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藏不住啦
脚下这座城市,
我们看见它的现在,
亦需要知道它的过去。
千年沧桑一瞬间,
请听安徽博物院的国家宝藏们娓娓道来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
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等,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
铸客大鼎
战国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形制雄伟,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颠沛流离十六载,于1949年回到安徽,现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
鼎的千足足跟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体现了这件大鼎是安邦定国的重器。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老馆,位于合肥市三孝口),仔细观摩铸客大鼎,风趣地说:“这个大鼎,可以煮一头牛啊!”
鄂君启金节
战国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节”,包括车节和舟节。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吴王光鉴
春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吴王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1955年,在安徽寿县县城西门内蔡昭侯墓中,出土了青铜器四百余件套,其中,有两件青铜鉴,一件藏于安徽博物院即吴王光鉴,另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内皆铸刻铭文五十二字,正是这段铭文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
吴王光,即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这件宝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它有着最古老冰箱之称。
青铜龙虎大建鼓座
春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80年9月,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一件青铜鼓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铸有铭文,约一百五十余字。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有铭建鼓座。
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从铭文字数来说,仅次于1959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鼓座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雄浑。器身满饰羽翅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从铭文看,此鼓座为钟离公自用之器。
青白釉注子温碗
宋代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温壶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组成。是宋瓷中之顶级精品,胎色白中微黄,釉色青白。注子小口,套盖,盖顶蹲一狮。
腹呈六曲长流,带式曲柄。仰莲式碗,也是八大镇馆之宝里面目前唯一上过邮票,1991年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第一枚就是该票。
南宋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扣”。历经800年的地下时光,这口沿的一圈金边,依然牢牢附着在玛瑙之上,毫无松动之意。
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宝”。
剔犀云纹漆盒
元代 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张成是元代髹漆名家,浙江嘉兴人。《嘉兴府志》中记载“张成、杨茂嘉兴西塘杨汇人,剔红最为得名”,《格古要论》中也称“元末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但朱薄而不坚者多浮起,日本琉球国极爱此物”。
元代漆器之中,成就最高的当属雕漆工艺品(也称“剔犀”)。它具有堆漆肥厚的特点,利用藏锋刀法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整体淳朴浑厚,细部又极为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张成造”剔犀漆盒就是元代雕漆工艺品中的代表作。这件漆盒虽然历经近七百年,但是现在依然呈现出精光内蕴、婉转灵动的艺术气息,令人惊叹。
Hash:46265cbd431b3595835d0fac05bc77d6686e38db
声明:此文由 印象安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