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是明代的全-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西安

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西安钟楼

建筑特色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钟楼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7、8、601、611、618路等公交车钟楼站下车;

或乘坐3、6路等公交在“鼓楼”站下车;

或乘坐地铁2号线在“钟楼”站下车

门票

35元/人(钟楼);

50元/人(钟楼、鼓楼联票);

旺季钟楼敲钟10元3次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为8:00-22: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为8:00-17:30

景点位置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大街

到西安钟楼玩吃货们回民街千万别错过哟

回民街你去了么?一般去西安旅游的人都喜欢问这个问题,足以见得西安回民街的影响力之大,尤其对一些吃货们来讲。

回民街的夜晚

西安回民街的历史其实并不算久远,从资料看,也就是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改善回民街区的生活,西安市政府于1991年就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协议,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就位居其中。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给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如果登上鼓楼,向北望,长长的街道九曲十八拐,可够你逛的了。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街道,四通八达西大街、庙后街,邻着都城隍庙,挨着鼓楼,凝望着钟楼地理位置美的太太。 回民街里面名店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名优特产驰誉全国,铁志坚腊牛羊肉、老乌家羊肉泡馍、军军绿豆糕贾三灌汤包子等绝味美食甲天下。据统计这里有108家粮行,宰牛、宰鸭的摊位也不少,一年四季天天象赶集,热闹非凡。

鼓楼回民街放游综合体

低矮的民居屋顶,蜘蛛网般的电线,纵横交错,与现代科技文明亲密接触,年代久远的屋顶生长着杂草和青苔,传递着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磁场气息,让人声鼎沸的声音有所宁静。 这里清真小吃羊肉泡馍是主打,当然,也集中了西北五省的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岐山面饺子宴西安镜糕金线油塔酸梅汤等。 回民街老字号就是牛, 过年前这几天,铁志明(卖牛羊肉)真是火爆的不得了,天天门前排长队。 全国各地其它各类名小吃,如南方一些小吃品类也有引进。烤肉串涮牛肚中、冒菜的香味在昏黄的街灯下弥漫着整条街。人群熙熙攘攘,边吃边逛,讨价还价。累了,很轻松地就到了鼓楼广场,找条座椅歇歇脚,欣赏钟楼边的车水马龙和开元盛景,仰头看数十米长的风筝在城市的高楼顶上飞翔,人在收获热闹充盈的同时,心儿也得到了自由和放松。

钟楼夜色

回民街之所以有名气,笔者认为一是因为它离西安钟楼、鼓楼特别近,二是回民街有北院门、大学习巷、清真寺等历史建筑,拥有浓厚的古韵遗风。西安钟楼、鼓楼的名气自不待言,因此,近在咫尺,给回民街算是锦上添花了。

北院门牌坊

北院门:北院门原为唐皇城一部分,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为明清建筑风格。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部衙门,而位于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被称为"北院",这里也是慈禧与光绪于1900年避难于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均设在辖境。

大学习巷

回坊风情街:在鼓楼的边上,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长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历史街区内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异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觉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穆斯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商业网点,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餐饮店和回民小吃店扑面而来。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小学习巷:十字路口往西就是庙后街,走不远往南是大学习巷。大学习巷看起来街面宽阔,小学习巷巷子窄。街的历史也已经很久了,据说,原来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聚居在这里,不断地繁衍生息,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形,在汉人占主流的社会中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血液中还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贵族的遗传因子。这里今天已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是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地之一,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仁寺等众多文化遗迹给这一街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与历史色彩。街区内有众多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的街道,里面有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清真寺

清真寺

为什么称学习巷,一种说法则认为,古时伊斯兰教徒大多通过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黄河以西地方来到西安,所以将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河西巷,后改称学习巷;另一种传说称唐代西域回纥族的军队,曾经帮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过“安史之乱”,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 年),郭子仪从泾川回长安,当时随他返回的有回纥领袖及将将领军官数百人,就住在现在西大街城隍庙附近,学习唐王朝的法令、制度和汉民族的礼议习俗。因此后来把这个地方称作 “学习巷,大小事因巷子长短而区别的。再一种说法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这一带名新兴坝, 明天启年间大学习巷名子午巷,清康熙年间分别改名大河西(和西)巷,咸丰年间又由河西巷雅化为大小学习巷。第三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一些。

西北人是多么爱吃辣子,瞧这辣椒坊,一片红红火火的辣

小鬼当家这是:西北的馕

大学习巷清真大寺:与大清真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巧夺天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交通提醒:

乘坐4、7、8、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区间、K630、K706、游8(610)路公交在"钟楼"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