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文物古建型乡村旅游

于山西人民历来重视营造,再加上文化厚重、资源富庶、晋商崛起和巧匠云集,留下了大量反映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山西省的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汾河中下游、沁河流域、黄河沿岸和北部内外长城的“三河一关”地区。“沁河流域古村落群以冶炼工业及商贸流通为支撑,体现了晋东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汾河流域古村落群以晋商经济为支撑,体现了清代晋商的兴盛发达;黄河岸边的古村落群以古代商贸流通、水陆码头的商品集散为支撑,体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文化;沿山西内外长城,在重要边关隘口,遗存有体现边塞风情和边关文化的防御性村堡。”

国家级传统村落在在山西就有129处,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村落走在了前面。

高平良户古村,现存明清民居30余处400间。2007年,被誉为“中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古村三面环山,河水萦绕,北为凤翅山,南对双龙岭,正冲虎头山,西与高平关老马岭相连。良户村负阴抱阳、四河会水,是一处产生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最为理想的人居聚落。村内民居古朴的石雕、精致的砖雕、雍容的木雕随时映入眼帘,还有建于金元时期的道教宫观——玉虚观,无不令众人惊叹叫绝。2013年前后古村确立了“艺术良户”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的定位,遂开始整治村庄的环境、对坍塌损毁的房屋进行修缮以及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几年过后,古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两户村依托传统民居开展乡村旅游,良户以免收门票的模式吸引周边大城市居民到村内游玩,通过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来获得收益。

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处,是我国北方四合院为格局的民用建筑群,历史年代跨度大,建筑精巧,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现保存完好的有40座院落,与著名的旧石器时代丁村遗址同处一地,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入村庄,随处可见古朴的四合院,房屋因建造年代的不同而风格迥异:明代房屋的装饰以彩绘为主,风格古拙稳重;清代房屋的装饰以木雕为主,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如今的丁村依托丁村遗址、民居建筑、民俗文化逐渐发展起乡村旅游,每逢节假日除去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也有不少的游客来到丁村感受亿万年前的文明以及明清时晋南一代乡民的生活气息。

湘峪村位于沁水县南部,村落主体背山面水,环境优美。湘峪村古堡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是在一代名宦孙居相、孙鼎相等人的倡议和主持下修建而成。古堡周长约760米,依山势而建,筑有三座堡门,东门曰“迎晖门”;西门曰“来奕门”;南门曰“薰宸”,南堡墙沿小河而建,在岸边悬崖峭壁上建有藏兵洞、角楼等,提高了防御能力。村内石磨、石碾处处可见,石鼓、石礅随手可及。街巷两边“四大八小”的双层或高层民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大多保持完好。古城中,尤为重要的是修筑在城垣之中的藏兵洞和迷宫般的地下通道。藏兵洞高居崖顶,面向峡谷,筑在墙体内呈蜂窝状,故又名蜂窝城。湘峪村于泽州阳城沁水三县交界处,南距皇城相府景区约3公里,西离著名作家赵树理文化城约3公里,古村依托自身独特的古堡建筑资源,与周边景区协同发展,为沁水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示范点。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ash:cece937f97eac3e08efe6fd8d5adf4b90d32ab1e

声明:此文由 老汤说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