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最好是古风的,古色古
古色古香的沙面是广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家5A级景区,及最有魅力的历史建筑群沿江西路一带。
欧陆风情的沙面建筑群因由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岛内的面积不大,只有0.3平方公里。
早在宋、元、明、清时期,沙面已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地,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使得它成为独立于广州城的租界。
1859年,英、法国两国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英国官方人物柏克,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在沙面北面,用人工挖一条宽40米,长1200多米的小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
那时的岛内与对面陆地相通只依赖这座桥,英、法规定,中国的船只不能停靠在河涌中。
内约可以容纳200人的教堂,歌德式建筑一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原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
红砖结构的建筑,由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
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沙面上的建筑,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充满异国情调。
还是新人拍摄婚纱的圣地,常常见到一对对幸福的新人在记录甜蜜的时刻。
广州最具魅力的历史建筑群从沿江中路天字码头至沿江西(人民桥)这段3000米长的珠江堤岸,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天字码头、海珠广场、中央银行旧址、五仙门发电厂旧址、爱群大夏、南方大夏……
天字码头是广州东堤有座气派非凡的码头,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清朝中叶曾被指定为官方码头,但凡官员从水路到广州或离开广州,都在此上落。码头前面有接官亭,作为迎来送往官员之用。是目前广州使用历史最久的码头。广州从明代起就有码头兴建,到了今天,很多古码头已不复存在,惟独这200多年前的古码头仍屹立在珠江河畔。五仙门电厂,是广州最早的电厂,所谓的“德国电厂”。在海珠广场西侧,大楼外观保存完整,遍布各式酒吧。1900年,英商旗昌洋行开办粤垣电灯公司,在海珠广场西侧长堤路的五仙门投办了广州使用时间最长的电厂——五仙门电厂(早年也叫电灯机器总厂)。
爱群大厦又名爱群大酒店,是同盟会会员陈卓平先生集华侨资本创办的,大厦建于1934年初,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又是一座典型的骑楼建筑。
大夏的建筑师为了寓意“爱群诸公”努力向上的创业精神,在建筑立面上特别强调挺拔的艺术效果。既借鉴美国创摩天大厦新风格的纽约伍尔沃期大厦(WoolworthBuilding)的设计手法,又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渗入岭南建筑风格。
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它就是沿江西路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南方大厦),现在叫南方大厦国际电子数码城。 这幢192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同时期的它,比天津最高楼劝业场早6年,比上海最高楼沙逊大厦早7年。尤为特别的是,大楼天台还设有空中花园、游乐场,设有电梯运送客人,并有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
邮政博览馆;始建于1897年,1916年毁于一场大火。1916年由英国人丹备设计,在原址重建。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时,在西堤一带放了一把大火,大楼再次遭劫。楼内门、窗和地板等全被焚毁,所幸整个框架并未倒塌。次年又由杨永堂设计,按原貌修复,一直沿用至今。
1914年3月28日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 C Dick)规划,英国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 Arnott)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至今已100年,钟楼里有目前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
爱群大夏至邮政博物馆短短1000米的范围,曾被称作广州的外滩。从清末民初起,沿江路与长堤一带为最繁华的街道,饮食的老字号林立,如大三元、大同酒家。进入了20世纪末期,这一带日渐变得衰落,繁华不再。
广州好玩的地方有很多的,如果喜欢古色古香的古风风格,推荐陈家祠、农讲所旧址、粤剧艺术博物馆、中山大学和沙湾古镇,这五个地方各有特色,提现除出了老广州的民风和古韵,仿佛穿越了时光荏苒。
陈家祠忘了是谁说过的,去到一个地方想了解那里的历史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触摸历史的年轮,穿透时光与过去有了交集。广州陈家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前身是陈氏祠堂,后来成了书院,再后来变成了明清建筑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不算大,但是风格突出,即有北方建筑的恢宏疏阔,又有南方建筑的精致典雅,屋檐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讲所网红造物时代,原本无人问津门可罗雀的农讲所,一夜之间变成了网红打卡地,那些站在红墙边假装在故宫的照片惊艳了时光。农讲所逢周一闭馆,周二~周日9:00~16:30分,门票免费,想拍出宫墙的感觉院内其实没有院外好,雨天⛱️有雨天的氛围,阳光有阳光的感觉,总有身穿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们穿梭期间,不经意恍然真的在故宫一样。
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恩宁路,很多人对于博物馆的统一印象都是走进一间屋子,然后参观各种展品,而粤剧艺术博物馆则有所不同,这里是一处集岭南建筑艺术和水乡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博物馆,每天都有义务讲解员,宣讲粤剧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人不多可以慢慢逛逛,拍照的话会联系身穿民国时期的服饰,感觉更有融入感。
中山大学从前我曾经有一个计划,就是去到全国所有的大学门口去拍一张照片,以后有三姑六婆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就可以随便抽出一张来,笑眯眯的告诉她们,“你看这所可以不?”哈哈~
中山大学可以游览的地方不少,回忆曾经的青葱时光也好,膜拜百年学府也罢,反正逛一整天是要的。【南门牌坊】【小礼堂】【中山像】【图书馆】【寅恪故居】【西区建筑群】【英东体育场】【北门牌坊】【大草坪】等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教学楼,回想起中国青年运动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沙湾古镇沙湾古镇位于番禺,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约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广东的著名小吃,沙湾姜撞奶就是从这里发源的。沙湾古镇之所以称之为古镇,就是因为这里错综复杂的街道,纵横交错,商业街、菜市场、原住民都在一处,很接地气也很有市井感。这里有特色建筑蚝壳屋,一整面墙体都是用生蚝壳黏贴上去的,据说冬暖夏凉,是岭南民居建筑的一种艺术设计。
广州具有古风特色,古色古香的景点还有荔枝湾公园、上下九步行街的骑楼、番禺宝墨园、岭南印象园、余荫山房、越秀公园镇海楼等等,广州四季花开什么时候来都很美。
成都行攻略最终篇,壮丽的自然风光,古香古色的小镇,不会后悔的 古色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最后一次游览成都。上一期,我们谈到了成都的青城山,这是成都周边的必去之地,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其他景点。
西岭雪山的原始神秘是吸引众多游客的原因。40多种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这里有高山、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泉水,离成都只有105公里。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这里还有正一教发源地鹤鸣山和中国著名地主刘文彩的庄园。从成都金沙站到西岭雪山滑雪场景区,有直达列车。也可以从金沙站坐车到大邑县,再从大邑县到西岭镇,再前往西岭雪山。这里酒店众多,不仅住宿条件较好,而且有成都少有的温泉。它离景区也很近,是我们旅游的首选。
黄龙溪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红色的砂石铺路,沿街古色古香的食品,小镇周围的江河流水,岸边漂浮的大榕树。黄龙溪古镇不仅是一个古镇,更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据说在黄龙溪古龙寺,这里烧香可以保佑事业的顺利。双流城的老妈兔头很有名,建议尝尝。黄龙溪古镇周围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包条游船随波逐流,感受古城的魅力。在船上,你可以在沿岸的餐馆里点餐。如果你不尝尝脆皮肘子、黄辣丁和各种土生土长的炸鱼虾仁,你就算白来了。
四姑娘山,这里的日出日落,美丽的可以撼动你的心。四姑娘山海拔6240米。四姑娘山由四座相邻的雪峰组成。终年积雪,宛如山间四位白衣美女。四姑娘山有三条沟壑。它们是长坪沟、双桥沟和海子沟。主要景点集中在长坪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边两侧。
在卧龙,你可以抱一抱大熊猫,当然了这需要进行爱心捐赠,根据捐赠数额的多少可以合影,互动等,如果资金到位也可以终身冠名。
牛背山是一个未开发的旅游景点。可能是现在已经进入后期开发阶段,也可能对外开放了。这里的食物和生活条件稍差一点,但壮丽的景色绝对值得一看。牛背山视野开阔,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摄影的绝佳场所。这里的云海时而汹涌壮丽,时而空灵婉约,时而绚丽多姿。
到牛背山路时,一定要请当地导游带路。最好的旅游季节是四月和五月。推荐牛背山祥云客栈,既方便又安全。
僰人悬棺是古代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在中国西南部,主要分布于四川兴文县和云南昭通地区。为什么选择这种埋葬方式,悬棺的怎么放上去的,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洛带古镇,这里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个小城镇,是一个有三条街道,形状像树叶的小镇。这里的主要居民主要是广东和江西,湖广客家人。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的传统语言习惯,这也使得小镇保留了许多客家风格的建筑,如广东会馆、川北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等许多建筑,四公里外的山上有金龙湖和金龙寺。它被称为蜀地首个客家小镇,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是距离成都最近的香格里拉。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你还可以攀岩、漂流、滑翔、溜索等。成都客运中心有直达三江景区的客车。
刘氏庄园,他是中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私人庄园。建于清末民初,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庄园既有封建贵族的奢华,又吸收了西方宗教建筑的特点。现在开放的两个庄园是旧居和新居。
街子古镇,紧邻成都市区,依山傍水。城市里的人通常选择在周末来这里游玩。在古银杏树下闲聊的老人们对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也让人向往起自己的老年生活。地址在崇州市西北部,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老式的缝纫机、老式的门房、老式的小作坊和挂着木板的商店和街道。
宝光寺是中国南方四大佛教寺院之一。罗汉殿保存着500尊彩绘镀金罗汉像。罗汉的雕像栩栩如生,形状各异。还有珍贵的古塔。宝光寺东园有许多名家书画,其中包括徐悲鸿最大的单马图,张大千的观音像,于右任的字等。游客还可以游览新都的桂湖,尤其是在桂花飘香的八月。当你游览宝光寺时,你可以品尝到素食,当你游览桂湖时,你可以品尝到莲叶粥。
成都行历经6篇终于告一段落,感谢观赏。
红色、古色、绿色,带你走进人文故里彭泽浩山乡 古色
钟灵毓秀人才出,物华天宝青山美,这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处鲜红而碧绿的故里。这里有“青山望不断,清泉石上流”的秀丽风光;这里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恬静生活;这里有“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红色精神;这里有“浩山浩水浩林浩气长存柳墅里,古树古村古井古桥横架兆吉沟”的古色古香古朴的人文情怀,这就是美丽的彭泽县浩山乡。
浩山乡地处赣北边陲,位于彭泽县东北角,与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境内的大浩山海拔859米,是全县最高山峰,大浩山原名大航山,相传明朝隐居在大航山的刘百武,常到附近的新庵庙看望其出嫁修行的夫人。有一次夜晚时分,刘百武从新庵庙看望夫人回山时,途经月山谷,只见山间月明如昼,月亮倒映在山谷清澈的泉水中,他停下脚步,抬头望月,遥思故乡。转身坐在桥头石块上,即兴赋诗一首:“月亮照山谷,小溪桥下流。隐隐水中月,运河一叶舟。”刘百武是一个文官出生,通过考察了解,大航山绵延百里,气势雄伟浩然,随改大航山为大浩山,一直延用至今。
红色浩山
典型的山区地理条件让浩山乡成为了红色革命的摇篮。2002年实行撤并乡镇后,原浩山乡和海形乡合并为浩山乡,并在原海形乡政府所在地建立了红军山庄。红军山庄高大的牌楼上镌刻的:“育新人播火传薪鸿图伟业共圆中国梦; 革旧制叱风咤云碧血丹心谱写正气歌”的楹联;山庄二楼上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和镰刀斧头旗,以及写有”中国工农红军赣北皖南游击大队第九中队”的队旗,会撩起参观者的若干回味思索;从高音喇叭里时而传来悠扬嘹亮的红色歌声,把参观者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彭泽县仍坚持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秘密建立党的组织。1934年4月底,血战柳墅,歼灭了国民党县自卫队100多人,史称“柳墅大捷”。当时的闽浙赣省委为巩固赣皖边界的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在彭泽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包括彭泽、湖口、都昌、鄱阳、望江、东流、秋浦(至德)七个县。中心县委的建立,掀起了彭泽县武装革命斗争的高潮,领导和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工作的开展,并为后来北上抗日,保存和培育了大批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取得大胜利的同时,七县中心县委也涌现了不少的动人的小故事:洪会生是兆吉沟自然村人,当时在七县中心县委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廖士翘率领的国民党保安队当时住在柳墅村下,趁着某天天色未亮,住在柳墅村的廖士翘率领国民党保安大队70余人对中心县委进行围剿,当时洪会生正好起床,在听见国民党进入县委之后,不顾自身安全,用自己的喊叫声提醒的战友们准备作战,用自己的生命及时挽救了战友的生命,保障了中心县委的安全,牺牲时年仅26岁。
浩山乡登记在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26名,仅兆吉沟自然村就牺牲40人,平均每户就有1.5名烈士。这其中也有很多无名的英雄烈士,在浩山乡流传着一个草鞋的故事,刚新婚不久的红军小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毅然决然的带着妻子给自己编织的草鞋奔赴前线,最后牺牲倒下的时候,仍旧怀抱着那双草鞋,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和铭记。
2013年由浩山乡政府主持实施兆吉沟红色旅游品牌打造计划,将中心县委旧址与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进行保护性修整完善,成立了兆吉沟红色旅游风景区,2015年兆吉沟获得国家AAA景区授牌,并逐渐成为党风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冯家庄是前往兆吉沟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浩山兆吉沟的第一道关口。该庄始建于明末清初,村民大多数姓冯,故名冯家庄。1934年冯家庄发展为红军的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当年山上红军所需军用、生活等物资,均由此转送到达山上。并且红色信息的传递,革命的宣传动员,党员骨干也在此秘密接头与联络。当年的冯家庄群众基础好、革命热情高,为兆吉沟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人们誉为“红家庄”。
来到把口岭,能感受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峻气势,这里是山上红军最后一道哨口,是站岗放哨的瞭望台。在把口岭旁边,有一处一泻千里之势的瀑布,瀑布下边有一形若碗口的天然碗石。此碗石还有个故事哩:相传当年九华山始祖到大浩山路过此地时,看到这一瀑泉清澈透明。于是俯身将随带的木碗接下泉水一饮而尽,顿觉酣甜可口,心旷神怡。并自言自语:好水好水。心想:出家人应以善为本,慈悲为怀,如此之好水,过路人如若口渴要饮水,却没有器皿,如何是好。于是便将自己刚喝完水的碗往旁边石头上一放,便扬长而去。尔后这块石头便形成了这“天碗石”。
再往前便是位于大浩山腰间谷地的石板桥,这里是当年红军上下山,歇息饮水之处,也是年轻红军反对封建婚俗,谈恋革命爱情的地方。为了缅怀红军精神,人们便将石板桥一块巨头冠名为“红军石”,如今,当我们用手轻抚这“红军石”,似乎仍然能感觉到红军战士留下的些许余温的时候,不禁会想起月山口的泉水,那曾是红军战士最甜美的饮料,朋友,我们要饮水思源,千万要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拴马树就在兆吉沟分景区里,在兆吉沟七县中心县委时期,红军首长邵式平、陈开运、李庚庆、陈守华等都曾将战马拴系在两棵青刚栎上,后长的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树故名“拴马树”。
古色浩山
浩山乡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帝师的故里。这里的古树、古桥、古井、古碑,彰显了浩山乡千年古村的风貌;岚陵村被誉为“帝师故里”,岚陵人张锦枝官至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长),是道光皇帝最敬重的老师之一。小山施家的明古村落——墩上施家,系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施之常后裔,清朝收复台湾名将施琅之宗祖,于元末明初从景德镇浮梁迁此,所居之地因位于小浩岭东南麓石墩上故名墩上施家。其房屋建造均为徽派结构风格。因施姓惜土如金,所居依山势而筑,保护田地,世代耕种。然因山势地形不同、地面大小不一,故所筑屋舍结构也不尽相同,有四围天井屋,有依势独居,其形状有磨角、有拆角和扯角等,为风貌奇特的村落。村内有一处古建筑遗址,形是大门槛座基和青石板台阶步道,门座基前置有保存完好的一对古石旗鼓和一对旗架拴马石牌。据考此处系清乾隆年间恩科举人施发元庭院所在地。据村中老人介绍:1934年(民国23年)国民党白匪妄想偷袭围剿我据扎在古村的红军游击队,幸被我游击队岗哨发现,并立即报告,使得红军游击队迅速组织山民向山上转移。白匪扑了个空,恼羞成怒,一把火将村中的部分房屋焚烧殆尽,只剩下残垣断壁,直到解放初期才得以慢慢恢复,至今屋体老砖上还残留焚烧的痕迹。墩上施家世代民风纯朴,路不拾遗,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如今,从小山村走出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清华学子。古村四面青山隐隐,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竹影婆娑。面对此情此景,朋友,也许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千年廊桥相传宋朝年间初建此桥,至清乾隆九年重建木桥,并取名:“起秀桥”。桥上建有亭宇,名曰:“拦河亭”,以便村人歇脚避雨之用。后因年久失修,山洪冲击,木桥毁尽。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以石易木,重修石拱桥于小河之上,成为小山一道独特的风景。据施姓《续建轿碑》记载:“桥名起秀者,何曰起其秀也。其所以起秀者,奈何!曰:环族皆山,东北诸峰如屏如障,独缺西南水口一面,术者,谓山川之秀,锺自天地,而人事不无补焉,故桥梁之设……”尚有捐建者碑记为证。一九八六年被彭泽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庵库年代久远,近年浩山乡人民政府投资进行了除险加固整治。相传明末时苏州府尹刘百武乘船到九江,在长江看到大航山(即今大浩山),巍峨雄壮,就叫船家靠岸,与随从一路奔至大航山顶。放眼望去,发现这里有山有水有田有庙宇,山川秀丽,风景宜人,顿感心旷神怡,当即就萌发了效仿东晋彭泽县令陶渊明辞官归隐,远离尘喧的念头。于是他把随身的公文往树上一挂,并即兴赋诗一首“职任苏州府尹官,归山慕道便是仙,大航山上天地近,龙井池边发水田”。从此驻守大航山,过起了归隐慕道的生活,并给当地民众传播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几年后,其夫人来劝说他回家,反被他留下在与大航山遥相互应的天竺山出家修行,并为其妻在天竺山上新建了尼姑庵,随改天竺山为新庵山,新庵庙也由此而闻名。且香火鼎盛,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清末山上还建有学堂,是九都(今浩山)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后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庸政,学堂被迫关闭。昔日的朗朗书声,就此消失在滚滚红尘之中。
浩山乡政府坚持贯彻“博物馆式保护”的理念,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以保护古村落遗迹和民风、民俗为抓手,多方面开展对外宣传,打造旅游经济品牌。2014年,我乡被江西省社科院和江西日报社评选为“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村)”,岚陵村也于2016年11月入选了中国第四批古村落。
生态浩山
浩山乡是天然的氧吧,绿色的家园。全乡国土面积25万余亩,森林面积就达22万余亩,仅毛竹种植就达3万余亩。小山村的万亩竹海甚为壮观,放眼望去,这里群山环绕,重叠翠绿,自然成画,万亩竹海曾经是彭泽县有史以来最早的国有林场——海形林场,这里有成片竹林3万亩,来到山区竹乡,登山眺望,那重重叠叠的翠绿依山就坡,茂然成片,沛然如海,碧波起伏,无边无际,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和风徐来,铺景叠翠,看自然成画;烈日当空,绿影罩地,乘习习凉风;秋雨飘洒,枫榆摇红,闻淅淅沥沥;冬雪初霁,观银装素裹,分外娇娆。春来嫩笋破土吐绿,茫茫竹海更显勃勃生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竹农们用手工制作的精美竹制品,可以品尝到香甜的竹筒酒和竹筒饭。此时此刻,朋友,你也许会忆起古人咏竹名句来:“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饮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戴者竹冠,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可见,竹之节,令人敬;竹之途,何其广。难怪苏东坡喜竹种竹:“宁可食不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难怪郑板桥爱竹画竹:“写得一枝清瘦竹,”“逢人卖竹画清风。”胸有成竹,清风两袖。何等的淡定与雅致!何等的俊逸与空灵!
在浩山乡党委书记时龙云的带领下,浩山乡先后获得国了家级AAA景区,江西省AAA级乡村旅游景点,九江市秀美乡村最佳旅游景点等荣誉。2016年8月,浩山乡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浩山乡不畏艰难、屹立不倒的红色文化,“红”得激情;学养深厚的古色文化,“古”得迷人;立足大局、注重长远的生态文化,“绿”得醉人。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如同山山水水,交融交汇、交相辉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古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今人以理念和行动描绘了浓墨重彩的近代画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现代篇章,红色文化、古色文化和生态文化成为浩山乡发展的主色调和主旋律。
来源:九江彭泽发布 浩山乡 刘彬 供稿 部分文字内容来源欧阳华
求助爆料认识更多新朋友,快加小编微信:wpengze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