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

AAAA级旅游景区

安徽博物院位于省会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1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两馆每年还引进、举办多场展现境内外代表性历史文化风貌的精品临展,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场所,还在求索中形成现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特色:“画魂玉良”“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等9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实现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讲堂”“爱上博物馆”“安博之友”等各类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吸引观众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馆文化;互联网+时代,安徽博物院“两微一端一站”让人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和电脑,便可以浏览精彩展览和精美藏品……

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信息

门票价格:免费。门票领取方式:散客从售票处领取参观券,每日限制观众量3000人。团队预约参观须提前三天预约,网上预约时间为全天24小时,电话预约时间为每日09:00—16:30(闭馆日除外)。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地理位置

老馆: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新馆: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天鹅湖南500米)。

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

12月31日下午,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一楼报告厅召开。省文化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靖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安徽博物院全体职工及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参加会议。13位来自举办单位、社会各界和安徽博物院的代表被聘任为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王靖代表举办单位向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博物馆领域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顺利开展,这对于我省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全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共同谋划安徽博物院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要强化政治领导,确保政治方向;二要强化政策学习,明确职责使命;三要依法依规办事,切实履职尽责。希望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践中,安徽博物院理事会全体同仁联系实际,建言献计,大胆创新,不辱使命。

成立大会后,王靖主持召开安徽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安徽博物院章程》等有关文件。各位理事就下一步工作设想进行了交流发言。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END

中国著名博物馆之安徽博物院简介与珍贵藏品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英文名Anhui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古代陶瓷器、汉代画像石、宋元金银器、明清书画、文房四宝、徽州雕刻、契约文书、古籍善本、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琳琅满目的各类奇珍异宝大多藏于博物馆展柜中供游客观赏。

博物馆简史:

安徽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的安徽省博物馆,直到2010年12月28日才正式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建筑指南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参观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

周二至周日 (16:00停止入馆)

周一全天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温馨提示:拍照留念时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脚架。

部分珍贵藏品

潜山安徽龟化石,古新世晚期的古生物化石类文物,1971年发现于安徽省潜山县

蚕形玉饰,春秋时期玉器类文物,1955年5月出土于寿县城西蔡侯墓,长6.3厘米,宽2.2厘米。

兽首鼎,春秋时期文物,1974年出土于舒城县五里,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

斗彩缠枝莲纹双耳瓶,清朝时期文物,高31.4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2.5厘米。

“宜子孙”钟形金饰,东汉时期文物,1955年出土于合肥市西郊乌龟墩砖石墓,长2.3厘米,宽1.71厘米,厚0.55厘米,重1.8克。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代时期文物,高6厘米,直径14.5厘米。

葵花式金盏,南宋时期文物,1952年出土于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墓,高5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4.4厘米。

黑漆描金“福禄寿”神仙人物纹圆盘,清朝时期文物,口径13.3厘米,底径8.5厘米,高1.2厘米。

双龙玉玺墨,清朝时期文物,长宽各8.3厘米 厚1.8厘米。

狮子撑栱,清朝徽州雕刻类文物,雄狮滚绣球,寓意“好事在后头”,狮尾附蝙蝠,寓意“福到”。

穿越千年时光,解锁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小编前段时间去了趟西安

西安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

回来后,小编就去逛了逛安徽博物院

还找到了一些镇馆之宝!

脚下这座城市,我们看见它的现在,

亦需要知道它的过去。

千年沧桑一瞬间,那些过往历史

尽在这些神秘宝藏中。

请听这些宝藏娓娓道来~

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

小编这次去的安徽博物院新馆,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安徽博物馆是毛泽东主席唯一公开视察过的并就博物馆事业作出重要指示的博物馆,他指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此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视察,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小编去的时候,安徽省博物院门口有几颗银杏树,随便拍一张都很好看。因为银杏,才发觉原来秋天如此美丽。喜欢银杏的小伙伴可以去安徽博物院门前打卡哦~~

进安徽博物院要记得带身份证哦,很高兴的是进馆不需要费用,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拿票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吧~~

铸客大鼎1933年在寿县李三孤堆被盗掘出土,从此颠沛流离十六载,于1949年回到安徽,现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是用以烹煮肉类的器具,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商周尤其是西周时期,鼎一直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在古代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用鼎的多寡是地位高低的标志。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铸客大鼎,战国晚期楚国青铜饪食器物,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290厘米,重达400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鼎的千足足跟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体现了这件大鼎是安邦定国的重器。

图:安徽博物院官网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老馆,位于合肥市三孝口),仔细观摩铸客大鼎,风趣地说:“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牛啊!”

图:安徽博物院官网

2014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国家公祭鼎就是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

鄂君启金节长于1957年在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

鄂君启金节为楚怀王颁发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证。鄂是地名,启是鄂君之名,青铜质,表面有错金铭文,自铭金节。节表面有错金铭文,车节148字,舟节164字。其铭文内容涉及古地名、河流名、水路交通路线、关税以及禁运物资等众多方面。

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的“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为公元前322年。鄂君的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

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龙虎纹鼓座出土于安徽省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窑厂的一座春秋晚期墓。安徽舒城九里墩墓原有高大的封土堆,于1980年发掘,墓坑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此墓虽经两次盗掘,等出土各类器物183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造型精美、制作精细。龙虎纹鼓座是此墓葬青铜出土的重要青铜器。

这个鼓座摆放在墓坑的东南方,出土的时候,其上方残存有漆木的痕迹,距离鼓座约一米高,因破坏严重,所以看不出具体器型,推测可能是鼓座上方的鼓。

龙虎纹鼓座重约67公斤,残高约29厘米,底径约80厘米。鼓座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雄浑。器身满饰羽翅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从铭文看,此鼓座为钟离公自用之器。

建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祭祀、娱乐等场合,一般由鼓座、楹杆和形体硕大的鼓体三部分组成,楹杆上部还有旌旗或羽毛之类的装饰物,由两个鼓手相对敲击。

1955年,在安徽寿县县城西门内蔡昭侯墓中,出土了青铜器四百余件套,其中,有两件青铜鉴,一件藏于安徽博物院即吴王光鉴,另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内皆铸刻铭文五十二字,正是这段铭文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

吴王光,即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这件宝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

吴王光鉴出土时,鉴内配有圆形尊缶和匜形勺,三器使用时合为一体,称鉴缶。尊缶盛酒,匜形勺挹注,尊缶与鉴的间隙置冰用以冰酒。这就是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

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扣”。碗内掏膛干净,器壁较薄,厚约0.2厘米。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玛瑙性脆、质硬,可塑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毕竟要在这么硬的材质上掏出一个空间在古代是非常费事费力的,工艺要求很高。

而想要在这样的材质上,使金边牢牢附着,金边玛瑙碗显示出的技艺更让人惊叹不已——毕竟,历经800年的地下时光,这口沿的一圈金边,依然牢牢附着在玛瑙之上,毫无松动之意。

1994年,金边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金边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一致确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宝”。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温壶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组成。注子为小口,直颈,颈下肩上饰一周覆莲瓣纹,斜折肩,六棱形腹,前置上扬的细流,与壶口齐平。后置带式曲柄,高圈足。套盖,盖顶蹲一狮,昂首翘尾,富于装饰趣味。注子表面施青白釉,釉色光润明亮,有冰裂纹。

注碗为一朵仰开的莲花,共计七瓣,在相邻两个莲瓣接合处饰如意纹。碗下承以高圈足,圈足外装饰覆莲纹。温碗内底尚留有五个支钉痕,正好与注子底部的支烧痕吻合,说明执壶与温碗是成套烧制的。执壶坐于温碗中,肩以下均没于碗体之中,肩以上露出碗外,可以看到前翘的注嘴与后仰的高把手和直口及盖,以及突出盖上的蹲狮。器型稳重,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

注子表面所施影青釉,器型稳重,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影青釉又称“青白釉”,乍一看似乎是白色的,细看来却在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显得素雅异常,有一种恬静的美感。

张成是元代髹漆名家,浙江嘉兴人。《嘉兴府志》中记载“张成、杨茂嘉兴西塘杨汇人,剔红最为得名”,《格古要论》中也称“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但朱薄而不坚者多浮起,日本琉球国极爱此物”。

“张成造”漆盒的制作程序有制作木胎、刷漆灰、髹漆、置稿、剔刻、打磨推光等,其中髹漆是重要的一环,每层黑、朱漆带都要重复涂若干层才能达到一定的厚度,一道漆需阴干了之后经过打磨才能再漆,一般夏天每天可涂两层,冬天涂一层。“张成造”漆盒的漆层厚约一厘米,只这道工序便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漆盒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张成的剔红作品海内外均有收藏,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红栀子花盘、国家博物馆的曳杖观瀑图剔红盒,日本私人也有收藏。但他的剔犀器目前只有两件,除藏于安徽博物院的剔犀云纹漆盒外,故宫博物院还存有一件剔犀云纹盘,这两件器物的刀工、纹饰和漆色均比较一致。可见张成不仅剔红得名,剔犀技术也很精湛。

这件出自名家之手的漆盒虽然历经近七百年,但是现在依然呈现出精光内蕴、婉转灵动的艺术气息,令人惊叹,不愧是国之珍宝。

不过小编去的时候,安徽博物院展览的是复制品,并非真的“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点此查看安徽博物院更多精彩信息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个中精髓皆是博大精深。

作为民族的传承,各种文物自是必不可少的。

感觉现在去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少了,

大家更喜欢一些时尚新鲜的东西。

希望大家能常去博物馆逛逛,了解我们的历史。

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

安徽博物院参观指南

地址

老馆: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268号

新馆: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天鹅湖南500米)

电话:0551-63736658

免费开放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取票、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投诉电话

•参观预约、咨询投诉电话:

新馆0551-63736658

老馆0551-62820945

•讲解预约电话:0551-63736658

•“安徽好人馆”讲解预约电话:0551-62823465

新馆讲解服务

1)专职讲解员导览

免费讲解时间段(每周末,节假日另行通知)

收费讲解服务(中文讲解100元/小时,英文讲解200元/小时)

2)志愿讲解员导览

3)语音导览笔(租金30元/台,押金200元/台)

今日互动

这些国宝你都了解吗?

你的家乡有哪些宝物呢?

撰文 ✎ 小丸子

图片 ✎ 小丸子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需 要 转 载 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