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优秀地名|湖坊—中央苏区闽赣省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

黎川县城东北面20余公里处,有一座山明水秀、人烟稠密的小村镇,这就是土地革命时期一度为中央苏区闽赣省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闽赣省首府所在而著名的红色湖坊。湖坊原名“浒坊 ”,南宋淳熙年间,许姓由县城迁居,后谐音成今名。

1931年5月,中央红军在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指挥下,攻克了建宁城,歼灭国民党一个师;接着红一方面军乘胜进入泰宁黎川等地,中央红军在这一区域迅速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党组织和红色政权,筹集经费和组建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开辟了建黎泰根据地。

建黎泰、信抚、闽北根据地位于闽赣边界地区,连成一片后,成为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毛泽东在1931年就曾指出,闽赣边地区是个好区域:“第一,蒋系地盘无直接威胁两广之弊;第二,地势偏僻,即不受威胁,若较之我们出南丰宜黄者为小;第三,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宜造新战场;第四,有款可筹,一年以内不愁给养;第五,群众很多,可以出兵扩大红军。因为这些条件,我们应该在该区域作长期工作计划。”苏区中央局也认为:“黎川、泰宁、建宁广昌这个区域是中央苏区战略锁匙,是永远不能放弃的。”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决定成立闽赣省。

1933年4月22日,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征询闽赣省委委员名单的意见。随即由顾作霖、邵式平负责闽赣省的筹建工作,成立了中共闽赣省委。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40次常会,讨论建立闽赣省的有关事宜。常会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以邵式平、顾作霖、万永诚、余泽鸿、毛泽民、钟世斌、萧劲光、周建屏、黄道、薛子正、方志纯等25人为委员,邵式平为主席。25名委员主要来自3块根据地,其中黄道、薛子正、曾昭铭、李德胜、邹琦、黄立贵6人来自闽北苏区。

5月5日,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临时代表会议在黎川县的湖坊开幕。参加会议的有省、县、区和红军代表共300余人。黎川县有代表10人(其中妇女代表4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顾作霖主持,邵式平作了《闽赣省目前中心任务与工作方针》的报告,通过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5月10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局和顾作霖、邵式平,强烈建议省委驻地应设在湖坊。闽赣省的建立,是闽赣革命根据地业已形成的标志。

湖坊闽赣省委、省革委会旧址

刚成立的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就设在湖坊桥头的“龚家大屋”。这是一幢前展村街北首,后倚高山垅田,右横潺潺河溪,左联街坊店铺的老式屋宇。该屋傍厅两侧有大小房室20余间,厅前天井一方,厅后一片空地,一段长十余米的短廊连接厅堂,直通后院围墙门外,全屋占地面积约200余平方米。1987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2月,获批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湖坊乡湖坊村老街西路北侧吴家巷,原为当地吴氏家庙。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砖石地面,坐北朝南,面宽14.2米,纵深22.4米,占地面积318平方米,外观高大雄伟,为典型的赣派清代祠堂

1933年4月,闽赣省成立后,以建黎泰警备司令部为基础,筹建闽赣军区。6月4日,闽赣省军区正式成立,经周恩来、朱德提议,中央局同意,萧劲光任军区指挥员(司令员)兼政委,并在此办公和居住。军区主力部队有:19师(师长周建屏)、20师(师长粟裕)、21师(师长黄立贵)、建黎泰独立师(师长周振国)。省军区辖:抚东军分区(司令员郭如岳)、建黎泰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一1933年5月至6月)、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1933年7月至12月)等。

1933年6月7日,中革军委决定成立红一方面军第七军团,并将这一重要任务交给闽赣省委。6月15日,闽赣省委作出了创造红七军团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局在闽赣党的面前,提出了创造红七军团的任务,省委认为中央局提出的这一任务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闽赣党必须把这一任务列为今日议事日程的第一项。以最坚决的工作和斗争,于最短期间内完成这一任务”。6月28日,闽赣省革委发出训令,号召闽赣省人民踊跃加入红七军团。7月上旬,红七军团成立大会在黎川县城篁竹街李树坪召开,萧劲光被任命为军团长兼政委,原闽赣省军区所辖的十九、二十、二十一等3个师成了红七军团的主力部队。

湖坊红军广场

闽赣苏区形成后,成为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是连接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纽带和通道。在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阶段,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地理环境看,境内有武夷山脉由北往南连绵不断,特产丰富,地势险要。由此东进可威胁南平福州;西出可直逼抚州、南昌;南伸可支持赣南、闽西;北面与赣东北相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闽赣省内设立并先后管辖过建宁、黎川、泰宁、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西、广浦、广丰、上铅、上广、资溪贵南铅山东方、建东、金南、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26个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影响看,闽赣省的成立,标志着这块苏区有了中央和省的直接领导。此前,中央苏区只有江西和福建两个省。至此增加了一个省份,扩大了政权规模,在政治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苏区中央局指示:“这个区域是中央苏区战略的锁匙。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从军事影响看,在一个省区组建一个军团,人员之众,规模之大、力量之强,是不容忽视的,加上闽赣军区所属部队,其军事支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红七军团组建后,在保卫中央苏区和反“围剿”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3年7月,闽赣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机关由湖坊迁驻黎川县城邓氏家庙。9月,县城失守,机关迁德胜关井水和关上村。11月,再迁建宁县城,并在建宁文庙召开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将省革命委员会改名为省苏维埃政府。其后,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又相继转移至建宁县伊家都上村、宁化县里坑村、县城,12月撤出宁化后,先后驻泉上、枫溪、安远等地,转入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

1935年1月,闽赣省所辖苏区均被国民党军占领,省党政军群机关随所属武装转入游击战争。5月,队伍转战至尤溪永泰德化仙游交界的紫山。11日,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等人叛变,带600余人下山全部被国民党第9师缴械俘虏,省委书记钟循仁和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等突围后被迫出家为僧,导致闽赣根据地的丢失。闽赣省的机构,历时两年至此结束,机构解体。

闽赣省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和工会、农会、共青团、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建立各级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组建地方武装,踊跃参军参战和筹粮筹款支援前线。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闽赣省建立初期,只有17个县。随着苏区形势的发展,根据地迅速壮大,全省先后成立了建宁、黎川、泰宁、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西、光浦、广丰、上铅、上广、资溪、贵南、铅山、东方、建东、金南、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26个县。全省面积最大时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先后管辖过现在福建、江西两省三明、南平、抚州、上饶鹰潭5市21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在中央苏区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中,闽赣省所辖县区仅次于江西省,人囗占中央苏区总人囗近四分之一,面积超过四分之一。

作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胜地”之一的湖坊村,毓秀钟灵,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淳朴的人民。历史的硝烟散去,英雄的湖坊人民在这块红土地上,正在续写着更加灿烂的篇章。

来源:江西民政

Hash:698553b711ce01c34e2a8e66e16c4aba0c4a8161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