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连载(三十七)浙江徐侨:以实心行实政 以清简传家风

浙江义乌徐侨:以实心行实政 以清简传家风

徐侨

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县靖安里龙陂(今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王宅片)人,南宋名臣、理学家。

徐侨少时聪敏好学,弱冠入太学,师从吕祖谦门人叶邽。淳熙十四年(1187年)登进士,历任信州上饶主簿、绍兴府司法参军、秘书省正字、安庆知府、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等职。后辞官回乡创办“东岩书舍”,潜研理学,教书育人,十多年间孜孜矻矻为学,讲学授徒,享誉东南。绍定六年(1233年)应召再起,任国史院编修、经筵侍讲、国子监祭酒诸职。嘉熙元年(1237年)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十一月病逝家中,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文清。《宋史》评价:“若其守官居家,清贫刻厉之操,人所难能也。”

《徐氏家范》

徐侨在世时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立下严格的家规--《徐氏家范》,涵盖了孝义、礼仪、修身、处事、兴教、耕读、诚信、清廉、婚丧、嫁娶、治家、报国等。明嘉靖年间后人徐兴又精选《郑氏家规》收入其中。千百年来,徐侨精忠报国、廉洁自律、嫉恶如仇、勤政爱民的精神品质,以及他流传于世的《徐氏家范》,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

讲经论学 真践实履

公元1219年,徐侨因耿直敢言得罪奸臣,遭劾归乡,创办东岩书舍,聚徒讲学,传播理学文化

徐侨早年从学于吕祖谦门人叶邽,后又登朱熹之门,当时的“东南三贤”,他兼承其二,涵养久长,形成了其重“践履”的思想。向内“修身克己”,化为人格品行,向外“入世济时”,在政治与生活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嗟嗟我辈人,志不在名利。所趋必踏正,所论必根义。” 徐侨认为,“理义悦我心,名利害乎道”,他以对儒家义理的切实遵行,抵制了名利妄欲。

徐侨一生忧国忧民,内心也有建功立业的欲望。“安得人仁公且刚,一扫虿螫完民疮”,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欲施展所学、有补于时世之心。

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孙敏强:

《宋史·徐侨传》评说徐侨之学“以真践实履为尚”, 正是求真务实的文化性格,使徐侨为学持论呈现兼收并蓄的气象,成为推动南宋浙江理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家。

十余年间,徐侨教授了大批生徒,不少人后来成为杰出的官员、学者,如朱元龙、康植、王世杰等,皆操行清正,卓有成就,一时享誉东南。

浙江省义乌市市志办主编 吴潮海:

他的精神,对义乌乃至周边的影响十分深远。从宋代的朱元龙、康植等,到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再到明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数百年间流风余脉不绝,受其影响的学者、文人、清官数量众多。

守官居家 清贫刻厉

徐侨为官期间吏畏民怀、清廉刚正,非规定的俸禄不受,别人馈送皆谢而拒收。解印归里后,朝中参政知事葛洪、丞相乔行简都主动为他请求祠禄(离休俸禄),徐侨坚辞不受,甘于清贫,晚年又一再坚辞祠禄。在家乡他兴修水利桥梁,古月桥、回龙桥、龙马二堰的故事至今留传民间。

徐侨有《即事》诗一首,表其心迹:“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宾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澹然心地夷。”《宋史》赞曰:“若其守官居家,清贫刻厉之操,人所难能也。”南宋后期理学家真德秀也以徐侨自勉:“居贫未若义乌之安。”

公元1237年,徐侨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十一月病逝于家,享年78岁。朝廷评价其“资禀清劲,气节委特”,谥号“文清”。

家规流传 德被后世

徐侨在世时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立下严格的家规——《徐氏家范》,涵盖了孝义、礼仪、修身、处事、治家等方方面面,堪称修身处世典范。可以说,《徐氏家范》既是他个人修为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家族后人的殷切希望。

治家如治国。徐侨在家范中首先就要求家长要公正无私,“为家长者,必秉公执直、谨守礼法以御族众,一言不可妄发,一事不可妄为,至于剖决是非、分其曲直,务宜和解,毋得徇私偏见以至与讼”。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过勇:

徐侨“君心正则朝廷正,以至百官万民莫敢不正”,讲的就是作为领导者,必须要带头约束自己,然后可以对下属形成一种感召力。通过这种感召力的放大,产生对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带动,使见贤思齐成为风气。

在《徐氏家范》中,特别注重勤俭节约,如第三条“通族庆吊之礼,悉遵文公家礼而行,须称家之有无,禁止奢华,裁减滥费”。

敬宗守孝,是家范的必备内容。家范第八条写道,“父母舅姑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亲侧,寝不解衣,色不满容,专以迎医检方、汤药先尝为务,疾愈方可理家务”。

“为子弟者,不可以富贵势利,加于父兄宗族及乡党。”这一条,就是要求家族人员不管走得多远、成就有多大,都要不忘初心,和睦亲族乡亲。

历史的车轮,可以湮灭物质的痕迹,但是思想的光芒总是能够透过历史的迷雾,照耀着人们前进的行程。直到今天,徐侨的后人依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良好的家风。

徐侨后裔、义乌市桥西村党支部书记 徐福星:

先人徐侨是我们徐氏后人的骄傲,我们要在村庄建设治理中,把他的家规家训传承好,发扬好。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义乌设立了徐侨纪念馆,创作了廉政婺剧《徐文清公》,将徐侨的廉政思想和生平事迹全面展示,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感受徐侨清白为人的崇高品格。

在义乌这片土地上,像骆宾王、宗泽、徐侨、陈望道等忠直刚毅、风骨凛凛的往哲先贤,他们的风怀,他们的浩气,从古到今,延绵不绝,为后世敬仰和铭记,并将继续激励着后人,谱写出崭新篇章。

●《徐氏家范》摘编

秉公持和

为家长者,必秉公执直、谨守礼法以御①族众,一言不可妄发,一事不可妄为,至于剖决②是非、分其曲直,务宜和解,毋得徇私偏见以至与讼。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御:治理,管理。

②剖决:分析、解决。

【译文】

当家长的,一定要秉公做事、遵守礼法来管理家族众人,话不可以随便乱说,事不可以随便乱做,对于需要分析判断裁决是非曲直的事情,一定要注意调和解决,不能徇私带偏见以至于闹出官司。

敬宗睦族

祠堂以奉先世神主、春祀秋尝①,所以报本也,为子孙者当知自一本而分,尊祖敬宗不忘先德,则后日子孙亦尊敬尔辈为祖宗矣,勉之思之。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春祀秋尝:春季的祭祀叫祀,秋季的祭祀叫尝。

【译文】

祠堂里供奉祖先魂灵、春秋祭祀,这是报答祖宗的做法。作为子孙应当知道自己是哪一个祖先的后代(明白自己从何而来),要尊敬祖先,不忘先人德行,那么以后子孙也会把你们当祖先来尊崇敬重,(所以)要好好勉励、好好思考。

为子弟者,不可以①富贵势利,加于父兄宗族及乡党②。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以:用,拿,凭借。

②乡党:同乡之人。

【译文】

做子弟的,不可以凭借富贵权势,凌驾于父兄宗族及同乡之上。

孝亲悌长

父母舅姑①有疾,子妇无故不离亲侧,寝不解衣,色不满容②,专以迎医检方、汤药先尝为务,疾愈方可理家务。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舅姑:指公婆,丈夫的父母。

②色不满容:自己脸上没有欢喜,只有忧愁,但是在父母面前又不可以过于表现出来,免得父母担忧。

【译文】

父母公婆生病了,儿子媳妇无故不能离开亲人旁边,睡觉不脱衣服(随时准备起床伺候),表情要恰当(既不要喜笑颜开也不要愁容满面),专心做好请医生检查诊断开药方、熬好药先尝尝等事情,等他们病好了才可以处理其他家务。

子孙当恂恂①孝友,见兄长坐必以起,行必以序,应对必以名,毋以尔我,进退言动,务在循理。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译文】

子孙应当恭顺孝敬友爱,见到兄长来了,坐着的要起立,举止要得体有序,应答一定要报自己的名字,不要用“你我”,言行举止都必须遵循理数。

守礼务俭

通族庆吊之礼,悉遵《文公家礼》而行,须称①家之有无,禁止奢华,裁减滥费。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称:相当,符合

【译文】

整个家族的红白喜事,全部按照朱熹的《文公家礼》来办,必须合乎自家的经济状况,禁止奢侈、铺张浪费。

凡宴会,不许沉酣杯酌、喧哗鼓舞以谑①宾客、以慢②尊长,不当强人以酒,亦不得引进娼优取乐以失礼统,违者家长面叱之。

——摘自《徐氏家范》

【注释】

①谑:戏谑,开玩笑。

②慢:怠慢,没礼貌。

【译文】

凡是宴请聚会,不许酗酒,或以喧哗嬉闹的方式戏谑宾客、怠慢长辈,不应当强迫别人喝酒,也不能叫歌妓来取乐从而失掉礼节和体统,违背的人家长要当面呵斥教训。

九江市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参观中华贤母园家风家训馆 家风家训

九江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参观中华贤母园家风家训馆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中华优秀文化家庭美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广大家庭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助力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深入贯彻落实九江市教育系统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和问题整改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廉洁从教意识,切实提高党风廉政教育实效性。

12月7日,九江市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中华贤母园家风家训馆,据了解,家风家训馆是以陶母、陶侃、陶渊明及陶氏家族为主题,以家风家训为主线,运用图文、影片、雕塑等形式体现优良家风家规的教化作用,形成“地方特色—家训家规—贤母文化—廉政教育”四位一体的特色展览。

大家首先观看了家规家训宣传片,详细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规精髓和中华千年以来贤母教子、风范传世的家训故事,深刻感悟了中华传统“贤”“廉”文化内涵。

陶氏一族在繁衍生息中一直注重教育子孙,培育优良门风。陶氏家训的特色在于,以“贤”和“廉”为精髓,把陶母、陶侃、陶渊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规家训的具体内容。“古有陶母湛氏“封坛退鲊”,教子谨小慎微,养成廉洁操守;陶侃言传身教,“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教人珍惜光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这些家训让每位参观者心灵接受了一次质的洗礼和深刻地教化,大家一致认为,在家庭里,要上行下效,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做好榜样;在工作中,做到待人诚恳,办事公道,廉洁清正。

支部书记刘纪萍要求党员老师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促进了全校党员老师深刻剖析反思,认真对照检查,严格正风肃纪、筑牢思想防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广德名臣张光藻的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张光藻(1815-1891),字翰泉,直隶广德州(今安徽广德市)城东人。清咸丰年六年(1856年)进士,历任河北曲周望都、寂县、邢台等知县,正定府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任天津知府。

张光藻在内忧外患之际出任直隶天津知府,深感治理之艰难,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决维护津民利益,敢于据理力争,秉公办事。因在反对外辱的“天津教案”后,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发配到黑龙江,两年后获释归里。他以诗抒怀,写诗三百余首,归里后,辑成《北戍草》和《龙江纪事》上下两卷。他说:“是非曲直,藻不能辩,天下后世必有代为之辩者。”

张光藻为官爱民如子,清廉自守,刚直不阿。“关津幸有知名吏,单骑先来道左迎。”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臣被老百姓崇戴,与其良好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

【诚实守信】

张光藻祖父张永祚,字丙南,监生。以孙贵赠通奉大夫、直隶天津府知府,加四级。

其先祖为徽州歙县漳潭人,经商迁至广德,永祚虽然家庭贫困,为人却忠厚诚实,以为他人抄写、算账糊口。

永祚的妻子善于种菜,并以菜换米,后来有点积蓄就在城北以贩卖菜、稻谷等农产品为生。虽是小生意,她却童叟无欺,非常守信用。有时储存百余担稻谷,有商贩先付货款买,约半个月后来取谷,岂料市场价大跌,商贩后悔想反悔,她的几个儿子都不同意。永祚却守信用,按市场价退给商贩的钱。可是,有时遇到商贩买稻谷给了预付款,等到期来取货时,谷价有大涨翻倍,张家还是按原价给商贩稻谷。其子们闷闷不乐,永祚就说:“你们如果待人忠厚,天终降福。”

由于张永祚一家做人厚道,西边邻居董我滨看在眼里,非常感动,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张永祚的小儿子,即张光藻的父亲,所以张光藻的母亲是董氏。

朴诚仁厚,处境困,初为人佣书算。其妻治圃,植蔬果易米以佐养食,稍有赀列肆,城北凡交易无老幼皆取,其一言为信,诸子或有欺,必斥之。尝储穀百石,有贩者按市价入钱,约旬日取穀,无何穀价落,欲中悔,诸子弗许,永祚竟还其直。已而穀贵,利倍前,永祚训其子曰:“汝曹能忠厚让人,天终福汝也!” 西邻董我滨谓张某善人,以孙女字其幼子,永祚孙张光藻董出也。 【乐善好施】

张光藻父亲张桐,字凤侣,监生,永祚子,卒年五十六岁,以子贵赠直隶天津府知府,加四级。张桐父亲死后,在守墓期间,兄长们分家产,他分的财产最少却不挣,常念自己年幼时家贫,等长大了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孝奉父母,而悲痛流涕,以读思亲之诗《蓼莪》[1]。

其生性好急人所难。曾经贩染料到高淳,遇到一赵姓男子,家里贫穷,要账的都来到赵家,赵某无奈,打算卖掉自己的妻子还账,张桐竭力反对,当众撕毁,卖妻契,讨债者都感动惭愧而去;本村侯某,迫于无力交税,打算让妻子改嫁,张桐得知后予以阻劝,并代替侯某缴纳所欠税款,看到侯某家境十分困窘,省怜悯之心,每月给米周济他。张桐世代不吃牛肉,见到杀牛时,常卖下牛不让杀,并劝宰牛的人改行业。

父亲张桐,字凤侣,监生,永祚子。亲没尝庐墓与诸兄析产,独少无难色。幼家贫,及长,以养亲不怠为恨,每忌辰辄流涕,读《蓼莪》(见《诗经·小雅·蓼莪》)之诗。 好济人急难,尝贩靛至高淳,有赵某公家贫窘甚,索逋盈室,谋鬻妻偿,桐力阻之,对众毁其券,皆感愧去;里人侯某迫于催科,将改適其妻,桐又阻之,代偿逋赋,怜侯贫,月给以米。家世皆食牛肉,见有宰牛者赎以钱,劝改业。

张桐教子有方,常常说:“我现在尽量都攒一些钱,等我儿子当官时,可以拿自己的积蓄用于公益事业,不能拿俸禄中饱私囊。”担心儿子因太刚直招来横祸,就常常以《论语》中的孔子的话作家训:“攻其恶,毋攻人之恶。”并列举历代大德之人的事迹来诫勉儿子。

教其子读书甚切,尝言:“吾欲积余赀,使吾子他日居官,以私财济公,勿取官钱肥己目。”虑其子刚直贾祸,每以《论语》“攻其恶,毋攻人之恶”[2]为训,历举古人盛徳事,戒勉之,卒年五十六。 【积善余庆

光藻外曾祖父董我滨,字岐山,广德州城人,终年七十四岁。年少家贫穷,父母去世时,弟弟、妹妹们都还年幼,待他们长大成人后,作为长子的董我滨,倾心倾力地为他们完成了结婚出嫁的终身大事;家族上要建宗祠、修家谱、置祀田他都捐资置产;母亲娘家贫穷,红白喜事等大小事,他都当自己的事情来办理;周济乡邻,乐善好施;治家严谨,交友谨慎;见识卓远,善解人意。见邻居张永祚是个有品德的人,董我滨就把自己的孙女(张光藻的母亲)许配给张永祚的小儿子,即张光藻的父亲张桐。为什么能看中张家?他说:“选好亲家,要看他是否有德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钱!”董我滨有四个儿子、五个孙子、十八个曾孙,都因积善而得福贵,所以《周易·坤》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3]

董我滨,字岐山,居州城。少贫,中年以勤俭起家,亲没,弟、妹尚幼,及长,为毕婚嫁,皆曲体亲心,心善视之;捐赀创建宗祠、修谱牒、祀田,有赀于人者,出己赀赎归,并增赀置祭产;母党贫乏,婚、嫁、伤、葬皆视己事;周恤乡邻,饥施食,寒施衣,无殓者施以棺。 治家严肃,择友而交,尤具卓识,善知人。东邻某贫,而好善,以孙女字其幼子,曰:“择配以德,不以赀也!” 卒年七十。四子、五孙、曾孙数十八,咸以“积善余庆”,云。 【相关人物】

我滨子、光藻外祖父董劝,监生,以外孙张光藻贵,貤赠朝议大夫、知府、用先换顶戴邢台县知县。

【注解】

[1]《蓼莪》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原文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2]“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语出《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多做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不就是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3]“积善余庆”语出《周易·坤》,原文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积德行善之家,则恩泽及于子孙;反之,作恶之家,必祸及子孙。

图文编辑:徐厚冰

家风家训自由行旅游攻略

  • 家风家训连载(三十七)浙江徐侨:以实心行实政 以清简传家风

    浙江义乌徐侨:以实心行实政以清简传家风徐侨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县靖安里龙陂(今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王宅片)人,南宋名臣、理学家。徐侨少时聪敏好学,弱冠入太学,师从吕祖谦门人叶邽。淳熙十四年(1187年)登进士,历任信州上饶主簿、绍兴府司法参军、秘书省正字、安庆知府、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等职。后辞官回乡创办“东岩书舍”,潜研理学,教书育人,十多年间孜孜矻矻

    2022-03-14
    240 31
  • 九江市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参观中华贤母园家风家训馆

    九江市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参观中华贤母园家风家训馆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中华优秀文化和家庭美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广大家庭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助力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深入贯彻落实九江市教育系统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和问题整改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廉洁从教意识,切实提高党风廉政教育实效性。12月7日,九江市柴桑区

    2022-03-14
    1709 81
  • 广德名臣张光藻的家风家训

    张光藻(1815-1891),字翰泉,直隶广德州(今安徽广德市)城东人。清咸丰年六年(1856年)进士,历任河北曲周、望都、寂县、邢台等知县,正定府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任天津知府。张光藻在内忧外患之际出任直隶天津知府,深感治理之艰难,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决维护津民利益,敢于据理力争,秉公办事。因在反对外辱的“天津教案”后,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发配到黑龙江,两年后获释归里。他以诗抒怀,

    2022-03-12
    1245 56
  • 好家风是最珍贵的家产——霞浦传承不息的王伯大家风家训

    初秋,在霞浦县牙城镇,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王伯大的宗祠建成的镇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里,改造提升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着,以让更多人在此接受廉政及王伯大“四留”家风教育,让好家风走入寻常百姓家。王伯大,霞浦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字幼学,号留耕道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生于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葬于今霞浦县牙城镇雉溪村。南宋为官34载,王伯大清廉忠直,素以直谏闻名,是闽东历


    2022-03-04
    104 74
  • 2019年张家祠堂拜祖典礼暨巩义市回郭镇首个家风家训展示馆建成

    10月7日,2019己亥年重阳节张家祠堂修缮竣工典礼暨家风家训展示馆授牌仪式在巩义市回郭镇清西村剧场隆重举行。天高气爽吉祥日,锣鼓齐呜彩旗飘。宗亲齐聚祭先祖,优良传统世代传。2016年春,在张家祠堂理事会倡导和组织下,宗亲自筹资金近40万元,历时四年修缮祠堂,今天终于修缮落成,内设书画艺术展室、农耕文化展室、家风家训展示馆等。张家祠堂坐落于回郭镇清西村,据文物部门

    2022-02-19
    276 22
  • 关注 | 张氏宗祠:传承百年的家风家训

    作为族人祭祀的场所,祠堂,体现了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一般而言,一个村子都聚居着一个主要姓氏和其他相关的家族,他们多供奉共同的祖先,拜祭一个祠堂。在五星乡三堰村8组就坐落着一个张氏祠堂,据张家后人说,张家祖先原为广东人,搬迁至此后修建了这座祠堂,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荣耀与传统,做人的道理、持家的传统,在古祠堂里,以

    2022-02-06
    1919 17
  • 这一陈氏家族四代培养出五位“大牛”,什么样的家风家训创造出这一教育奇迹?(每位爸妈必看)

    义宁陈氏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显第世家颇多,然彪炳《辞海》为名人世家者,仅江西修水(古称义宁)陈宝箴一族。国学大师吴宓曾撰文称赞义宁陈氏:“一家三世,为中国近世模范人家……父子秉清纯之门风,学问识解,惟取其上,所谓文化贵族。”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同光体诗代表人物陈三立、画家陈衡恪、史学大师陈寅恪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这五个人,就是著名的“陈门五杰”。义宁陈氏四代五杰的百年传

    2022-02-06
    383 85
  • 家风家训乡贤文化资料(一)

    黄氏家训(新编)一、敦孝悌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二、睦宗族宗族本同根源,凡吾族人,皆当重视同宗情谊。三、和乡邻对乡邻应守望相助,亲善和睦,如同一家。四、明礼让礼让为处事之道,为人应礼让谦让谦虚,诚实待人。五、务本业业精于勤,对自身应做工作,切实认真,力求进展。六、端人品存心仁义,注重礼节,名顾其实,做儿孙好榜样

    2022-01-16
    1778 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