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除了大石窝原来还有一座“石雕艺术宝库”!

说起石雕

大家一定都会想到

大石窝汉白玉雕刻

可是大家知道吗?

在咱房山,除了大石窝

还有一座“石雕艺术宝库”

——青龙湖镇晓幼营村古迹

晓幼营村位于青龙湖镇域东北部,明代以前成村,因古代曾在此屯宿军队而得名,现有600余户人家。穿过晓幼营村西有一条数十米深的隧道,隧道西侧是深深的山谷,名为吕域沟,又名柳叶沟。

吕域沟长10余里,原为晓幼营的一个自然村,曾住着20余户人家。由于交通困难,沟里的住户在20多年前搬到沟外居住。

现在沟内好像是另一个世界,只有路旁的残垣断井证明有人曾在这里居住生活。

可谁知在这片苍翠的崇山峻岭之中,曾有过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建筑群落,寺院和塔多达七十二座。“深山藏古寺”再次得到了印证。当地人又把这条沟谷称为“庙沟”。虽然那些古代建筑大多已颓废坍塌,甚至无法看出它们的痕迹,但仍有两座庙宇被保存下来。

这就是于2015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广智禅寺和环秀禅寺

广智禅坐落在吕域沟的尽头,寺坐西朝东,占地约5亩,始建于明代建文年间,清代曾作修缮。原有两进殿宇,前低后高,梯状布局。

进山门后为观音宝殿,为该寺仅存建筑,形制为砖石结构的无梁殿。

面阔9.5米,进深8.4米,庑殿顶,灰筒瓦,四角攒尖顶,拱券门窗,门额嵌石额“观音宝殿”。

观音宝殿后原有石塔一座,明代建筑,系世代信息功第一代传人——一剑梅圆寂的石塔。

塔覆斗形须弥座,座上端为圆形覆莲花瓣,上呈覆钵式塔身,塔正面开一龛,内供佛像,现已无存。殿前有寺碑一通,碑额刻有“敕赐广智禅寺”,碑阴为《敕赐广智禅寺碑记》,碑上云纹精细,碑文字迹若隐若现,已无法连接成文,不能断定建寺的详细时间及背景。

环秀禅寺在广智禅寺东不足200米处,有一道小山相隔。

寺庙山门已毁,但通过雕刻精美、体型硕大的山门条石,能够想见寺庙当年的雄伟庄严。

该寺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现存一进殿宇。寺坐北朝南,占地约5亩,原有山们、正殿和配殿,仅存正殿。

正殿为三间无梁殿建筑,面阔12.3米,进深两间9.3米,灰筒瓦歇山顶汉白玉石拱卷门窗,门宽1.90米、高2.40米,窗高1.25米、下宽1.27米。券面浮雕花卉、八宝雕刻精美,狮、象、鱼、羊、麒麟动物栩栩如生。窗子上端有法论,四周雕刻八宝图案,并刻有梵文。

殿内正面开佛龛3个,均嵌汉白玉石券,三龛大小一致,各高1.60米,下宽1.28米,每龛顶端有一法论。每龛周围雕有八宝图案。内龛下端为石质须弥座。须弥座有覆莲瓣。束腰浮雕着狮、像。这座主殿是我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堪称房山地区明代石雕艺术宝库。

殿前有宽8.5米、宽3米的月台,左右两侧各有石碑一通,均螭首龟趺,右碑正面碑额篆书“敕赐环秀禅寺碑记”,阴面碑文已字迹不清。

晓幼营西距北车营村7公里,北距常乐寺村1.5公里,南与秀美的青龙湖公园毗邻,翻过吕域沟谷西侧山梁可达门头沟鲁家滩

广智禅寺、环秀禅寺的兴盛起因于大明王朝定都北京城后佛教盛行,经皇帝御批,权臣、宦官施资兴建;至明中后期,权倾一时的宦官争相捐资,助推了佛教建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吕域沟曾经是烟雾缭绕、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与附近的谷积山院、常乐寺、潭柘寺一起,共同组成了这一带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此后由于时光的无情侵蚀,加上近代人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破坏性地开山采石,造成沟谷自然环境恶化,致使庙宇荒颓、无人修缮。尤为可憎的是石碑被人为损坏,券门、石雕、佛龛等文物被盗,令人痛心。这两处庙宇满目疮痍、损毁严重,但能被保存下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在山泉、石穴的共同点缀下,这条深谷显得更加幽静、神秘。

文保部门已斥巨资正对两处庙宇作修旧如旧的修缮,寺院中散落的石件、石碑已被收集保护,沟谷内公路、人工河流、植被等旅游设施正在建设之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定会成为集观光、旅游、健身、修行为一体的优雅场所,修缮一新的“石雕艺术殿堂”将会重新呈现在游人眼前。

FUN友们!看完今天的内容是不是又长见识了呢?有不有种咱房山遍地是宝的感觉?以后再提起咱房山的“石雕艺术宝库”可千万别忘了青龙湖镇晓幼营村古迹,一起让更多人认识这里,保护古迹。

投稿:孟令卫

部分图片来源:新浪博客(@老树枯草@猫耳山maoershan)

Hash:e58941b69c918b98388db7bfa0d77e131bf2bcaa

声明:此文由 青春房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