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国宝 |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楚国重器铸客大鼎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新馆

安徽博物院七大镇馆之宝

铸客大鼎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

出土时间:1933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

铸客大鼎,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体积在全国目前所有出土的铜鼎中是最大的,地位仅次于河南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铸客大鼎形制为圆形三足鼎,腹部微鼓,三只鼎足为兽蹄状,并装饰有浮雕旋涡纹。鼎颈的上侧附有双耳,耳的上部稍向外突出。鼎口平沿处刻有“铸客”开头的铭文12字,“铸客”是指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颇为雄伟,在造型设计上则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龙虎纹四环铜鼓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残高29厘米,直径80厘米

出土时间:1980年

出土地点: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

龙虎纹四环铜鼓座出土于安徽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窑厂的一座春秋晚期墓。此墓曾被两次盗掘,仍出土各类器物183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造型精美、制作精细。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是此墓葬出土的重要青铜器。

这件铜鼓座造型奇特、气势雄浑,器形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猛虎与游龙,形象逼真,外壁饰有四个衔环辅首,器身布满羽翅纹。沿圈外侧的上下各有一周铭文,从铭文看,此鼓座为建鼓鼓座,是钟离公自用之器。古代建鼓功能多元化,既可用作宴乐礼仪场合的乐鼓,也可用作战场上指挥信号的战鼓。

吴王光鉴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通高37.7厘米,口径60厘米

出土时间:1955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蔡侯墓

吴王光鉴,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此鉴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蔡侯墓共出土两件青铜鉴,一件藏于安徽博物院,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徽博物院这件吴王光鉴为圆腹、平底,颈腹部对置兽耳衔环,造型古朴简洁,器表满饰蟠虺纹,纹样精美大方。器腹内壁有铭文52字,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吴王光鉴出土时,里面还放置一个铜尊缶,组成鉴缶。鉴缶是楚国特有的青铜礼器组合,尊缶内盛酒,鉴内夏天可盛放冰块,冬天或可盛放热水,起到冰酒或温酒的作用。

鄂君启金节

所处时代:战国

器物规格:长31厘米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安徽寿县邱家花园

鄂君启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即公元前322年。节文对鄂君启的商队出行规模、航行线路都有明确规定,“舟节”规定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长江、湘江等。“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河南南部和安徽、湖北等地。作为商贸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凭证,鄂君启金节为研究先秦符节制度、交通、税收以及楚国的封君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扣玛瑙

所处年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5.9厘米 口径13.2厘米 底径7.5厘米

出土时间:1972年

出土地点:安徽来安县相官公社

金扣玛瑙碗,1972年出土于安徽来安县相官公社,器物完好无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产品。1994年,金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珍宝。

金扣玛瑙碗为圆形大敞口,形体规整,曲线流畅。器壁厚度仅0.2厘米,整体呈半透明状,将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光泽展现得淋漓尽致。碗的口沿处镶嵌了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与玛瑙晶莹的光泽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更显富丽典雅。在瓷器、玉器口沿上镶金施彩是宋代颇为流行的工艺技术,目的是修饰器物烧造中出现的芒口(一种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的缺陷),同时彰显富贵,以求锦上添花之效。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

所处时代:北宋

器物规格:高27厘米,壶底径8.5厘米,壶口径3.5厘米,温碗底径8.5厘米,口径17.1厘米

出土时间:1963年

出土地点:安徽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1963年于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注子注碗是流行于五代至宋代的温酒器具,将盛酒的注子放入装着热水的注碗内,起到温酒的作用。此器出土于北宋纪年墓中,故历史价值很高,同时又因釉色晶莹、造型典雅,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器型稳重,构图却富于变化,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注子通体作六瓣瓜菱形,直颈小口,口上套盖,盖顶蹲一狮,昂首翘尾,活灵活现。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莲瓣自下向上合成深服大碗,高圈足,圈足外装饰尖叶形花蒂,整体造型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仰莲,轻盈俏丽。该器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细看来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更显素雅,有一种恬静之美。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所处时代:元

器物规格:通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是元代著名雕漆艺人张成的作品。“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

这件漆盒虽然历经近七百年,依然呈现出精光内蕴、婉转流动之感,令人惊叹。其通体髹漆肥厚,黝黑发亮,大气华美。盒盖和盒底分别雕刻有三组如意云纹,刀口深峻,磨工圆润,光泽可鉴,斜面显露的红黑线条流动婉转,富有生意。张成的剔红作品海内外均有收藏,剔犀器目前却仅有两件,故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珍贵异常。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Hash:a7764a2ebe1ce0427cb96f92104d2f3138428285

声明:此文由 金陵古韵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