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色印记 | 青海省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修建的红色遗迹
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最西部,有一座高峡平湖——公伯峡水电站。黄河之水从大坝的水闸倾泻而下,浪花四溅,气势雄浑。真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早期的学校
就在大坝的脚下黄河南岸,有两处珍贵的、全省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修建的红色遗迹——红光清真寺和西路军红军小学。其中红光清真寺至今还保留着历史的原貌和红色遗迹,所以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被列为“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西路军红军小学的原校舍于1993年拆除重建,这座珍贵的红色历史遗迹被历史的长河一下子湮没了六十年,不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历史沿革
西路军红军小学(原名古什群学校),建国后更名为赞卜户学校。198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西路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赞卜户村、赞卜户清真寺、赞卜户学校一律更名为红光开头的称谓,意即:红军精神光照千秋。
1939年至1946年间,青海军阀马步芳把从甘肃河西走廊被俘的400多名红军西路军战士组成“工兵营”,押解到现在的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卜呼村,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期间共计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清真学校1座、水磨2盘,油坊1处等。
西路军红军小学就是由当时被俘的红军战士设计、取材、施工而修建的,全校占地约5400平米。整个学校的布局为三进式院落,前庭中屋后院。前庭为学校的操场呈四方形,操场南边正对着学校的大门有一个的高约一米五,宽长各三米左右的检阅台。校舍房屋四合院布局,由大门、左右门房、东西厢房、北正房组成。大门和南边的检阅台遥相对应,青砖雕花。右门房为库房,左门房为厨房,东房和北房为教室,西房是教员宿舍兼办公室,东北角是厕所,边上有进入后院的院门。后院是果蔬园,主要有当地的杏树和梨树,间或可以种植蔬菜等,可以说是当时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
被俘红军西路军战士在建造该学校时,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他们坚信革命必胜,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了机智顽强的斗争.在修建过程中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雕刻在青砖之中,镶嵌在墙壁和地基之上。
虽然红军修建的学校于1993年拆除重建,但是校内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遗物。最为珍贵的是学生在2010年植树挖坑时,出土了石头凿刻五子棋盘半面,石臼一个,两个篾刀一把,撅头一把,马灯一盏,月牙形一块和青砖几百片。其中三块上面有醒目的红星和人名刻痕。2011年7月西路军红军小学教师们各方了解到了当年散落民间的教师和宿舍遗迹的部分青砖,将其收藏到学校,在校史馆中恢复其部分原貌。红军西路军战士修建的学校在全国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
基本情况
经过70多年的发展,西路军红军小学已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占地面积5400平米,建筑面积1600平米。2011年11月17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授予西路军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路军西路军红军小学”校牌,列入全国117所红军小学中第87所,并授予胡锦涛、吴邦国、习近平、李瑞环等中央领导题词牌匾和有232位老革命及红军后代亲笔签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从而成为全国第七所、青海省第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被历史长河一下子湮没了七十年珍贵的红色历史遗迹重见天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高度重视这一处红色资源,把西路军红军小学从原来的撤并学校归入到保留学校的行列,进行加以保护西路军将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西路红军小学已成为兰州军区、青海省军区、海东军分区、共青团省委、新华社青海分社、人民日报青海分社、青基会、青海银监局、青海省国税局、西宁海关、青海社科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武警海东支队等单位和部门党委及团委开展红色国主义的主要基地,成为循化县乃至青海省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
2012年7月,兰州军区原司令王国生上将在军区首长陪同下亲自到红军小学视察调研红色文化,并出资300万元修建一栋综合教学楼。之后,兰州军区原政委苗华、继任政委刘雷,原青海省军区司令沙军、原政委武玉德,现任政委李宁,政治部主任郭建军先后来到红军小学慰问视察。2013年11月,获习近平主席题词“托起明天的太阳”牌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学校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与学校建立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2014年被命名为“海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5年被命名为“青海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西安外国语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2015年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刘瑞龙之女刘延淮,刘延宁、中共元老谢觉哉之子谢飘和西路军后代杜红、胡滨江、胡忆虹等三次到红光村考察了解西路军在循化的情况并捐赠教学设备。
近年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省内外媒体以红光村红军小学小学为中心相继刊发了题目为《红光小学——青海省唯一红军修建的学校》;《红光村里的红军情结》;《青海撒拉之乡“红军小学”建成》;《红光村,红军情》;《‘撒拉之乡的“校长爸爸”——记循化西路军红军小学校长马明全》;《红光村的“红色”情缘》等事迹。央视《道德观察》栏目于2015年9月18日以《红光村的孩子们》为题做了报道。
重建后的学校
办学理念
家·学校 学校·家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西路军红军小学全体师生通过红色资源的平台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利用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德育和审美教育的氛围,体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使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2010年9月,学校提出“家·学校 学校·家”的理念。全体教职工致力于用家的理念经营学校,用人文的氛围去感召人,用人文的魅力去浸润人,使西路红军小学成为传播科学的殿堂、张扬个性的乐土、净化心灵的家园、凝聚人心的校园。
西路军红军小学
宗旨:发扬红军精神 促进文化认同
目标:构建和谐校园 培养有用人才
理念:家·学校 学·校家
校训:仁爱 正义 礼仪 智谋 诚信
校风:求是 勤奋 明礼 守信
教风:敬业 爱生 严谨 创新
学风:自主 探究 合作 乐学
班风:互助 友爱 活泼 向上
文字及部分图片转自:循化西路军红军小学
内容部分有删改
Hash:859b4648d6c754e9ffa740c04c3c76059689524b
声明:此文由 循化新青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