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湖,与淮安经历沧海桑田

勺湖胜景》方向东

水面弯曲如勺

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如今已辟为勺湖公园湖滨有一四层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胜。勺湖先前有十景,现今已恢复的景点有:“胜境长廊”、“勺湖书院”、“飘然一叶”、“金鲤戏波”、“曲桥钟鸣”等。另外,还有“涧谷流云”、“梅花春晓”、“勺堤垂柳”及“义霞落樱洲”等景点,它们各具特色,美丽而迷人。

勺湖园位于淮安城西北隅(现淮安区),古运河畔,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历来为淮上名湖, 拥有水面114亩,陆地40亩。旧有勺湖十景。现今已恢复的景点有: "胜境长廊"、"勺湖书院"、"飘然一叶"、"金鲤戏波"、"曲桥钟鸣"等。另外,还有 "涧谷流云"、"梅花春晓"、"勺堤垂柳"及"义霞落樱洲"等景点,它们各具特色,美丽而迷人。

勺湖园是淮安的历史文化景点, 据说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古城,修补取土而逐渐形成的,与淮安城的历史同步。

乾隆年间,阮学浩任湖南学政,乞归,"即其地为草堂,讲课其中,遂为勺湖草堂"。阮殁后,"门下士即塾中设位奉祀"。同治年间,顾云程督学湖南,亦"乞养",其时"故址仅存茅屋数椽,赁厄丁作酒肆",顾乃"备价赎回",增建水阁于厅后,别设享堂"岁一致祭"。顾卒后,并祀之,称"阮顾二公祠"。

当你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双亭回廊。过文通塔,即踏上勺堤,左侧是绿波荡漾的湖水,右为与文通中学校园毗邻的白身青檐的云墙。

南门是依照寺院山门形式而修复的,大门上方的"文通塔苑"四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原江苏省书协主席武中奇先生所书。当游人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文通塔。

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近1300年。它原名尊胜塔,在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尊胜塔,因其旁有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关于文通塔的传说很多:

清朝大学士汪廷珍是淮安河下人,在朝中他常常炫耀家乡的人文风采,因此,有些大臣很不以为然。道光年间,有个大臣路经淮安,他决定停留几天,一来观赏淮安的名胜古迹,二想试探一下淮安是否如汪大学士所说的文化底蕴深厚,老少皆能吟诗作对。谁知一连几天都碰了壁,他出的对子老百姓皆能对答如流,但他仍不死心,临行时许多人来送他,他立在船首,抬头望见文通塔,心想何不再试探一下,也可以借此炫耀自己的才华,于是随口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送行的人听了,只是向他摇摇头、摆摆手。他见状,很得意,回京后,他将此事说于汪廷珍,并讥讽地说:"淮安人也不过如此"。汪廷珍听了,哈哈大笑,这名大臣问你为何大笑,汪说:"送行的人摇头是不想答对,给你面子,摆手是已经答过了"。大臣问:"何以见得?" 汪廷珍举起一只手摆了摆说:"你看,孤掌摇摇五指二短三长"。大臣听了,恍然大悟,连声说:"妙哉!妙哉!淮安真是文化通天"。

过文通塔,即踏上勺湖湖堤林荫小道。过"神怡"、"清趣"二道玲珑别致的园门,随即可以看到一片湖光水色和随着水势变化而建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

碑园占地600多平方米,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碑园中收集存放了淮安自唐宋以来的寺庙、文赋、墓志等方面碑文60余块,为古城楚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园中的一合(二块)唐碑,四块康熙、乾隆、道光的御碑为国内少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御碑"雪作须眉",系康熙第五次南巡时,途经淮安,为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氏老臣刘谦吉亲笔题写的。

湖心岛上原大悲阁旧地,现建的一座厅堂,东侧的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两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色。湖心岛南北有虹桥与陆地相连。

园中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呈现眼而这些建筑,皆顺着地形水势,变代多样,色彩柔和宜人,庄重而淡雅。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她与北面的梅岭遥相呼应,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Hash:6b1739dadc66fdc9981cb8db9a2f26dc94b379fa

声明:此文由 淮上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