。

2

具有奇异的“凤戏龙”图案

清朝那位把持朝政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对潭柘寺情有独钟,除敬香拜佛外,她也想受人供奉,流芳百世。所以,她让奕䜣把“凤在上龙在下”的凤戏龙图案,嵌在了毗卢阁的屋脊背面。此图案不用说在别的寺院,就是在任何的地方(除清西陵慈禧墓)也是独一无二的。

3

具有万岁行宫和宫廷办公的朝房

建寺以来,历代的许多皇帝都来过潭柘寺,很多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为此,皇亲国戚非常重视它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拨专款进行整修和扩建,特别是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对潭柘寺更是情有独钟。清朝在寺院内建万岁行宫。万岁行宫在寺院东路,大雄宝殿东侧,分东、西两进院落,约1000余平方米。行宫院北房是青山居,供皇帝来寺进香时居住、用膳的地方。

行宫院东侧有5间配房,这里是御茶房,是专门为皇帝烧水沏茶和制作小食品的地方。按照大清律条,皇帝居住过的地方别人是不许住的,只能改作佛殿,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皇帝是潭柘寺最的大施主,也就是僧人们心目中的“财神”,因而僧人将原皇帝住过的地方改作了财神殿。行宫院南房是清康熙皇帝赐名的延清阁,延清阁是皇帝处理朝政和登高赏景的地方。除此之外,寺院还独有东、西朝房。在山门前左右各有五间平房三明两暗,硬山式,红墙灰瓦,明间前面出廊,称为“朝房”,是皇帝进香礼佛,避暑小住期间,随行的文武官员处理公务和等侯皇帝召见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平房称为“朝房”。

4

具有柘树千嶂的自然景观

柘树是潭柘寺赖以成名的宝贵树木。柘树又名黄桑、奴柘,为桑科小乔木,雌雄异株,夏季开花,果实似桑椹,红色,可以食用,其根、茎、皮、叶、果实均可入药。柘树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可制做高级家具。树枝有弹性,古人用以做弓背。叶可以养蚕,蚕丝特亮。

据说有一年僧录司举办全国的佛门大法会,潭柘寺的僧人穿着用柘蚕丝织成的面料,用柘木染色而制成的僧衣前去赴会,僧衣显得十分亮丽,与众不同,而得全国佛门仰慕之至。柘树在北方以及世界上特别稀有和珍贵。

5

具有雌前雄后,左雌右雄的表象

寺院开山祖师在建寺时,按照《易经》第“十一卦泰卦”的内容“三阴在前,三阳在后” 设计建设的。所以,寺院有三处雄雌异位的地方,一是山门前两个石狮子左雌右雄;二是寺内行宫院娘娘住在前殿,皇帝住在后宫的雌前雄后现象,恰与北京宫殿相左;三是嵌在毗卢阁的屋脊背面上的“龙下凤上的”奇异图案。这种显像在其它寺院是见不到的。

6

具有民间之冠的镀金剑光吻带

大雄宝殿房顶屋脊的两端,安放着一对巨大的琉璃鸱吻,为三样十一拼正吻,高2.9米,仅比故宫太和殿上的正吻小0.5米,这在北京的古建筑中是相当大的,为民间之冠。鸱吻海口大张,银牙凌翘,在其前后两侧各盘有一条“S”形的金龙,金龙为鲜亮的明黄色,镶嵌在橙黄色的琉璃大吻上十分醒目。

这对巨大的琉璃鸱吻是清代重修大殿时,仿照原来元代大吻的样式烧制的,立于1692年。在鸱吻的两侧,各系有一条金光闪闪的锁链,名叫“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的御赐之物。

7

具有与亲王等级的镇脊戗兽

北京的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脊顶上的戗兽数量为九个,“九”这个数字只有皇帝才可以用,而潭柘寺大雄宝殿上的戗兽为七个,只比天安门低了一个等级,与亲王等级相同。最前面的是“骑风仙人”,后面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

8

具有寓意百事如意的神树

“百事如意树”在毗卢阁前西侧。这是一棵柏树与一棵柿子树相伴共生,像一对情侣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人们取其谐音,“柏(百)柿(事)”因而称其为百事如意树。

据说摸了百事如意树,就可以在一年之内百事如意,特别是新婚夫妇,共同摸了百树如意树,就可以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9

具有皇家娱乐标志的流杯亭

在行宫院后的帝后宫院的中间就是著名的流杯亭,这座流杯亭名叫“猗玕亭”,“猗玕”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

北京的流杯亭共有六处七座,即故宫乾隆花园的楔赏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圆明圆的坐石临流亭和寄情咸畅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坟退潜别墅的流杯亭,再有就是潭柘寺的这座猗玕亭。这七座流杯亭中有四座建在皇家园林和皇家内院之中,两座建在亲王府邸,而这两位亲王也非普通亲王可比,恭亲王奕曾担任议政王,享受双王俸禄,权倾朝野,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炙手可热权势绝伦”的人物。

七王指醇亲王奕譞他是光绪帝的亲父,宣统皇帝的亲祖父。即使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宫院之中的,以此看来,流杯亭这种独特的建筑在当时皇家所独有的,此外任何人都是不准建造的。在北京众多的寺庙中,潭柘寺独享此荣,可见其地位之高。

10

具有神奇的天赐“石鱼

潭柘寺神“石鱼”的传说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龙王殿前檐下的左侧,挂有一条石鱼,长5尺,黑绿色,远看似铜,近看是石,这是一块含铜的石料雕制而成的,其声如金石,若敲击其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十分悦耳,犹如乐器。有人说这是在清代落入潭柘寺的一块含铜量很高的大块陨石。

这条石鱼广有神力,天下南七北六十三个省,哪个省发生了旱灾,只要敲击一下鱼身上相应的部位,那个地方就能够下雨;人的身上什么地方有了伤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的部位,伤病就可以痊愈。只要是善男信女的心地虔诚,就会百灵百验,因而信奉者极多,石鱼也就变成了神“石鱼”了。

创文章:任成壮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景区

国内求财求事业最灵的八大寺庙 潭柘寺 塔尔寺 灵顺寺 雍和宫 华藏寺 五爷庙 旅行大玩家

国内求财求事业最灵的八大寺庙 潭柘寺 塔尔寺 灵顺寺 雍和宫 华藏寺 五爷庙 旅行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