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塔,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文通塔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园内,西临运河。原名尊胜塔,俗名叫敦煌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当时高44米,13层。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重修尊圣塔。因其旁有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与明漕抚朱大典在城东南(现淮安区)所建之龙光阁遥遥相应“以壮文峰”。
▲龙光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8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是经整修后粉刷的。
老淮安文通塔由于遭受兵燹,塔内陈设一拆而空。但因整个塔身结构坚固,幸而保存至今。解放后,人民政府于五十、六十、七十及九十年代先后四次拨款修葺,院门题额曰:“文通塔苑”,乃武中奇所书。
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空中鸟瞰,文通塔绿荫环保,
黄色塔身在灰色建筑之中,显得高大醒目。
春天的勺湖园小桥流水,水清柳绿,风光宜人。
关于文通塔的小故事
传说: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巡抚大臣路经淮安,他久闻淮安是个文化古城,老少皆能吟诗作对,于是决定逗留几天,一来观赏名胜古迹,二来试探一下当地的文化水平。
谁知一连几天他出的对子村夫乡民皆能对答如流。很是不服,临走时许多人来送他,他立在船首,抬头望见文通塔,心想何不再试探一下,也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随口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
送行的人知道他要大家答对,只是频频摇头摆手。他见此得意洋洋,回到京城后将此事说于汪廷珍,并云:“淮安文风也不过如此”。
汪廷珍哈哈大笑,巡抚大臣莫名其妙。
汪说:“送行人摇头是不想答对,给你面子,摆手是已经答对。”
巡抚大臣问:“何以见得?”
汪廷珍举起一只手摆了摆说:“你看,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巡抚大臣恍然大悟,连声说道:“妙哉!妙哉!淮安真是文化通天,文通塔真是名不虚传。”
塔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传统建筑,原本用来供奉佛骨舍利,后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文通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建造的龙兴寺。文通塔为龙兴禅寺(最早称法华禅院)里的一座佛塔。
历经千年的文通塔虽然有多次的毁败,但总会有劫难后的新生,犹如更替不歇的轮回,但仍是世代淮安人心中的巍巍丰碑,见证着淮安古城繁华沧桑,屹立在善良朴素的淮安百姓心中!
(部分文字整理改编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图片侵犯您的版权,请私信阿游,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Hash:087bc60af272ac1aa0a4180cb89ec30ba58d141f
声明:此文由 老淮安好阿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