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占地113公顷,城市副中心将添一个能考古的大公园!

一座千年古城, 正通过一座可“考古”的公园,向现代人缓缓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了解到: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已完成工程面积约26公顷,一条仿汉驰道的中轴路在公园内延展。

最新视频点开看↓ ↓

设计以“百姓之城”为理念

2019年,北京启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建设。

根据规划,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规划用地面积113公顷。公园采取分期建设模式,其中先行启动区分为城墙、护城河遗址保护区、外围遗址休闲带三个区域。

古城墙遗址上覆土3米至3.5米, 种植高大乔木,恢复古城墙轮廓。 古城外按照城市公园标准,进行绿化。

“建在通州区唯一秦汉遗址上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是独一无二的。”

北京城建园林设计院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主设计师李晟介绍——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设计,以 “百姓之城”为理念,先行启动区内整体设置了 古城遗址展示区、护城河遗址展示区、文化互动区、滨水景观区、文化游赏区等五个区域。 希望通过复原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场景,展现原汁原味的遗址文化。

设计之初, 最大限度保证遗址文化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就成为一大原则。

为此,设计师们力求以最小程度干预历史风貌,同时在工艺上选用了覆土保护手法, 在原地下遗址城墙的上方,通过保护性土山方式凸显汉代县城遗址格局。

仿古驰道皆为手工打磨

入口广场前,一条仿汉驰道的中轴路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沿着车辙的痕迹从南延伸到北。想象一下,千年前的百姓便这样牵着牛马、穿着草鞋,悠然走向城门。

“这条中轴路 复原了‘行’的部分,通过车辙印、牛马印与人的脚印,来模拟千年前城门口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李晟说,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制定了“车同轨、书同文”,车辆上 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为六尺,即约1.3米。“从路面该采用什么材质,到车辙的走向,再到脚印的布局,光设计方案先后就做了5版,力求让每个细节都有据可考。”

“别看这条中轴路不长,仅170余米,可 每一寸都是纯手工打磨而成。就说这些脚印吧,真的是工人穿着草鞋踩出来的。”

花木公司现场负责人王磊介绍说,想要原真性表达汉文化的古拙意趣与古遗址的隽永气势,精细施工就格外重要。为此,他带领技术工人做了2个月的样板段实验,从5毫米厚到5厘米厚的车辙印,全部做了一遍。

原比例复原探坑可“考古”

遗址公园建设现场,还有一处犹如电视剧考古场景的探坑。

坑内铺满细沙,沙里还藏着仿汉代的瓦罐,似乎人只要下到探坑中仔细挖掘,便能获得一件稀世珍宝。

李晟讲起,对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探坑中挖掘出的大量房址、灶、井等遗址,充分证明了城外的功能主要以百姓生活起居为主。

因此, 设计中也选取两处,通过模拟探坑和古村落形制,希望打造出具有参与性的考古科普公园。

“这处9米乘以7米的探坑,是根据考古发现1:1的原比例复原的。从中可以一窥当年半地穴式的房屋布局形态,和人们的生活起居场景。”

金都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君讲到,如何用现代工艺复原汉代特色,这对施工来说是个新课题。施工前,他们特意研究了地层结构,拿着史料照片在现场比对。

这样的匠心比比皆是。 比如,公园入口处,利用故城遗址区内挖掘出的考古文化断层面作为墙体元素,配上遗址公园的名字。

绿植选择上,在保留现状大树的基础上,优先选取汉代记载并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如 国槐、银杏、白皮松、海棠等,并通过自然式景林营造出古朴隽永的氛围。

服务设施上,对出土方砖进行元素提取,将其用于 路灯、座椅、垃圾桶、导向标示牌上。

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Hash:bfdd5294e460f0a1b33c74ee837b313256e336a6

声明:此文由 发现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