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墨芸香:续旧增新,补阙正误——馆藏《牟平县志》纂修始末

一、馆藏《牟平县志》之学术价值

《牟平县志》是我馆一部重要的馆藏民国时期文献。由宋宪章、周义章、王昭旭督修,于清泮总纂,济南山东印刷局印刷,铅印本,图文并茂,共十卷,卷首一卷,我馆馆藏八卷。该志刊印于民国时期,从其编纂体例、治史态度及史料价值来说,《牟平县志》至今仍不断获得学术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牟平县志》从体例上来说,打破了原来封建社会旧志的体例,全志共分地理、政治、文献三大门,纲举目张,修理一贯;从内容上来说,其中记载专重事实,记录全民生活现象,保存了当时的社会的重要资料;从治史态度来看,当时的编纂者于清泮等人态度严谨,考据精详,资料翔实可靠。因此,《牟平县志》成为后世研究清末及民国时期山东航海史、捻军兴衰、全真道教、方言、艺文等方面研究的重要依据。

二、《牟平县志》总纂简介

于清泮,字芹泉,又字琴泉乳山市大孤山八里甸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幼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二十七岁中举。曾因道德端正、事亲孝顺被举为孝廉方正,但他自辞不就。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首届山东省议会议员开选,于清泮以其名闻遐迩的道德学问以及在地方上的口碑和声望,不仅在首届省议员选举中胜出,而且在三年之后的第二届议员选举中亦获连任。中间还历任登州初级师范学堂堂长,山东公立农业矿业两专校及济南青州烟台绥远各省立中学教员,为推动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牟平县志》编纂印刷过程

1.宁海州旧州志

牟平县原名宁海州,有旧州志。在明嘉靖二十七年,有宁海州同知焦希程纂修宁海州志稿二卷,共七篇,称之为《焦志》;清康熙十一年,宁海州知州杨引祚撰《杨志》,纲领虽分为十,却只有二卷,这两部都没有付印。清道光十八年,邑庠生宫卜万撰《宁海州志证证录》,同治三年,宁海知州舒孔安根据《宁海州志证证录》原稿,编为《宁海洲志》,分为十个门类,并印刷刊行。

2.《牟平县志》初稿

民国时期,时局变迁,政体改易,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山东省政府通令各县续修县志。《牟平县志》之編修,亦在此时,其编纂印刷过程至为繁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县长宋宪章,倡修县志,召集各界,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刚进行不久,宋县长调任寿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地方人士自动筹款,请继任县长周义章履行督修职务,聘于清泮为总纂,王照琴、杨春萼为分纂,并添加采访员,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夏开始编纂,于王杨三人分工合作

初稿历时两年完成。初稿参考旧州志,续旧增新,注重社会,其与现代社会不合者,如星野、捐职、封荫各门类,全部弃去,新增与新社会密切相关的党务、教育、实业、交通、宗教等旧志没有的门类,但初稿体例上仍未摆脱旧州志的束缚,将州志原有大纲十一条,变为十三条(舆地、人物、大事记、党务、建置、政治、财政、实业、交通、教育、宗教、志馀),但缺点也明显,如系统不贯,有些记载因为材料缺乏,详略不均。

3.《牟平县志》初稿修正及付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牟平新任县长王昭旭到任。王县长提出的修正的意见与于清泮等人不谋而合。确定修正要点不在于润色文字,而在于:(1)原来参考旧州志分门过多,系统不相贯,于是将原稿总括为地理、政治、文献三大纲,子目因之而变;(2)新增氏族武备方言三目,与沿革分图及新乡镇分图;(3)删除空论,一律补充事实。于清泮在书成之后“序言”中道:“是役也,历时八月,用书数百种,助理四五人,奔走各机关与图书馆及遍访通人,殆无虚日,参互考证,将原稿翻修过半。”

在修志过程中,为征集资料,于清泮与王照琴、杨春萼等同仁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访了全县大部分村庄,多方征集,期间,对故里一些存有疑义的古城遗址的确定及其沿革,于清泮必寻求载籍,穷原竟委,不畏寒暑,亲自实地调查和考察。如为确定西育犁故城遗址的确切位置,他考寻原委,追寻史源,亲到育犁和福山奇章两地查看,遍访耆宿,确定西汉育犁县城故址即今之育犁集,纠正了一些史籍的谬误。

博览群书方可续旧增新,追史寻源才能补阙正误,时至今日,《牟平县志》编纂者这种严谨的治学治史态度仍值得我辈文史工作者借鉴与学习。

Hash:3c955737c336abf0dc2a64c15157ff1d9468e4b3

声明:此文由 青岛市图书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